索達吉堪布:世間男女發願生生世世不分離,結局會如何?

剎那成密友,須臾復結仇,

喜處亦生嗔,凡夫難取悅。

索達吉堪布:世間男女發願生生世世不分離,結局會如何?

一瞬間成為最親密的朋友,頃刻間又會反目成仇,甚至對行持善法等歡喜之處也生嗔恨心,如此凡夫愚者實在難以取悅。

世間凡愚沒有什麼智慧,行事也沒有可靠的標準,經常隨自己的心情反覆無常。如果和他們交往,在很短時間內,也不需什麼理由,成為密友非常容易。比如在同一個場合中聽法,法師在上面講,下面的人沒興趣聽時,就開始竊竊私語,假如兩人相談甚歡,感覺不錯,就相約下課後去一起吃飯。通過這麼簡單的交流,馬上成為無話不談的密友。

索達吉堪布:世間男女發願生生世世不分離,結局會如何?

還有些人本來素不相識,但在火車上或路上打個招呼、微笑一下,就很快認識了,然後好得不得了,在一段時間內難分難捨,就像藏族的俗話說:“這兩人關係特別好,似乎腸子都連在一起。”意思是說,他們到哪裡都形影不離,吃飯、睡覺、做事,連上廁所也一塊去,好像腸子連在了一起。凡夫的確有這種習氣毛病,但這並不是智者的做法。

那麼,他們會不會永遠好下去呢?也不一定。凡夫的性格反覆無常,沒有什麼定準,可能因為說話不注意,行為上發生一些爭執,馬上就變成不共戴天的仇敵。很多人的關係破裂非常簡單,要麼是說了你家的過失,要麼是說了你的過失,為了一些小小的事情,大家的關係就不像以前了。甚至在路上見面也不願理,本來你沿著這條路走,一看到關係不太好的人站在那邊,馬上就返身回去了。

索達吉堪布:世間男女發願生生世世不分離,結局會如何?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當寶髻國王時,也曾感慨地嘆到:“因增上貪慾的緣故,最親密的朋友瞬間就變為仇敵。”現在有些世間男女,最初發下山盟海誓,要生生世世都不分離。(本來他們是唯物主義者,不承認有前世後世,但發誓時卻已經承認了。)然而沒過幾天,兩人就開始鬧翻了,口不擇言地刺傷對方,彼此都極為痛苦。

英國文豪莎士比亞在《英雄叛國記》中寫道:“啊,變化無常的世事/剛才還是誓同生死的朋友,兩個人的腔子裡好像只有一個心/睡眠飲食、工作和遊戲都是彼此相共,親愛得分不開來/一轉瞬之間,為了些微的爭執,就會變成不共戴天的仇人。”藏族人也有句俗話說:“親友無常夏日之彩虹,仇敵無常秋季之鮮花。”夏日的彩虹轉瞬即逝,秋季的鮮花壽命短促,親友和仇敵也是如此變化無常,今天還是如膠似漆,過一段時間就勢同水火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親怨無有任何實質。

而且,凡愚也不辨利害善惡,有些事情如上供下施、行持善法、聞思修行,對自他今生來世都有非常大的利益,本來應該歡喜奉行,可他們不但不高興,反而生起嗔恨心。所以,接觸他們、取悅他們有很大的困難。當然作為大乘修行人,也不能捨棄眾生,將他們置之不顧、拋之腦後,但要明白的一點是,

我們的行為在什麼樣的人群中可以展開,在什麼樣的場合中可以行持,務必要掌握這個分寸,否則,自己的道心很容易退失。

其實,凡夫之間的交往,理應值得觀察。不說我們佛教,世間格言中也有很多這方面的道理。我經常認為,中國的孔孟之道和印度的婆羅門仙人之道,在暫時的做人、行善方面,確實有可取之處,但在抉擇來世和大乘精神方面,他們的教言沒有任何意義。

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他們是怎麼認為的呢?做人不能太狠了,也不能太親了,應該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個教言,我覺得有很甚深的意義,無論是金剛道友也好,居士之間也好,都不要太親密了,如果吃飯走路都在一起,別人看了也不是特別順眼,到了一定的時候,這種關係也不會太長久。所以對任何人有嗔恨心或者特別密切,都不是非常如法。

其實,我們人有一個壞毛病,關係好的時候,覺得別人好得不得了;關係不好的時候,認為他壞得不得了。《論語》中說:“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你喜歡他、愛他,就但願他永遠活著,不要離開你;討厭他、恨他,又希望他馬上死掉,既要他死又想他活,這都是煩惱所導致的。

索達吉堪布:世間男女發願生生世世不分離,結局會如何?

你本來是一個人,對境也是一個人,但他對你好的時候,希望他永遠都不要死,長久活在這個世間;一瞬間關係鬧翻了後,覺得他討厭死了,巴不得他趕快死掉,這種反覆易變的情緒,完全是來源於煩惱。古人所謂的煩惱,與大乘教義裡的煩惱不一定相同,但他們也認為這是一種迷惑的現象,這種心態不太如法。

對此,在家人可能有深深的感受:兩個人關係非常好時,經常祈禱對方“長久住世”,而關係不好時,用刀刺他的心臟也一點問題都沒有。可見,世人的關係沒有固定性,取悅他們非常困難。當然,凡愚的本性即是如此,也沒有必要怪他們,就像火的本性是熱的一樣,凡愚本來就有很多毛病(昨天已講過),有這樣的行為也情有可原。

因此,大家與人交往時一定要平和有度,不要過分親密,也不要有嚴重矛盾。尤其是學了大乘佛法以後,在我們的眼中,所有眾生都是父母,不應該有捨棄之感。但也要值得注意,倘若自己行為不如法,連世間人都不如,那修學大乘佛法更不要提了!

敬摘錄《入菩薩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