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美術館著火了,一幅名畫和一隻貓,只能救一個你選誰?

這是不久前引起激烈討論的一個問題,來源於辯論類綜藝節目《奇葩說》的一期辯題。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 奇葩說第六集中引起熱議的一個辯題

節目上蔡康永、黃執中一隊持“救畫”觀點侃侃而談藝術的歷史、人類的認知水平乃至於不朽的意義;而對面脫口秀出身的李誕,一番從自身良心角度出發的言論,以及硬生生將偽知識分子的“空想”拉下道德制高點的“地躺拳”也是十分精彩的辯駁。

事後網絡上很多爭議,有文藝界相關人士痛斥李誕的觀點淺薄自私,在他這個“嬉皮利己主義者”的口中,對崇高的追求竟然成了不顧眼前人事死活的“罪行”。

當然也有很多網友支持李誕的那一番話,認為黃執中站在道德制高點的精英主義式發言實在太討人厭了。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 這一期的爭議重點 就是黃執中(左)與李誕的“對壘”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整場辯論的過程。

率先出場的“救貓”隊一辯傅首爾,觀點穩紮穩打。先是插科打諢地講抱著貓“幸福”地死去及抱著畫“冷冰冰”地死去的區別。其次畫對其作者意義重大,但名畫的作者多已不在世;而貓對其主人意義重大,救出去交予生者更有意義。

“我為人類的文明出不了一份力,但是我可以為人類的愛出一份力。”最後傅首爾說,藝術品的價值就在於作者的理念體現。那麼,救貓這個行為,又何嘗不是體現她自身價值觀理念的“藝術行為”呢?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而“救畫”隊的一辯詹青雲,就提出了一個感染力十足的論點:當我們選擇“救畫”還是“救貓”的時候,其實選擇的是“我們要割捨什麼”。

1930年代,面對著侵華日軍對我們國土的瘋狂蠶食,北京故宮的負責人們緊急組織文物轉移。一萬多件珍貴文物,兵分三路穿越大半個中國運送到大後方。當時的先輩們從鑑賞收藏的學者突然變成押運人,他們一路上與交通的不便、環境的惡劣,甚至於敵軍的轟炸作鬥爭,最終完美完成了文物轉移的艱鉅任務。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 1933年故宮文物秘密南遷前 晝夜不停打包了一年多

在這個過程中,無數先輩用生命捍衛著這些字畫、玉石、雕像,甚至是厚重的石鼓。從這個角度看來,這些藝術品的價值,無疑是高於生命的。藝術的價值,不僅僅只對其作者而言有成立的意義,更是在一代代人的欣賞解析中被逐漸構建和豐富起來的。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假如我們選擇割捨了畫,我們割捨的其實也是這些所有前人用生命捍衛的意義。我們把藝術品從崇高的位置“打下神壇”,將人類賦予它的種種意義與價值消解掉,其實也是對歷史、對藝術的極不負責。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 詹青雲的精彩結尾

緊接著持“救貓”觀點的許吉如,又以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蒙娜麗莎》為例打了一個漂亮的反擊。

在文藝復興以前,畫家的作品主題永遠只能有宗教。而當時佛羅倫薩的一個富商請達芬奇畫下《蒙娜麗莎》後,它為什麼成為世界名畫,畫作的“美”到底在哪裡——在於它使我們真正地開始關注到“人”自身。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 名畫《蒙娜麗莎》……與貓

藝術的價值,在於喚醒我們“看到人”,進而“看到生命”。藝術通過它的美好,喚醒我們人性中的良善與嚮往。那麼假如我們在火場中,選擇了救名畫而非救助一條活生生的性命,那麼我們又談何自己看懂了“藝術”呢?

結尾,許吉如又舉出了一個十分能夠引起共鳴的例子。很多時候我們在職場中,就猶如那隻可憐的小貓。我們的“哀嚎”,大人物們聽不見,因為他們眼裡只有“畫”,他們眼中是更大的格局更大的規劃。

而今天,她選擇救起那隻貓。同時也是希望當自己成為那隻貓的時候,有人能夠出於人性的良善,將她抱起並救出險境。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 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與貓

是不是很有道理,又特別打動人心?單是看到這裡,彈幕上很多觀眾都說“我感覺自己人格分裂”了。正方有正方的理,反方有反方的理,厲害的辯手總能不斷左右現場那些搖擺不定的聽眾的心,這就是辯論的魅力呀。

不過別急,最具爭議的還在後面。

黃執中的登場,是這場辯論最具爭議的一個點。作為一個辯論老手,他一上臺就一刀見血地回應了上面許吉如充分調動了聽者情緒的關鍵點。“在這個場景中,最弱者難道是貓嗎?畫不能呼嚎,也不能逃跑。”

“你說‘假如你就是那隻貓呢’,我想問,萬一你就是那幅畫呢?”先拆解對方的論證架構,再重新建立自己的體系,是辯論的主流做法。接下來,黃執中開始建構自己的邏輯體系。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 黃執中備受爭議的“遙遠的哭聲”論點

他舉了一個例子,小學生聽朱自清的《背影》一課,當講到父親彎下腰艱難地試圖撿起橘子的時候,大家鬨堂大笑:“哈哈哈,胖子撿橘子!”他當老師的朋友一開始不解,這麼感人的一幕,孩子們為何如此“絕情”。

黃執中解釋道,因為小孩子還不懂。人的同理心、不忍心自有一個範圍大小,換到一個成年人身上,可能就是父母的生死大於天,但旁人的死活呢?與我何干?所以當一個人能真的做到對他人的苦難感同身受,我們說他了不起。

一個人越是成長,他對世界的認識越是不在周遭而已。每個人都能聽懂小貓的哭嚎,它像嬰兒的哭聲一樣撼動著我們的心靈。但畫作的“哭聲”呢?很多人聽不到,因為那是“遙遠的哭聲”。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 黃執中的辯論觀點

而選擇救畫,還是選擇救貓。其實也對應著你期待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到什麼層次。

相比黃執中觀點的“高大上”,接下來出場的李誕觀點就接地氣多了。先來兩個金句:“藝術最大的價值,就是永遠地活在人們的心中。而生命最大的價值,是活著。”

接著戲謔調侃:“我覺得名畫最好的價值,就是‘燒了’……比《蒙娜麗莎的微笑》更神秘的,就是‘燒沒了的《蒙娜麗莎的微笑》’……”真的就如脫口秀一般,李誕完全將現場的節奏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 當代藝術家黃永砯作品 《鬍子最易燃》

他提出兩個論點,一個是藝術的價值往往與其背後的故事息息相關。所以,“還有什麼比燒掉更好的故事,尤其是為了救一隻貓呢?”在李誕這裡,救貓其實是“成就”了一件藝術品。

第二點是從他自身的“自私”出發。假設自己救出了《蒙娜麗莎》,在這個信息更迭迅速的世界,沒有人會記住你超過一週。更重要的是,“我在無數個無人的深夜,都會夢到一隻炭烤小貓。你們誰管我?”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 《吶喊》……的貓?

而最後補充的一點,才是最致命甚至有些“誅心”的。

李誕說,為了一個“遠方的哭聲”而犧牲掉眼前可見的人的利益,是不對的。因為那些,其實是你“想象中的哭聲”。他身邊的很多知識分子朋友,“總覺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每天都在想怎麼犧牲這個去救那個”。

“這個世界維繫靠的是我這樣‘自私’的人。我們這樣‘自私’地活著但是我們不傷害別人,這個世界才能運轉。而正是這些為了一些所謂宏偉的事業,為了一些遠大的目標,去不計後果地犧牲別人、犧牲別的小貓的人,頻頻地讓我們的世界陷入大火。”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看到這裡,不知道讀者及聽者們作何感想。

從節目的現場及後續網絡上的評價,我們看到李誕這番話是“瘋狂吸粉”。大家覺得他“太真實了”,十分討喜。當然也有前文所講的,不同的聲音。而所有討論集中在黃執中及李誕上面,甚至導致了後面羅振宇、薛兆豐甚至蔡康永的幾番精彩辯論被忽視了。

而我們想提醒所有爭論者的是,這是一個“辯題”。不管是西方自古希臘時期智者們常有的辯論遊戲,還是東方佛家弟子定期要做的講經論道功課,都是為了促使我們去思考的活動。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 蔡康永最後一段慷慨激昂的發言也十分值得一看

而所謂“辯題”,就是說它沒有標準答案。

看過電影《薩利機長》的人肯定會對其最後反轉的結尾記憶尤深,薩特老機長在遭遇鳥群撞機導致雙發停機的嚴重事故下迫降在哈德遜河上,全體倖存的結果讓他成為了英雄人物。

但事後無論是AI模擬還是真人模擬操作,都顯示他當時完全有可能讓飛機越過市區停回附近的一個機場。然而,在模擬中加入緊急事故的反應時間後,電腦或者人為操作的最終結果都是墜機在市區——大家都忘了考慮極限環境下的反應時間。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 電影《薩利機長》

所以假如這個辯題非要有一個“現實答案”的話,我相信99%的人都是一看到逃生通道拔腿就跑。那作為一個辯題,選手們只是盡其所能地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表達能力來完成好比賽,以此言論代入來斥責他們顯然也是不公平的。

救貓,還是救畫?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其實只要參與了思考,辯論的意義,其實就已經成立了。

美術館著火了救貓還是救畫?一個引起全網大爭論的辯題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