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2000年前“五都”之首

東漢班固在《漢書·食貨志》中,對西漢時期的重要都會地位進行了明確記載,將西漢至新莽時期的五大重要城市稱為“五都”(長安除外),這五大城市是:

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

洛陽,2000年前“五都”之首

今日洛陽

洛陽,2000年前“五都”之首

漢魏洛陽遺址


洛陽:西漢新莽“五都”之首

2010年前,公元9年,王莽下了一道詔書,名單中出現了五座城市:

遂於長安及五都立五均官, 更名長安東西市令及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市長皆為五均司市師。東市稱京, 西市稱畿, 洛陽稱中, 餘四都各用東西南北為稱,皆置交易丞五人, 錢府丞一人。

這段話的意思是,朝廷將長安東市改為京市、西市改稱畿市;將“五都”所設的市稱為中市和東、西、南、北市,即洛陽中市、臨淄東市、成都西市、宛南市、邯鄲北市,並設立專門管理工商業的“交易丞”和管理金融機構的“司市錢府”。用今天的話理解,就是商務部、工商管理總局、中國人民銀行等經濟部門在五個大城市設置了分支機構。

顯然,這裡的五都,並非五個副首都,也不是陪都,而是強調城市的經濟地位。記載中設立“五市”的年代背景為公元9年,新莽時期,距今2010年整。根據上下文推測,“五都”應該在西漢時期就已確立,而城市的積累和建設,從先秦就開始了。


洛陽,2000年前“五都”之首

長安加上五都——洛陽、邯鄲、臨淄、成都、宛,這就是兩千多年前,西漢到新莽時期的“一線城市”。其中,洛陽位居五都之首。

為什麼是洛陽?這裡東賈齊魯,南賈梁楚

洛陽就是今河南洛陽,又稱洛邑、雒邑、雒陽、成周、新大邑等,周代就確立了東都的地位。關中地區的長安,地形封閉,無法全面輻射全國。而位居北方大平原和東西樞紐位置的洛陽,就可以彌補首都的不足。洛陽所在,是半封閉的盆地,既有糧倉,又背山面水,有安全保障,又距離長安不遠,可以充當最佳副中心。

洛陽,2000年前“五都”之首

位於洛陽新安縣的漢代函谷關

春秋戰國時期,洛陽作為周天子所在地,就是天下名都。先秦至漢代,人們將河東(晉西南)、河南(洛陽盆地)、河內(安陽一帶)稱為“三河”。按照《史記·貨殖列傳》說法,堯定都河東,商定都河內,周定都河南。在五都之中,洛陽是集重要政治中心和經濟都市為一體的城市。

洛陽,2000年前“五都”之首

洛陽的區位優勢促進了商業發展,如戰國時期聞名各諸侯國的商人白圭就是洛陽人。《史記·貨殖列傳》說洛陽“東賈齊魯,南賈梁楚”,意思是,洛陽向東可以跟齊魯做生意,向南跟梁楚地區做生意。當時的洛陽商人,充分利用樞紐區位和開鑿的水渠交通道路,充分把生意做大。

洛陽早期為周人倚重的東都,漢代也是地位僅次於長安的城市。在《漢書·食貨志》中,洛陽位列五都之首,乃因其區位優越、政治副中心和商業重鎮等多方面的綜合實力,它是長安控制中原的橋頭堡,也是天下貨物進入長安的必經之地。

洛陽,2000年前“五都”之首

洛陽是經濟都會,也是重要文化中心

同時,洛陽也是重要文化中心。上古至先秦,“河洛”這個著名文化IP在洛陽孕育形成,它至今仍是中國人心目中的重要文化符號,所謂河洛,其地理區域即黃河、洛水之間的洛陽盆地。


洛陽,2000年前“五都”之首

漢魏時期的洛陽城平面圖

洛陽,2000年前“五都”之首

《詩經·周南》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產生於洛陽,其中以《關雎》為代表。戰國時期,主張合縱的蘇秦是洛陽人;兩千多年前,名篇《過秦論》的作者賈誼為洛陽才子,他的作品在文學史上舉足輕重。

洛陽,2000年前“五都”之首

位於洛陽的賈誼故居


綜合來說,洛陽之所以在當時能夠脫穎而出,有以下原因:

  • 區位優越、交通樞紐

《史記》說,”洛陽“東賈齊、魯,南賈梁、楚。”桓寬撰的《鹽鐵論》對西漢的重要城市交通位置進行了總結,其中提到了邯鄲、臨淄、宛、長安、洛陽等“富冠海內,皆天下名都……居五諸之衝,跨街衢之路也。”

  • 商業手工業發達、富商土豪眾多

《史記·貨殖列傳》提到洛陽人師史富可敵國,可窺視洛陽商業發達的一斑。桓寬《鹽鐵論》稱“宛、周、齊、魯,商遍天下。”周的都城,就是洛陽。

  • 文化昌盛,底蘊悠久

洛陽上古有“河圖洛書”品牌,漢代文學大家有賈誼。洛陽白馬寺,是佛教傳至中土的最早寺院。後世,“洛陽”之名影響了國內外,包括日本京都在內。至今,在千里之外的泉州,有一座橋叫洛陽橋,一條江叫洛陽江。至於全國各地的洛陽鎮、洛陽村,就更多了。

洛陽,2000年前“五都”之首

洛陽,2000年前“五都”之首

洛陽,2000年前“五都”之首

日本京都,以洛陽為藍本

洛陽,2000年前“五都”之首

泉州洛陽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