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用油誤區,你有中招嗎?

油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我們靠它來為食物提供香味,同時,人體的健康也離不開它。它能夠為我們提供能量、各種脂肪酸與維生素E,同時許多脂溶性的營養物質也需要它才能更好的吸收。

不過,再好的東西如果使用不當,也會造成負面後果。目前中國代謝綜合徵、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也與人們缺對烹調油的選購與使用知識有關。如果我們都能夠正確、適量地使用烹調油,那麼我們的健康就會多一份保障。

這些用油誤區,你有中招嗎?

大家來看看,下面的這些用油誤區,你有嗎?

誤區一:等油熱冒煙再放菜

許多人在做菜時有這麼個習慣,將油倒入鍋中,等到油冒煙後才開始加入原料。這麼做的後果就是容易讓我們攝入致癌物質。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食用油都經過高度的凝練,雜質很少,所以並不容易產生油煙。許多油的發煙點都在205~215攝氏度左右。也就是說,如果炒菜時看到植物油冒煙了,說明油溫200℃以上了。

而200℃以上的高油溫會破壞掉維生素E、亞油酸、亞麻酸等許多營養物質。同時還會產生致癌物(苯並芘)、自由基(過氧化物)、對口鼻有刺激的物質(低級醛類)。另外,大量油煙也會影響到人體的肺部健康。

應對:

先把鍋燒熱,然後再放油,既可以達到熱油、爆炒的效果,又可以避免破壞營養成分和致癌物質的產生。

這些用油誤區,你有中招嗎?

誤區二:所有的烹飪方式都用同一種油 

普通中國人的很少有“換油”的概念,一般人的習慣都是或看價格,或看品牌,即要麼買更便宜的,要麼買更熟悉的。而這種專一的心理,在選擇烹調油時,卻是要不得的。我們家庭用油,最好要“經常換”。

因為經常換油,我們攝入的營養才會更均衡全面。不同油料作物製成的油,其營養成分是不一樣的。大豆油、花生油中多不飽和脂肪酸要高一些;橄欖油、茶籽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要高一些。經常更換食用油的品種,能夠滿足人體對營養的需要。此外,大多數家庭為了省心,一油多用,煎炸蒸炒都用同一種油。殊不知不同的烹調方式對油的要求也不同。

這些用油誤區,你有中招嗎?

應對:

“煎炒拌燉煮”用油指南

煎炸:

適合高溫煎炸的食用油首先要考慮的是煎炸食物時油的加熱溫度一般比較高,以及在高溫狀態下,油脂的穩定性和氧化速度。

因此煎炸食物可以選擇以下油:茶籽油 花生油、棕櫚油、豬油、椰子油

炒菜:

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

它們富含抗氧化物質,抗熱能力稍強,可以用在一般炒菜中,但不能“過火”,不適合於油炸,也不能反覆加熱。用不同類型油脂配合而成的各種“調和油”通常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適合於日常炒菜使用。

涼拌:

特級初榨橄欖油、茶籽油、芝麻油、胡麻油、小麥胚芽油等

這類食用油特有的香味使其在用於涼拌的時候更加美味。吃油建議:兒童、孕產婦、老人等可以適當選擇胡麻油,對智力發育、延緩記憶力下降有好處。胡麻油不飽和程度太高,開封后要儘快吃完,最好用於涼拌。

燉煮菜:

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

大豆油維生素E較為豐富,淡黃色來自於少量的胡蘿蔔素。這類油亞油酸特別豐富,難凝固,耐熱性差,最好用於低溫烹調。

誤區三:怕發胖不吃油

好多人為了減肥滴油不沾。然而,適量的油不僅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脂肪酸,幫助吸收脂溶性維生素,還有軟化食物纖維、預防膽結石等功能。

應對:

只有攝取油脂能幫助維持身體機能,身體機能運作正常才能有好的代謝,正常消耗熱量。選擇品質優良、營養天然豐富的食用油,適量攝取,才能健康與健美兼得。

這些用油誤區,你有中招嗎?

誤區四:選擇大桶裝食用油

在超市賣油的貨架旁邊, 滿眼看到的全都是大桶的烹調油,有1L、1.25L、1.8L各種規格不等。消費者因為便宜或方便,經常一桶甚至幾桶地往家裡買。殊不知,這樣的購油習慣可能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埋下了的隱患。

植物油中99%以上的成分是脂肪,脂肪是一種很容易氧化變質的物質。家裡買回的食用油,從打開蓋子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其氧化酸敗的過程。一桶油,如果3個月內沒有吃完的話,裡面就產生著大量的過氧化物,即我們常說的自由基,人食用之後,會對健康產生一定的危害。

應對:

不要被商家的價格與促銷誘惑,儘量購買小瓶裝油,開蓋後的食用油最好在1個月內吃完。在儲存油時,要儘量隔絕空氣、水汽以及避光。

誤區五:節約用油,循環利用

有過做菜經驗的人都知道,做一些油炸或者需要過油的菜餚的時候,會剩下許多“熟油”。一般來說,這些油是不適合用來烹調其他食物的。但是有一些人為了節約,經常會將這些“熟油”再利用,有的甚至將它們倒回油壺,與未經加工的油混合起來。其實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做法。

因為食用油在高溫加熱的過程當中,吸附了大量空氣中的氧,混入了水分與食物殘渣,已經開始了氧化酸敗的過程。如果將這些“熟油”拿來反覆加熱,容易產生許多致癌的物質;而如果將“熟油”與未用過的新油混合,則會導致新油的氧化過程加速,導致新油酸敗。 

應對:

使用過的油最好不要反覆加熱或倒入新油當中。最好是單獨保存,並儘快吃完。可以用剛剩下的“熟油”拌一些涼菜。

這些用油誤區,你有中招嗎?

誤區六:調和油健康營養全面

許多人受到廣告宣傳的影響,覺得調和油是將多種植物油按比例混合,是一種十分健康的油,故而對調和油十分鐘情。但實際上,商家調製出的調和油不一定真的足夠好。

制油原料不同,導致油的品質不同。通常我們認為橄欖油、茶籽油是高品質的油,大豆油、花生油是一般的普通油,菜籽油、棉籽油屬於品質稍低的油。由於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辦法測出調和油中,各種種類的油的含量與比例,所以這就給了商家們一個鑽空子的好機會。

比如市面上出售“橄欖調和油”的旗號,賣那種“一點點橄欖油+大量的普通品質甚至低品質油”的產品。而不明真相的消費者會以為自己吃到的是以橄欖油為主的調和油,其實花了冤枉錢。

應對:

調和油雖好,最好的辦法還是多吃不同種類的油。如果有條件,可以買回不同種類的油,自己調製調和油。

這些用油誤區,你有中招嗎?

誤區七:油多不壞菜

“油多才香”,是許多人炒菜時的觀點。所以我們經常看見廚師毫不吝惜地向鍋裡倒油;餐桌上,每盤菜裡都有著汪汪的一層油。也許這樣做出的菜餚的確很香,很好吃。但我們吃下去大量油的時候,同時也吃走了健康。

長期“堅持”這樣的高油飲食,如果不配以適當體力活動,首先發生的就是體內脂肪堆積的肥胖。然後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膽固醇、心腦血管疾病等就隨後而至了。

應對: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中國居民每人每天烹調油的用量25g—30g(基本上相當於家用湯匙三湯匙的量)。我們應該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烹飪時多采用蒸煮燉涼拌等做法,少吃煎烤炸食物,在炒菜時儘量少放油。

以上這些用油誤區,你有中招的嗎?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讓自己生活的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