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發朋友圈了,而熟悉的人為什麼看見了都不願意點贊?

一半傳媒


我朋友圈有一個朋友,我已經把她屏蔽了,她天天都要發十多天條朋友圈,感覺她精力很旺盛,表達欲和分享欲非常強烈,但是我看著,她的文字,她的自拍,她的照片,我感覺這樣沒心沒肺無時無刻不在分享訴說的行為很傻,她早上吃個烤紅薯要發個朋友圈,中午她洗衣服曬衣服也要發朋友圈,然後自己的自拍照又來一波,遇見了不開心的事情又罵幾句,到了下午又抒發一些鬱郁不得志的心情,晚上又來幾個微博啊知乎啊的回答截圖,刷一下存在感,說晚安也要發一條,尤其是她暴露了自己鬱郁不得志的心情,我覺得她的行為真的很傻,而且我覺得一個人如果天天在朋友圈發很多,大事小事都要往朋友圈發,真的有點傻的感覺,用我們的方言來說,就是“倒人”,不知道大家聽得懂不。我覺得作為一個成年人來說,很多東西需要自己消化,沒有必要把什麼破事都發在朋友圈。



我還有一個朋友,大學室友,她也喜歡發朋友圈,發美食,發心情,發生活中有趣的一切。但是我很喜歡看她的朋友圈,她的朋友圈都是美好的一切,她是個微胖女孩,喜歡美食,她發的美食都是她親自去打卡的,感覺看著照片很有食慾。而且她特別會拍照,之前我們一起玩的時候,也幫我們宿舍的姐妹都拍過很多好看的照片,所以我們大家也非常喜歡她,本身她也非常美好,真實,樂觀,和她在一起,經常可以發掘到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朋友圈是一個分享,記錄生活的地方,有些人把朋友圈玩得遊刃有餘,受人喜歡。


對於我自己的話,我越來越不喜歡發朋友圈了,尤其是這幾個月以來我寧願發九宮格的微頭條,也不願意發朋友圈。可能是因為我把朋友圈看得沒那麼重要了,當然,如果我看到朋友們發的有趣有意思的動態,我也會點贊,如果看到朋友們發的心情,也會鼓勵安慰。也許是因為所愛的人就在身邊,所以不怎麼喜歡發朋友圈。


小蘇愛旅行


我來說幾句,我的朋友圈很小,一共就50多人,大多都是我認識的,而且自我感覺很要好的姐妹,還有我老公和兒子,我也是一個愛發朋友圈的人,一般都是發一些好聽的音樂,外出看到的好風景,看到的好文章,還有一些開心的笑話,也會收到幾個贊和幾句玩笑話。前幾天,有一晚上我又失眠了,怎麼也睡不著,難受死了,看了看手機,已經是凌晨兩點多了,可我還睡不著,就發了一條朋友圈,大意是眼看天要亮了,可我還是不能入睡,很煩躁,真的太難受了,然後發了幾個流淚的表情,第二天兒子給我打來電話,問我咋回事,咋又失眠了,老公的關懷那是不用說,至於朋友圈 呵呵,沒有人會關心你怎麼樣,都忙著發廣告推銷自己的東西😃😃😃,,所以以後也不會發朋友圈了,有什麼事情家人通電話就好,何必在朋友圈湊熱鬧呢。


手機用戶84423179554


朋友圈估計已經過時了吧,因為現在有好多別的好玩的軟件,人都是跟潮流的,喜歡新事物。至於很多熟悉的人不點贊,我覺得得看人吧,看他的心理。

我是偶爾發一個盆友圈,也不怎麼翻盆友圈,也不給別人點贊,因為沒看見,當然看見了一定會點,然而每次發了圈都會收到很多贊,有認識的熟人,也有不認識的人。

之前有人問過我說我經常給別人點贊所以我發的圈都有好多人點贊?因為她每次發的幾乎都沒人贊,我說沒有啊,我基本上都不翻朋友圈的。

我覺得可能當時你發了別人沒看見,或者看見了也不願意點,一定有原因,要不就是關係不好,要不就是她嫉妒你,就這樣。

我的看法就這樣😊大家感覺怎麼樣?







小美生活記


我說說吧,很多年以前開始用微信,微信玩得最鼎盛時期是前幾年。以前的老鄰居,小學同學,中學同學,還有單位離開多年的同事。現在大家都在用微信聯繫,不知道是時代特徵還是什麼原因,於是間,這樣那樣的群,就開始多了起來。同學幾十年不見,幾十年不見的同事等,大家進了一個群開始久別重複的喜悅,於是群裡經常有人發點小紅包,大家都出來瘋搶,各自聊自己的現在。聊著聊著就開始聚會,聚會吃飯打牌照相,然後發微信群,但是始終有人不會來聚會,也始終有人不出來說話。有時群裡因為一些小恩怨出現吵架,退群的也有。

玩微信從聊天到微信圈看看別人的分享,關注的有價值的文章,到關注喜歡的公眾號。現在我的微信圈多被打廣告的人佔去了,熟人幾乎也成了陌生人,聊天的越來越少,聯繫的人也沒有什麼話可言。我早是把微信當雜誌了。有些以前在微信群裡積極說話的人,變成現在偶爾在群裡發點這樣那樣的文章,好像大家都不想表露自己。發點什麼在群裡,好像也沒有人出來接話題,微信圈發什麼也沒有什麼人出來點贊。我喜歡在微信圈裡發音樂方面的信息,比如那個歌星的什麼歌好聽,沒有多少人點贊,好像很難找到知音。久而久之,就不願再發朋友圈了。

微信在我生活中,成了一本雜誌。突然有一天我一下發現有一個app上面什麼東西都能學到,特別是美食,我開始玩今日頭條,玩著玩著,發現裡面什麼知識都有,什麼東西最先知道,還可以隨便發表自己的感想,可以給別人交流,發點稍微有一點道理的東西居然那麼多人看還有人點贊。我開始對頭條感興趣了。,再後來,知道自己還可以寫文章發表,而且還有人說玩這個可以找到錢。雖然我覺得這裡想能找錢非常的難,但是我覺得可以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想聊啥就聊啥。我喜歡音樂,在生活中能聊這方面的人特少,何況也沒有人會天天給你一起討論這些東西。於是我喜歡上頭條的悟空問答。這裡不是一人兩人在交流,你可以從很多方面知道很多東西。在這裡只有看不完的,沒有看不到的。於是我因為愛上頭條學會了做很多的菜,而且色彩搭配起來覺得做菜好有意思。

我越來越離微信遠了,而且我準備把頭條推薦給我的家人們。讓他們進頭條來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自己知道東西的也可以分享給別人。不像微信上的人,個個好像都把自己包裹起來了。還有今日頭條是你的粉絲越多越好,而玩微信的人,戒備心太強。有的人根本不加別人,加了那天無緣無故的也把人踢了。

我認識了頭條之後,微信當成雜誌已經轉移成頭條了,如果那天今日頭條把微信的一些功能給嫁接進來,微信估計離沒有人玩的時候也不遠了。


森映月樂


以前剛開始玩微信的時候,每天都會看朋友圈,看別人每天都在幹嘛,生活過的怎麼樣,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點擊微信,睡眼咪咪的看有沒有人給我發微信,朋友有沒有更新朋友圈。

有的時候每天幾乎過一會就會拿出手機,看看微信,看看有沒有人更新朋友圈,當打開朋友圈時,看到朋友圈那裡是紅點的時候,簡直像中了彩票一樣興奮,每天看朋友圈的激動心情就像當初QQ偷菜一樣,跌欒起伏。

我大概是從去年開始就不怎麼看朋友圈了,當然了,偶爾也會開,也會發,但是基本上一年發的朋友圈都屈指可數。

看著別人吃飯發一條,出去玩發一條,生氣發一條,秀恩愛發一條,生活中各種瑣碎的事情都會發一條朋友圈,或炫耀,或求關注,或刷存在感,或博取安慰。每次我也想像這些人一樣發一條朋友圈,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沒一次都是刪了寫,寫了刪,然後勾選誰可見,誰可不見,最後,還是算了吧,不發了。

而這幾年,微商越來越紅火,做微商的人也越來越多,每天朋友圈都是大量的廣告,大量的商品,大量的不轉發就不是中國人,原來想的是朋友圈是一片淨土,沒想到竟然還是商人的戰場。

而現在微信對我來說就是交流的工具,省電話費的工具,只要流量夠,其他都不是事!


老闆來份隨便


當發朋友圈的心理動機越來越難被滿足時,就不愛發了。

就像喝海水解渴,越喝越解不了,就不喝了。讀大一的時候,加入了學生會的部門。

每次搞完活動,都會被本部門的照片刷屏朋友圈。

大家都發了,我不發豈不是顯得我很不合群?於是我也跟著發了,收穫了一波同部門的贊。我得到歸屬感了嗎?

並沒有,只滿足了一時集讚的虛榮心。倒頭來還覺得自己挺虛偽的,又附和,一點都不酷。

發很喪很喪的朋友圈,是希望得到關心。但事實上,朋友圈更歡迎積極向上的內容,而不是負能量。

我敢保證,大多數人基本都不懂怎麼安慰人。點個贊好像幸災樂禍,評論除了客套話,也不知道該說點什麼。

打開聊天框卻開始猶豫,彼此的關係都不太熟,這樣的關心會不會顯得八掛。

在朋友圈寫了一大堆心裡話,是想要得到理解。卻引來更多的誤解,甚至被貼上了“原來你是這種人”的標籤,多麼令人沮喪。

立了很多flag,是渴望得到鼓勵。卻換來一堆的嘲笑與否定,無論善意惡意,自己都恨不得從來沒說過。

分享高光時刻,是為了告訴自己和他人,每一步努力都在實現理想自我。卻換來喜歡炫耀愛裝逼的印象,成為茶餘飯後的揶揄。

喜歡發朋友圈,也是為了刷存在感,降低孤獨感。

可每條朋友圈似乎都被別人自動屏蔽了一樣,像安靜沉入湖底的石子。

這個世界人人都很忙,誰都沒有義務滿足你的心理需求。

我受傷,發朋友圈安慰不了我;

我傾述,發朋友圈沒人理解我;

我奮鬥,發朋友圈激勵不了我;

我成功,發朋友圈認可不了我;

我孤獨,發朋友圈溫暖不了我;

朋友圈什麼都難以滿足我,我為什麼還要發?


三感書店


我就是典型的越來越不發朋友圈,越是熟悉的人,看了,我不怎麼點贊,反倒是不是特別熟悉的人,我看了後,可能要點贊一下,特別是自己一個部門的同事,自己的下屬,發朋友圈,我基本不怎麼點贊。

先說下,不怎麼發朋友圈的原因:

1、朋友圈沒啥經濟含量。如今朋友圈,基本就是廣告、微商、心靈雞湯充斥,真正有內容的,太少,所以,不怎麼看了。我把大量時間花在悟空問答,也不花在朋友圈裡,原因就是,朋友圈裡的含量,不如悟空問答。

2、刷朋友圈太耗費時間。因為發的人太多,你要翻下來,好幾個小時,太浪費時間,結果就是發現翻一圈下來,啥都沒有。

3、工作新聞商業信息太多。很多朋友,都是轉發其單位信息,差不多也是領導要求吧,包括我自己也如此,特別是孩子的學習,學校經常讓發一些學校工作信息,太無聊,但你必須得發,我發了都不看,所以,有時候挺對不起其他人看到我轉發那些無用無效信息。

4、你想要知道的人,不玩朋友圈,那些不熟悉的,卻天天刷朋友圈。實話說,有時候我打開朋友圈(幾天一次),就是為了看看老朋友們、老同學們,長久不聯繫,究竟在幹嘛,但發現,他們八十年不發一條,反倒是那些不也太熟悉的人,無病呻吟,好吧,不看了。

5、沒法對朋友圈進行分類。朋友圈,只有一個功能,你就是你不想看他(她)信息時,可以屏蔽掉,但因為工作業務接觸的人太多,朋友圈各類人太多,沒法進行分類分層級看信息,如此,魚龍混雜,導致真正想要看的,看不到,不想看的,天天看到。

至於熟悉的人,為何不點讚了,我個人覺得,原因如下:

1、太熟悉了,沒有必要點贊。真正關係好的,熟悉的,你只要看到就行了,不點贊,並不代表你沒看到。

2、太熟悉了,點贊,特別是下屬,會覺得你時時刻刻在監視他(她)。如我們部門的同事,就不怎麼點贊,太熟悉了,他(她)要是發個啥,你都點贊,他(她)會有壓力,覺得,你隨時在監視他(她),如此,不好,假裝沒看到。

3、點贊沒有意義了。因為動不動就點贊,大家把點贊當做一種報到模式,點贊,表示你看到了,所以,只要有人發信息,就人人一陣點贊,如此太氾濫,就乾脆不點讚了。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剛開始用微信的時候,很愛發朋友圈,覺得有人點評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有次,同學給我要一張我們畢業時女同學的合影照片,給她發出去以後,我想,也許還有同學弄丟的,這樣,看到了她們就可以保存下來了,於是,也沒多想,隨即傳上以後發了張朋友圈,等第二天醒來以後,點評的人很多,他們不是因為這張照片照得好,而是覺得年輕真好,還有的親朋說一眼就 找出了我,就連平日聯繫甚少的朋友也在評論區點評:青春美。

後來,因為一些變故,心情特別低落,再看看發的朋友圈,覺得有的嬌情,有的無趣,一怒之下刪掉了所有的動態,現在看看那幾條廖廖無幾的消息,覺得它們就像幾個可憐的孩子,雖然大氣,但特別冷清,再也沒有了當初的熱鬧景象。

現在,一年當中,很少再去發朋友圈,既沒有了當初的狂熱,也沒有了想發的慾望,有時,偶爾也會給朋友點贊,但每次動手之前,總會三思,到底該不該點,那些共同的朋友會不會因沒給他們點而心有想法,這樣一多想,往往伸出的手指又縮了回來……

這就是自己發動態和為人點讚的最真實想法。


清風秋月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不喜歡發朋友圈了?而熟悉的人看見了都不願意點贊?

這個問題反映了當下人們玩朋友圈的情感狀態,我覺得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兩個原因:新鮮和存在感

沒有新鮮感,我為什麼還發朋友圈?沒有新鮮感,我憑什麼給你點贊?

我發的每一條朋友圈,為你點的每一個贊,你都視而不見,沒有當我存在過,那麼,我憑什麼還發朋友圈?還給你點贊?

玩朋友圈的時間久了,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微信朋友圈越來越沒意思,每天打開微信朋友圈不是刷屏的廣告就是無聊的自拍,每次自己發了一條覺得新鮮有趣的朋友圈,換來的卻是寥寥無幾的點贊和留言,心裡就覺得,下次再也不要發朋友圈,於是,開始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開始不再發朋友圈。

當微信朋友圈從剛開始幾年的新鮮感過去了後,我們又回到了以前無聊無趣的狀態,也就越來學不愛發朋友圈了。

為什麼熟悉的人看見了都不願意點贊?就我個人覺得,因為以前我當你是熟悉的朋友,你發的每一條朋友圈我都給你點贊,而我發的你從來沒點贊,甚至留言過,在你眼裡,沒有當我存在過,那麼,我為什麼還要給你點贊?當我看到你發的內容,都是千篇一律的內容,沒有新鮮感,就算我們是再熟悉的朋友,我也不想再給你點讚了。

總之,每個人發朋友圈,點贊都是為了滿足情感上的訴求:比如情感共鳴,比如增加感情,比如獲得新鮮感,比如擁有存在感……當這些情感訴求都沒法滿足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都不愛髮圈,不愛點讚了!


螢火蟲的情感


對於我來說,越來越不喜歡發朋友圈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每天的生活似乎都差不多,感覺沒有什麼可以拿來發朋友圈的。而且越長大越覺得冷暖自知,記錄日常生活什麼的就自己去自己的秘密基地。

第二,發朋友圈之前,會想這些內容哪些人不能看,還要各種分組屏蔽,那麼麻煩,還是選擇不發。

第三,自以為發了很平常的朋友圈,但有些親朋好友看到後就會來各種詢問,他們問的話不知道怎麼回,但又不好不回,所以索性不發朋友圈了。

關於朋友圈點贊,對於我來說,大多是根據內容來點贊,不會看人。不會因為是很好的朋友,就會點贊TA發的微商消息。同樣的,就算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如果TA發的朋友圈裡,有我喜歡的語句或者喜歡的圖,那我也會去點贊。

感覺朋友圈的發或不發,朋友圈的點贊與否,都會隨著我們的年齡、經歷的改變而改變。每個人的感受都會有不一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