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微信聊天每個標點都必須打出來?有沒有心理專家幫忙分析一下?

我的鍵盤是鈦合金的


我也來參與回答一下。


但是在回答之前,我想反問提問者一個問題:你爸媽在進行感情交流的時候為什麼要請你離開,請問他們是什麼心理?你在和愛人進行深入溝通的時候,為什麼不能有人在旁邊觀看,請問你們是什麼心理?

朋友,你是不是沒什麼問的,故意問些秀逗問題找罵?

別人發微信打不打標點,那是每個人的自由。而在文字當中加入標點,則能讓看到這段文字的人知道他在說什麼,而不至於需要多花費時間去想。兩種選擇都沒什麼問題。雖然不加標點,會給看得到文字的人帶來不便,但也不能說這是錯的。


只想說說心裡話


分析你個JB!寫出的文字加上標點是現代書寫的基本要求,也是用文字與人交流時最起碼的尊重。那種錯別字連篇,不打標點或者亂打標點的人,就是個垃圾!不值與之謀!


Chimec


中國人都知道,沒有標點的話就是屁話。"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是什麼意思。你告大家。你知道不?

我告訴你:

|:下兩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這就是中國文化。


用戶3694768543561


寫文章,章無暇,句無病,字無謬,是基本要求,做不到的,就是個十足的蠢貨。沒什麼客氣可講。

記得小學的語文老師是個很儒雅的男人,有一天卻不儒雅起來,在課堂上發飆: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

標點符號也要按規矩使用才行,不能亂用,更不能不用。

一個句子必須主謂賓齊全,當然也有無主句,無主句並非沒有主語,而是在語境中默認或者潛藏著主語。

寫完一個短句,就可以在後面加逗號。幾個短句組成一個意群,表達清楚了,就可以在句尾加句號。複合句只在最後加句號,中間用逗號。

排比句之間,可以用分號;並列、歸納的多個名詞主語和賓語用頓號;多重動詞謂語可以用逗號;最後的不用分號,用句號。

直接引語首先用冒號,再用引號,間接引語不能用引號。

同位語用破折號。

引用別人的文章和著作用書名號。

所有的問句都用問號。

感嘆號自己想去!請自便!

這是小學老師教的內容,難道有人在網上混上十年,還不清楚嗎?真蠢!


華中小隱


俺就是您說的那種微信聊天打標點的人之一,就別勞煩您請心理專家了,……專家都忙!讓俺來做一個自我心理分析吧:

1、尊重對方。給別人發微信、發短信要讓人家感覺到你是在“認真”地溝通,不是隨意的、更不是敷衍的。如果您是一個有文化素養的人,給別人發一條信息,通篇不打標點或亂打標點,對方會怎麼想?所以我但凡發信息,不僅要打標點、打準標點,就連最後一個標點都不會漏掉;

2、尊重自己。注重細節是高品質教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人都不可能完美,但追求完美的人才是可以不斷接近完美的人,否則,就會擴大殘缺。民諺說,做一回人難上難,俺深以為然。我們從黑暗之地來到了光明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了偶然的奇蹟。所以我們要珍惜這個奇蹟,做人要認真地做、仔細地做,不可辜負自己。……包括打標點符號;

3、尊重文化。古代漢語典籍沒有標點符號,人們是用斷句和語氣助詞來寫作和閱讀、理解的,其實心裡還是有一種“隱形”的標點。近代引入標點符號後,標點由隱形變有形,閱讀大為輕鬆,理解更為精確透徹。……所以標點不管是“隱形”的還是有形的,都是小到一篇文章、大到一種語言文字的重要的、有機的組成部分,絲毫怠慢不得。

上述三點均由自身體會生出,無“拔高”、無妄言。是一份真實的心理分析報告。


浮生一醉


嚴格把握標點是中文寫作的必修課,否則,其意義不是南轅北轍就是事似而非。古時由於不用標點鬧出很多笑話和幽默的故事,特舉一例:

有老翁生有一女而贅婿,然七十歲時喜得貴孑。老翁考慮到自己年事巳高,全靠女婿把幼孑撫養成人,但女婿入贅有權繼承遺產,幼子長成了怎麼辦?於是寫了一份模稜兩可的遺囑,當時把家產交給女婿繼承,只為把幼兒撫養成人即可。其原文為:

"七十老翁,親生一子,名曰芳瑞,人言非是吾子也,現將全部家財付給女婿,外人不得爭奪。″(原文未標點)

豈料芳瑞成年後學業有成,聰穎過人,就問到姐夫家產的事,他姐夫即以《遺囑》示出,芳瑞不服,乃告之縣衙,縣宰升堂,將《遺囑》默讀再三乃斷曰:

世上哪有把財產不給兒子而給女婿的道理?′,這《遺囑》不是寫明的?於是念道:

"七十老翁,親生一子,名曰芳瑞,人言非,是吾子也。′現將全部家財付給。女婿,外人不得爭奪"。

官司結案,女婿啞然。文字無加減,內容卻相反。在中華傳承文化高度發展的今天,標點的運用,入神出化,可表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一樣的文字,標點不同,語氣不同,意義也就不同了!這就是標點在寫作的重要性。但遺憾的是我不是心理醫師,就算答非所問吧!


漫遊天下客


這個問題是無知,不學無術,沒有文化,對知識不嚴謹,對正確應該做的持懷疑態度的人提出的,說明現一些人學習知識和教育的退步。是人類悲哀。


掌上飄雪


標點符號,不論是在文章、詩詞、微信聊天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篇沒有標點符號的文章,只能成功一半。而且有時還會鬧出意外的笑活來。我這裡有兩個小故事,足以說明標點符號在日常日活中的重要性。

故事一:昔日,一山寺中的和尚性格孤闢,與世隔絕。一日在寺門獨坐。忽而山風習習,濃雲密佈,山雨欲來。這時,山下小徑上有一書生和一小童挑書擔望山門而來。和尚見狀,忙取一術牌上書:”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慌忙之中竟忘了加標點符號。書生至:”師父在上,貧生欲借寶剎休息一晚。明日即便下山”那和尚雙手合十,指木牌。書生一看和尚未加標點符號。大喜,遂叫書童拿筆在木牌上加標點符號。”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和尚無語。書生在寺中歇息一晚。因時間關係只講一個故事吧!😃


天高雲淡839


前幾天面試一個部門經理,80末左右,用微信先聊下基本情況,他發過來的每段話基本很少用到標點符號,一概用空格代替,以至於有些語句我只能用猜來解讀他的意思。

出於禮貌,我跟他聊了大概半個小時左右,事實上聊了前幾句後我內心就已經決定不想錄用他了。雖說通訊軟件聊天未必反應到一個人寫正式文書,但行為習慣其實都在潛移默化支配著日常的一切。

一個休閒之餘穿著邋遢的人,即使在正式場合正裝著身了也能看出很不嚴謹的細節。習慣是長期養成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很多人日常工作中都會用到微信或QQ和同事、領導或外部合作伙伴聯繫,許多人——尤其年輕人——都習慣於無標點符號式的文本輸入、或者亂用標點,甚至諧音字、錯別字百出。

出於好意、有時候我也會糾正對方,但往往得到的回覆是“看得懂意思就行了,那麼較真幹嘛呢”。聽完這番話、我只能無語。當然也有一些能接受並改之。

嚴謹,是一個人對生活對工作的基本態度,小到日常聊天、大至工作事業。看似無關緊要、無傷大雅的細枝末節,其實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自己的進階。

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家長會從小在寫字、吃飯、走路、坐姿等細微方面嚴格要求兒女的原因,細節未必真的決定成敗、但時刻影響到成敗。

從另一個角度看,符合書寫規範的微信聊天、既能避免產生歧義、誤會,也是對對方的一份基本尊重。隨心所以、天馬行空的標點符號,就如同出名衣冠不整,拿什麼贏得別人的尊重呢?


岑詮


200多條評論了,好像還沒有出現心理學家來解釋。說說我個人的觀點吧,在人格心理中有兩個重要的名詞,共情和自我反省。共情是講能理解他人主觀意識,瞭解他人的多種感受,往往表現為一個人是否具有善良的底層。自我反省是講檢視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當的地方,是否有違法律和道德,或引起他人不適。共情和自我反省構成了一個人是否有健全的人格。通俗點講,打字發信息注意標點符號的人,他們往往關注了自己的表達用意,在使用文字語句時是否可以讓他人足夠能明確獲知。表現了一他們勇於闡述自己觀點,二積極與人溝通,三希望他人能瞭解自己。在評論中,大家也舉例了若不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帶來的歧義理解,從人格心理學上來說,不使用標點符號表現的正是共情能力的偏弱,通俗講是具有一定的自私和自我。我們無法用是否使用標點符號來證明一個人的人格健全程度,或不獨立,或人格障礙,因為這些是需要在具體生活場景再做分析的,但這個不使用標點符號的表現確是人格不健全的一個表現了。以上,供大家思考和分析。

注:1-人格不健全,不獨立,不等同於人格障礙。2-人格障礙有偏執人格障礙,邊緣人格障礙等多種類型,其中情緒是他們評判事物的標準。(幸得評友提醒,備註部分以段落和標點隔開了)

再給大家留一個層次概念吧:

無知的無能,

有知的無能,

有知的有能,

無知的有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