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8年不換,卻買天價手辦,你給名人“節儉”交了多少智商稅?

總有一些人喜歡拿名人的節儉來當做大新聞搞事情。

比如老是被偶遇坐地鐵的發哥,周潤發。媒體最愛渲染的就是大咖級別的發哥紅了這麼多年,片酬高昂,早已經家財萬貫。

手機8年不換,卻買天價手辦,你給名人“節儉”交了多少智商稅?

而在娛樂圈已經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積累了這麼多財富的發哥,卻還是穿著一身穿了好幾年的舊的羽絨服,會和普通市民一樣坐地鐵公交出行,甚至於在菜攤會因為十幾塊錢的滷味而和小販們討價還價。

另外一個經常被人津津樂道的節儉典型,就是古天樂。

古天樂一個手機用了八年,在一眾拿著最新款手機的明星們面前,拿著老年機的古天樂看起來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後面跟著的一定是,古天樂雖然節儉但是卻已經捐獻了好幾十座小學。

手機8年不換,卻買天價手辦,你給名人“節儉”交了多少智商稅?

古天樂的節儉和他做慈善時候的大方,這種對比強烈的反差感,一定是大家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媒體就愛把這種事情拎出來讓大家討論。

同樣能激起大家興趣的還有各種什麼豪門闊太郭晶晶還戴著5毛錢的髮圈,出席活動就只拿幾百塊錢的包啦,什麼李嘉誠幾十年如一日戴著一塊幾百錢的表啦如此等等。

各類文章大肆渲染,彷彿他們節儉那一點,就是神仙下凡,仙女飲泉水,是什麼千古難得一見的奇事,值得公眾大肆褒獎一番。

而實際上名人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必要時刻盯著他們的生活,把他們的生活過度妖魔化。

周潤發是有經常坐地鐵出行,但是他也說了,在香港坐地鐵方便,而且因為怕有司機在等他,他心裡會不舒服。

古天樂手機一用八年,但是也不妨礙他專門買房子,收集天價手辦起來毫不手軟。

手機8年不換,卻買天價手辦,你給名人“節儉”交了多少智商稅?

郭晶晶有戴著5毛錢髮圈的時候,也有戴著價值連城珠寶的時候,李嘉誠更不用說了,幾百塊的手錶戴在身上,絲毫不影響他收集千萬名錶以及在世界各地購買天價房產。

這類考驗大眾智商,用來騙流量的的例子實在太多了,但是媒體還是屢試不爽。

我們總在幻想著名人的生活就該跟我們不一樣,上層人就不應該接地氣,但是他們首先就是一個普通人啊。

普通人的生活就是柴米油鹽,他們只是過著一個平凡人的生活,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買吃什麼就吃什麼,很多人就是活在自己幻想的名人生活裡面,非要把他們的生活和普通人的生活割裂出來。

但是實際上他們所有的被描述出來,我們看起來的節儉行為,可能只是自己的一種無意識的習慣性行為,而不是他們刻意的去省錢。

名人也食人間煙火,即使身價不菲,一個漢堡可能比一隻米其林餐廳更能給自己帶來滿足。同大眾想象的不一樣的是,像蓋茨一樣,很多富豪並沒有特權思維。

手機8年不換,卻買天價手辦,你給名人“節儉”交了多少智商稅?

明明有更合適的更經濟實惠的選擇,為什麼一定要捨近求遠去追求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呢?有錢並不代表這就要被割韭菜啊,對吧?

其次宣揚節儉不是壞事,但是不要過度。尤其是將這種節儉和所謂的成功學聯繫起來。

姑且不論他們平時在公眾生活之中展露出來的形象,這些事情的真假,任何一個有常識的人都應該明白一件事情:他們現在的財富肯定是與他們的節儉沒有太大關係的。

就怕現在很多的人將他們節儉的事情,大肆宣揚,誤導一批相信真的是依靠節儉才能締造的成功。

實際上沒聽說誰靠節儉變有錢了,更沒聽說那個名人有錢靠節儉更富有。鉅額財富的積累,一般情況都是依靠資本市場的運作,不斷的彙集起來。

手機8年不換,卻買天價手辦,你給名人“節儉”交了多少智商稅?

最可怕的就是我們,今天把他們高高在上的捧在上面,改天就會把他們拉下來。

他們今天坐地鐵出行,是節儉,是值得人讚頌的美德。等到那一天他們不符合公眾的預期了,或者說他們做出什麼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就連他們今天的節儉都成為了一種可以拿來吐槽的槽點。

比如說被逼捐的吳京。之前吳京因為接地氣,在高鐵站或者機場經常自己扛大包的事情被大家讚揚,大家津津樂道原來明星不都是前呼後擁,也有這麼接地氣親民的一面。

結果在2017年地震後,雖然吳京第一時間表示慰問向災區捐款100萬。沒想到這樣的善舉非但沒給他帶來多少表揚,反倒惹來無數謾罵和諷刺。

很多鍵盤俠表示,“吳京你一部8000萬投資的電影就淨賺好幾個億,居然好意思只向災區捐款100萬?你為啥不捐一個億呢?”

手機8年不換,卻買天價手辦,你給名人“節儉”交了多少智商稅?

當年那些被大家津津樂道的扛打包之類的行為,也被拿出來吐槽是一種作秀的行為。

所以說過度強調某個點就很容易形成道德綁架,造成一種節儉就能成就有錢人,而有錢人如果不把錢拿來捐掉,就是一種為富不仁的行為。

這就是一種奇怪的邏輯,但是偏偏有很多人對這種邏輯深信不疑。

我們要明白節儉只是一種個人的生活習慣,他跟能否成為有錢人沒有關係,也跟做慈善沒有關係,不需要被人拿來過度妖魔化,成為一種談資。

人性都是複雜的,我們不能只看到這一面就將它無限的放大,簡單歸因只會以偏概全,影響我們看世界看人的角度,坦然處之,別把自己一開始就放低,節儉不過是普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嘛,對誰都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