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史論的50首古詩

柳橋不知誰氏園,舊有梨樹六株,花甚盛· - 明代·徐渭

六樹梨花打百球, 昔年曾記柳橋頭。 嬌來靨靨西施粉, 冷伴年年燕子樓。 不受三郎催羯鼓, 好當一夢入羅浮。 今來斫盡誰家圃, 鼙負山人扁額休。

送膠州學職 - 明代·李夢陽

廣文先生騎馬來,膠東膠西花欲開。鱣堂蕭蕭帶暮雨,芹池殷殷鳴春雷。太山西望真堪仰,洙泗東流竟不回。寥落廟宮多古樹,屬君收取棟樑材。

史論詩句_描寫史論的50首古詩

歌風臺 其一 - 明代·徐渭

碎媼酒, 臥媼壚。 武家壚畔鼾呼呼。 豐沛中, 群酒徒。 噱季鼻大糟所都。 誰喚隆準而公乎。 十二年, 左纛還。 著紅衫, 應午炎。 七尺所臨萬馬環。 諸王列侯敢不虔。 獵徒酒伴隘巷看。 獨召故老金爵乾。 惜青春, 赭朱顏。 乃思猛士得將安。 歸問野雞還我韓。

洞仙歌 小園水陸二洞成,口號誌喜 - 明代·俞彥

腹裁口減,措大為山費。次第雙峰儼相對。更多情、倩得巨掌仙靈,來一擘,便做金庭地肺。

若虛饋匏瓜仍疊前韻奉謝 - 明代·李東陽

野意相看總不賒,園匏雖大亦稱瓜。青叢摘罷煙仍溼,翠籠擎來日半斜。吟有舊題成左券,酌無清酒愧西家。郎曹興味清如此,絕勝春風諫議茶。

結襪子 - 明代·劉基

昔有信陵君, 乃在大梁城。 親為貴介弟, 位冠諸侯卿。 傾家待國士, 倒屣延豪英。 詣門謁朱玄, 虛左上侯嬴。 袖椎奪兵符, 救趙蜚英聲。 河外走蒙驁, 宗社賴扶傾。 於今不可見, 寂寞傷人情。

嚴子陵灘限韻同陶石簣方子公賦 其三 - 明代·袁宏道

不肯助為理, 咄咄嚴子陵。 皋夔與管商, 問君能不能。 眾狗逐羶羊, 疾者業先登。 我才不如狗, 妥用強奔騰。 明月雖有照, 終不笑孤燈。 不見東陽殷, 強出如凍蠅。 積溺以自監, 效鳩勿效? 。

伶官傳序 - 宋代·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 而皆自於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秋夜月 - 明代·劉基

秋夜月,黃金波,照人哭,照人歌。人歌人哭月長好,月缺月圓人自老。

西江月 廿一史彈詞第八段說五代十國下場詞 - 明代·楊慎

千古傷心舊事, 一場談笑春風。 殘編斷簡記英雄。 總為功名引動。

五代史伶官傳序 - 宋代·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送盧郎中少明之京 - 明代·梁有譽

朔風吹雁過江皋,送客悲秋且濁醪。抱病已拚滄海釣,含香猶憶白雲曹。西京露滴金莖冷,北極星垂彩仗高。到日故交如問訊,為言仲蔚自蓬蒿。

定遠行 - 明代·許國佐

洪武皇帝之開天,定遠戚氏在軍前。功成九世蓬萊邊,七代二百有餘年。世穆神廟之時,僉讓少保南塘先生賢。紀效諸書遺後篇,能讀之者有我友。賓陽將軍之纂緝而可傳,神而明矣何以企。恥習榆延偏將媚,所以於世來猜忌。可笑人言伏波意,不幸相逢燁與治。湧月樓又駭折荔,將軍聞之漠漠不為意。中之慘淡悠焚者,只在江左流氛熾。我亦甲戌夏月至,我亦未免有情絕交際。我同將軍二載以來尊獄吏,落落莫莫人莫器。喜觀將軍中夜起舞掀雙臂,石有端溪葉有柿。邇聞至尊欲以東北寄,又值將軍懸弧次。我亦欲邀宥而過新豐肆,不能贈金只贈字,我與將軍二人亦云堪拔幟。過此不復驚巫魅,何時同心以同事。我為將軍酌一瓶,我為將軍試一賡。事君不避難,有罪不避刑。四十之後孰所生,每一念及應涕傾。丈夫不可不多情,為君為親在此行,我之言此非不平。

短歌行 - 明代·釋函可

前後左右,四面八方。憂愁駢集,我何可當。欲寄天上,慮天弗禁。欲埋地下,恐地將沉。不如收拾,置我懷抱。寢之食之,於焉終老。滄海何闊,蓬萊何高。世無黃鵠,乘我遊翱。古之俠士,塵視生死。凡今之人,畏首畏尾。好謀弗終,時命終窮。東南失利,西北多兇。黃沙為棺,白雲為槨。我則如是,千秋寥落。

五代史宦官傳序 - 宋代·歐陽修

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於女禍。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後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於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後左右之親可恃也。故前後左右者日益親,而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於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雖有聖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藉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後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為人主者,非欲養禍於內而疏忠臣、碩士於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禍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為禍,雖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於女禍者”,謂此也。可不戒哉?

范增論 - 宋代·蘇軾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未至彭城,疽發背,死。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爾。”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慾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為霰。’增之去,當於羽殺卿子冠軍時也。” 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而諸侯之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於稠人之中,而擢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後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亦人傑也哉!

深慮論 - 明代·方孝孺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歟?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當秦之世,而滅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耳,變封建而為郡縣。方以為兵革不可複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漢帝起隴畝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漢懲秦之孤立,於是大建庶孽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萌篡弒之謀。武、宣以後,稍削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而王莽卒移漢祚。光武之懲哀、平,魏之懲漢,晉之懲魏,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亡也,蓋出於所備之外。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求人於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見五代方鎮之足以制其君,盡釋其兵權,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孫卒困於敵國。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蓋世之才,其於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慮切於此而禍興於彼,終至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良醫之子,多死於病;良巫之子,多死於鬼。豈工於活人,而拙於謀子也哉?乃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也。古之聖人,知天下後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唯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者也。夫苟不能自結於天,而欲以區區之智籠絡當世之務,而必後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無者,而豈天道哉!

豫讓論 - 明代·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為名臣,死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為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駭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蓋嘗因而論之:豫讓臣事智伯,及趙襄子殺智伯,讓為之報仇。聲名烈烈,雖愚夫愚婦莫不知其為忠臣義士也。嗚呼!讓之死固忠矣,惜乎處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觀其漆身吞炭,謂其友曰:“凡吾所為者極難,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而懷二心者也。”謂非忠可乎?及觀其斬衣三躍,襄子責以不死於中行氏,而獨死於智伯。讓應曰:“中行氏以眾人待我,我故以眾人報之;智伯以國士待我,我故以國士報之。”即此而論,讓餘徐憾矣。段規之事韓康,任章之事魏獻,未聞以國士待之也;而規也章也,力勸其主從智伯之請,與之地以驕其志,而速其亡也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嘗以國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韓、魏之情以諫智伯。雖不用其言以至滅亡,而疵之智謀忠告,已無愧於心也。讓既自謂智伯待以國士矣,國士——濟國之上也。當伯請地無厭之日,縱慾荒暴之時,為讓者正宜陳力就列,諄諄然而告之日:“諸侯大夫各安分地,無相侵奪,古之制也。今無故而取地於人,人不與,而吾之忿心必生;與之,則吾之驕心以起。忿必爭,爭必敗;驕必傲,傲必亡”。諄切懇至,諫不從,再諫之,再諫不從,三諫之。三諫不從,移其伏劍之死,死於是日。伯雖頑冥不靈,感其至誠,庶幾復悟。和韓、魏,釋趙圍,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則讓雖死猶生也,豈不勝於斬衣而死乎?讓於此時,曾無一語開悟主心,視伯之危亡,猶越人視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觀,坐待成敗,國士之報,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於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為仇敵,暮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噫!

信陵君救趙論 - 明代·唐順之

論者以竊符為信陵君之罪,餘以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強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臨趙,趙必亡。趙,魏之障也。趙亡,則魏且為之後。趙、魏,又楚、燕、齊諸國之障也,趙、魏亡,則楚、燕、齊諸國為之後。天下之勢,未有岌岌於此者也。故救趙者,亦以救魏;救一國者,亦以救六國也。竊魏之符以紓魏之患,借一國之師以分六國之災,夫奚不可者?然則信陵果無罪乎?曰:又不然也。餘所誅者,信陵君之心也。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趙不請救於王,而諄諄焉請救於信陵,是趙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趙,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竊符也,非為魏也,非為六國也,為趙焉耳。非為趙也,為一平原君耳。使禍不在趙,而在他國,則雖撤魏之障,撤六國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趙無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雖趙亡,信陵亦必不救。則是趙王與社稷之輕重,不能當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戰勝,可也,不幸戰不勝,為虜於秦,是傾魏國數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謝魏王也。夫竊符之計,蓋出於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竊符,如姬為公子竊符於王之臥內,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餘以為信陵之自為計,曷若以唇齒之勢激諫於王,不聽,則以其欲死秦師者而死於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為信陵計,曷若見魏王而說之救趙,不聽,則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於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於報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勸之救,不聽,則以其欲為公子死者而死於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則信陵君不負魏,亦不負趙;二人不負王,亦不負信陵君。何為計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趙,不知有王。內則幸姬,外則鄰國,賤則夷門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則是魏僅有一孤王耳。嗚呼!自世之衰,人皆習於背公死黨之行而忘守節奉公之道,有重相而無威君,有私仇而無義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趙王,蓋君若贅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專系乎符之竊不竊也。其為魏也,為六國也,縱竊符猶可。其為趙也,為一親戚也,縱求符於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雖然,魏王亦不得無罪也。兵符藏於臥內,信陵亦安得竊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徑請之如姬,其素窺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於竊符,其素恃魏王之寵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權於上,而內外莫敢不肅。則信陵安得樹私交於趙?趙安得私請救於信陵?如姬安得銜信陵之恩?信陵安得賣恩於如姬?履霜之漸,豈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眾人不知有王,王亦自為贅旒也。故信陵君可以為人臣植黨之戒,魏王可以為人君失權之戒。《春秋》書葬原仲、翬帥師。嗟夫!聖人之為慮深矣!

南泉為郡守範廷儀題 - 明代·王漸逵

四明天上景, 泉石散幽深。 碧月寒相映, 晴雲翠欲侵。 飛流紆紫巘, 微激動丹林。 自合山公雨, 寧同支梵音。

贈黃用晦貢士 - 明代·鍾芳

癸巳之春,予徂自南。粲粲者子,從餘江潯。江漾我舟,其流浩浩。交酬以言,爰獲所好。昔在宣聖,揭訓垂則。綱宏目詳,昭在簡冊。厥中恪如,貫乎顯微。厥應晰如,燭時之幾。幾審於精,以臧其用。用利德崇,罔間動靜。顏氏博約,聖蘊以傳。軻死道隱,喧豗異言。鉤玄遠紹,實維濂洛。紫陽嗣之,洞啟扃鑰。譬彼穀粒,舂蹂揚淅。疊更庶工,惟在炊食。嗟哉承學,騁奇炫能。弗嚌其胾,口說是呈。師心競勝,辭贅匪瑩。意念已非,奈何入聖。媚學君子,孳孳自強。無斥先賢,以顯己長。萬古一息,斯道同極。取善惟宏,隨處得益。疑則可辨,信則可因。善本大同,勿殊我人。

偶爾遣意奉呈同學諸君子及示叔貞秀才 - 明代·方孝孺

累物擾靈府, 澹然無所為。 家貧自鮮營, 萬事俱不知。 日祿餘一斗, 粗給菜與麋。 秫田亦易耕, 有酒供四時。 門多儒雅客, 暇則斟酌之。 相對靡俗言, 共談止詩書。 遐情或深契, 歡笑同解頤。 孰謂千古遠, 其人如在玆。 於心有至樂, 天地亦可遺。 未知軒裳貴, 詎識勢位卑。 彼美要路仕, 賢勞耀輕肥。 窮通各有適, 寧論是與非。

和黃小峰大戶同韋南苕少參遊吳山寺 其三 - 明代·顧應祥

塔影浮溪上, 鐘聲出樹間。 空庭雙鳥下, 落日一僧還。 泉響千山雪, 嵐飛兩岸山。 何須到昏黑, 絕頂已窮攀。

萬木圖歌為楊庶子榮勉仁 - 明代·王紱

君不見竇十郎。 靈椿丹桂何芬芳。 又不見三槐王。 子孫世顯必可望。 君家萬木不可當。 乃知令祖種德心孔臧。 樂善行義於其鄉。 屢嘗發廩賙饑荒。 一鄉之人無流亡。 鄉人感德心弗忘。 為公種樹家山陽。 樹高應得千尺強。 願公之身壽而康。 樹材應得成棟樑。 願公之後繁且昌。 種來不知今幾霜。 昂霄聳壑森成行。 孫枝茂衍不可以數計, 但見漫山亙嶺煙蒼蒼。 至今鄉之人, 蒙惠曷可量。 生為室廬死棺槨, 隨教適用不取償。 皇天報應何昭彰。 生君際遇當明良。 功名足為親顯揚。 兩京侍從登巖廊。 職當輔導居春坊。 六卿劍履參翱翔。 林巒因之重出色, 泉石自此增輝光。 我能為君染彩翰、調玄漿。 寫出君家之萬木, 混融元氣搜冥茫。 蛟龍騫舉靄雲霧, 鳳凰飛舞鳴琳琅。 須臾展掛君之堂。 祥風佳氣來四傍。 請君勿異吾言狂。 等閒莫作圖畫張。 君恩先德寓於此, 儼然如在其洋洋。 君當掃地更焚香。 瞻對載拜什襲藏。 子孫百世存羹牆。 奇材大用殊未央。 嗚呼奇材大用殊未央。

雜劇·對弈 - 明代·詹時雨

(旦扮鶯引旦倈扮紅上)(旦)自從寺中見了那秀才,便有些心中放不下,況兼昨夜妾身焚香拜月之時,他到牆角邊吟詩,我也依著他韻腳兒和了一首。我想著那秀才詩意,好生關妾之情,使我繡房中身心俱倦。倦繡無心正無奈,月明花落又黃昏。(雲)銀燭照幹雙淚眼,閨房空鎖惜春心。小姐且停女工。今夜月朗風清,雲收雨霽,後園景物撩人。佳期難再,何不一觀,少舒倦怠也呵。(唱) 【南呂】【一枝花】浮雲斂太虛,好雨澄清霽。碧大懸翡翠,明月漾玻璃。昏霧霏霏,百蕊飄花氣。可憐今宵能有幾?兀的般一刻千金,說甚麼三從四德。【梁州第七】我則見,燕將慵,鶯將懶,那時節,韶光事便到九分九釐。綠漸肥,紅漸瘦,早晚送春歸。三月三十日,風光五百偏明媚。較之往日,難比今夕。同行隨喜,不是臨逼。惜人生虛度芳菲,怕春光頃刻別離。你把官冠芳珠急速收拾,告舌頭玉玎璫架起。(潛出房科)數腳蹤金蹀蹁輕移,一齊,悄的出閨房,用脫殼金蟬計。老夫人正沉睡,忙裡偷閒耍一會,快活的是便宜。(旦)後園中景物,別是一樣大氣。【隔尾】(唱)後園中別是一樣新天氣,妾言方知是與非。月色如銀牲白日。就萬花亭這壁,下數著大棋。誰弱誰強勝負比。(旦對紅弈科)(旦)圍棋之說有道,棋啟於何氏?中間機關勝負攻守之法,必有說焉。(紅)圍棋之道,其來尚矣。昔古有丹朱不肖,堯設此以訓之。其理微妙,非智者不能明。故局方正?象地利也;道必神明,正直德也。子用黑白,別陰陽也;駢羅布列,效天文也。四象既陳,行之在人。蓋上有天地之象,中有五霸之權,下有攻戰之事。覽其得失,古今略備。古書有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牧羊關】自從堯曾置,丹朱教演習,黑白著陰偶陽奇。造化有億萬千端,疆路止三百六十。錯綜周天數,列布渾天儀。千古萬窮秘,神仙不測機。【隔尾】採樵爛柯光陰逝,嘔血成圖妙算奇。死裡逃生箇中意。若是諗知,這個就理,勝固欣然敗亦喜。【牧羊關】袖手傍觀易,臨輸悔後遲,但當局個個著迷。守成要顧後瞻前,用戰在徵東擊西。未做眼防點破,才得手便斜飛。門有總關處,棋無兩面持。【罵玉郎】尋思使得心腸碎,宵廢寢,晝忘食,知難見可觀乎勢。局面危,拈上難,衝開易。【感皇恩】撞著勁敵,誰肯伏低。用機謀,相數算,廝騙欺。逢生勿擊,遇劫先提。滿備贏,一著錯,便差池。【採茶歌】得便宜,便收拾,成功一路是強的。十九縱橫白與黑,多人迷誤少人知。(末上)前者向西廂下和詩,分明興合。奈何侍妾紅娘,不全其美,小生未遂所願。今夜雨收雲霽,月白風清,未免再到西廂一行。(旦對紅弈)(末)聽有棋聲。此是鶯鶯小姐與紅娘月下下棋。不免悄悄的逾牆,走到棋邊,看數著若何?我且過去看咱。(做逾牆科)(雲)(旦、紅驚科) 【黃鐘尾】(紅)柳陰中響擦似有人行立,花梢上驚起鳥數飛。聽沉來,多一會,二更過,萬籟息。露華濃。晚風細、靜巉巉,玉漏滴。聽西廂,響撲地,見一人,到眼底。紗帽明,白襴系,這生面,頗相識。記前回,那一日,蕭寺中,見來的。這秀才,甚通濟,序寒溫,道名諱,姓挽弓,字君瑞。飽詩書,擔才藝,入科場,必及第;步蟾宮,即攀桂,佔贅頭,定第一。(旦)紅娘,你怎得知是他?(紅)你問咱怎見得?偌高低省氣力,粉牆東滴流撲剪過牆西,演習那龍門慣跳腿。(紅對旦雲)這秀才,跳過牆近前來也。若夫人知道,好生不便,到不如回去咱。(旦、紅下)(末)小姐去了。小生昨夜牆角兒吟詩,今夜逾牆看棋。明月之下,他分明見我近前來,並無嗔責之心,其情不覺自熟矣。我回到書房中,且捱過今宵,明日到道場中,若見小姐,十分下工夫飽看一會。其中我臨事別有機變。

癸未甲申三扈聖駕上陵賜大紅織金曳撒鸞帶等 - 明代·于慎行

閣門五夜聽傳呼, 受賜先從左闕趨。 繡帶平懸金鑿落, 鞶囊斜掛錦襜褕。 行隨豹尾陪天仗, 立傍螭坳夾御爐。 卻笑甘泉稱侍從, 不知原廟似今無。

廣州歌 - 明代·孫蕡

廣南富庶天下聞,四時風氣長如春。長城百雉白雲裡,城下一帶春江水。少年行樂隨處佳,城南南畔更繁華。朱樓十里映楊柳,簾櫳上下開戶牖。閩姬越女顏如花,蠻歌野曲聲咿啞。阿峨大舶映雲日,賈客千家萬家室。春風列屋豔神仙,夜月滿江聞管絃。良辰吉日天氣好,翡翠明珠照煙島。亂鳴鼉鼓競龍舟,爭賭金釵鬥百草。遊冶留連望所歸,千門燈火爛相輝。遊人過處錦成陣,公子醉時花滿堤。扶留葉青蜆灰白,盤飣檳榔邀上客。丹荔枇杷火齊山,素馨茉莉天香國。別來風物不堪論,寥落秋花對酒樽。回首舊遊歌舞地,西風斜日淡黃昏。

清源寺中戲效晚唐人五言近體二十首 其十四 - 明代·胡應麟

一褐閉禪關, 孤雲盡日閒。 來從身毒國, 買斷沃洲山。 白象鳴鑾去, 青獅護駕還。 中天彌勒閣, 未許善財攀。

聞袁魯望登第誌喜卻寄 - 明代·王世貞

虎丘池頭與君別,片片寒霜走鳴鋏。十年仍上泣玉書,千里果至泥金帖。野夫歡叫四坐聞,忽憶少時慕終軍。一言唾手取青紫,蹉跎歸種南山雲。要知晚成差有味,男兒有才豈終棄。君不見老驥剪拂時,踠足長鳴裂珠轡。

齊山吟 - 明代·陶安

徐卿結屋齊山陰,邀我為作齊山吟。浙江以東古甌越,諸郡環境山嶔崟。三衢峰巒甚巍麗,旁走石麓猶千尋。虯昂虎矯蒼骨老,奔若馬騰飛若禽。山多草木蟲獸品,亦有玉札丹砂金。松根苓光凝琥珀,叢間童影潛人參。霞屏煙藪有仙隱,蓬扉楮牗無塵侵。繞庭清泉助湯液,當簷脩竹鏘球琳。青龍甲乙書滿案,山人長存濟世心。力扶衰朽除夭閼,藥籠生意春森森。齊山之土能活物,齊山之雲能作霖。先生之德與山等,名曰齊山人所欽。白鶴相招來翠岑,似憐晦跡眠空林。天風吹起檀袍襟,幾車聲譽聞當今。雲端孤飛靈鳳翼,枕上猶帶清猿音。六朝故都佳麗地,騎馬踏遍秦淮潯。官舍蕭閒杯酒斟,卷有新詩匣有琴。囊探神劑奏工巧,指按病脈詳浮沉。鐵冠相逢禮貌厚,民仰司命情俱深。時乎醫國當有待,功名從此來駸駸。齊山之吟雖止此,此言非子其誰任。

送徐崇威陜西理問 - 明代·楊士奇

初歸西掖掌絲綸,共喜中朝接縉紳。練達久明欽恤意,遷除又拜寵恩新。舟移漢水還經楚,路入函關遠向秦。華嶽秋清五千仞,行應掛笏看嶙峋。

詔使二首 其二 - 明代·黃衷

仁愛天心在, 災眚治與俱。 周王能勵行, 漢令祇蠲租。 願掃貪狼窟, 還呈瑞鳳圖。 報恩無對述, 愧殺下帷儒。

送文瀾開館清江用芝山舍弟韻席上 其六 - 明代·霍與瑕

歡會長時好, 別離難為情。 吹簫明月下, 流羽自悽聲。

上凌軍門大徵德慶兩山平 - 明代·陳大政

璽書特授為分憂,十萬天兵下粵陬。制閫權宜鈇鉞重,運籌機入鬼神幽。平猺頌滿蒼生口,啟邑功高錦石頭。萬里山河如帶礪,千年屏翰壯南州。

澠池會盟臺 - 明代·趙貞吉

天弧夜射青麟死, 天下諸侯慶牛耳。 完璧城邊走趙人, 擊缶臺畔聞秦聲。 池中夜浸一片月, 年年草綠春風發。 猛將鞬腰取豹韜, 牧童扣角來狐窟。

奉和劉都憲喜松潘報捷韻二首 其一 - 明代·蘇葵

野無烽燧草無埃,戎虜輸誠次第來。千騎不如單騎力,今人真有古人才。勒彝端可媲周雅,拜將何煩築漢臺。鎮靖正宜羊叔子,從前邊釁咎誰開。

題任公祖孫枝啟瑞冊二首 其一 代家君 - 明代·林熙春

瑞色遙分自皖都,琅玕森發瀛洲隅。盤根雲溼胎中玉,疏影月明掌上珠。威鳳林棲生羽翮,巨鰲竿引見頭顱。海濱迂老爭鳴缶,為慶龍孫掛六弧。

懷修竹書隱 - 明代·吳寬

春寒漠漠雨溟溟, 假寐書床午夢醒。 十載客居便巷陌, 一時鄉思繞園亭。 繁花照檻知堪賞, 亂石鉤衣憶所經。 恰有古苔三畝綠, 都來修竹萬竿青。 當窗好鳥通人語, 掛樹危藤學字形。 日射韭畦朝可剪, 香凝棕室晝常扃。 鹿場舊築猶存號, 鶴冢新封未刻銘。 架上殘編歸擬讀, 移文不待北山靈。

和餘宗周出巡遼東韻 - 明代·羅玘

十里長亭十里心,酒杯此際為誰深。前人謾說馬知道,我輩親看鶚在林。黑白水今無險阻,東西遼已有喉襟。避人諫草堪焚卻,喜得官家惜十金。

自奉新抵蘆潭舟中口號 其一 - 明代·陳邦彥

豫章城下別同遊,卻度西山上小舟。一諾肯令慚季布,片言聊復借曹丘。

題畫菜為羅方伯 - 明代·張詡

菜兮菜兮始泥蟠,一朝尚膳趨金鑾。靈根中稟天地塞,奕葉下陋桃李繁。天然不似孤竹若,英氣宜帶梅君酸。至味已實商說鼎,高韻恥薦金張盤。當其棲跡東湖地,百錢爭售如蜂攢。及乎虎嘯出扶漢,人以諸葛姓字安。出處大節如白日,芬香廣播天地間。丹青誰此奪天巧,寫入絞綃對吟壇。吟壇主人廣藩伯,知味平生作友看。每持資斧除惡本,長扇仁風培善根。蚤晚大拜入廊廟,即此一味呈琅玕。頓令蒼生無此色,多士和根如蔗餐。我當為作菜君傳,萬古流傳定不刊。

漁父歌 - 明代·雪山法師

此翁平生煙水涯, 牽風載雨船為家。 水煙蒼蒼天盡處, 欲滅不滅孤篷斜。 鳴榔打船江窅渺, 向妻亂叫蘆花好。 紫網臨風牽綠泥, 有魚無魚和荇倒。 菰蒲接天水鳥飛, 草深沙暖魚蝦肥。 日黃江黑風始怒, 猶自放船迎夕暉。 魚蝦雜倒呼兒檢, 謂言趁此斜陽暖。 腰間剛剩十文錢, 沽酒不辭青旆遠。 孤舟每牽江色留, 爛破衣裳江影浮。 老漁無機鷗可驗, 有時飛上渠儂頭。 篩螺箕蛤生活罷, 黃頭晚梳綠煙下。 賣得糠蝦買得鹽, 鼾眠自謂心無掛。 夜則慣挨江鷺眠, 籬橫萬朵秋峰邊。 明月為燈照江口, 江高露冷芙蓉鮮。 或蝦或蚌撈江底, 官徭不差私自喜。 所愁只恐市城飢, 爭道魚蝦不如米。 舴艋低迴蘆葉鳴, 沙高日短潮頭橫。 小兒落水大兒叫, 舉頭一片秋江明。 狂歌亂拍十指齊, 葉舟總著煙溪迷。 白酒黃漿醉飽後, 眼眶便覺青天低。 赤身不怨貧如洗, 渾家團圞一船底。 月落烏啼鬼火明, 枕頭橫在霜花裡。 彌空紫沙煙浪平, 渡頭誰家雞犬聲。 開篙一陣榔板去, 半夜海紅天日生。

同仁甫汝存天迪登烏石山 - 明代·佘翔

海上西風萬木哀,開樽相命一登臺。寒江朝曳雲邊練,怪石秋生雨後苔。片片飛鴻過睥睨,亭亭雙樹倚崔嵬。天涯此日悲搖落,作賦誰憐宋玉才。

能仁寺舊藏有樺皮梵經字甚精鑿 - 明代·黎民表

遊人方舍俗, 釋子復開關。 白拂支頤久, 清言酌茗閒。 書難窺豹管, 墨是出雞山。 若杜毗邪口, 誰傳出世間。

桶岡和邢太守韻二首 其一 - 明代·王守仁

處處山田盡入畲,可憐黎庶半無家。興師正為民痍甚,陟險寧辭鳥道斜。勝世真如瓴水建,先聲不礙嶺雲遮。窮巢容有遭驅脅,尚恐兵鋒或濫加。

天仙子 吳本如中丞宅顴劇 - 明代·俞彥

不惜明珠三斛價。長在深閨,羅在華堂下。尊前撮起殫人嬌,鶯語乍。花光砑。一幅崔徽金粉畫。歌舞留袖禪悅暇。供頓清饒,雒浦神仙亞。驚鴻過眼彩霞飛,香散罷。尋思那。惟有白雲清夢掛。

擬古巡幸詞(五首) - 明代·朱應登

黃衫罩甲動成群, 靺鞨分排獸面文。 未向九關瞻聖表, 即從三輔識官軍。

天露秭 - 明代·梁以壯

秭實名嘉植, 爭傳天露中。 健脾扶力憊, 安胃駐顏紅。 辟穀殊多事, 燒丹亦太工。 何如因地道, 誰說養生窮。

為馬仲禎題一灣煙水 - 明代·止庵法師

佔得沙河水一灣, 此身能與狎鷗閒。 桃花斷岸無船到, 楊柳衡門盡日關。 千里煙波歸老眼, 十年魂夢入鄉山。 扁舟西塞山前路, 流水肥魚待爾還。

次韻贈馬仲禎全斯立二昆仲 - 明代·止庵法師

客鬢吟髯並雪霜, 相看總為惜流光。 鶴同丁令身千歲, 蝶與莊生夢一床。 濟世藥壺長自負, 遊山酒榼不時將。 兩心得似孤雲片, 來往家山幾樹傍。

史論的意思

文體名。原指作史者在“本紀”“列傳”之後評述所記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後來凡是關於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論文,也都稱為“史論”。
[鄒韜奮《二十年來的經歷》:“我只有趣味於看綱鑑,讀史論。”]

史論的例句:

1、為了找回證照,他急得滿頭大汗。
2、他反應遲鈍,簡直是塊木頭。
3、經過一天一夜的昏迷,他終於在今天早晨醒過來了。
4、這場球賽,地主隊佔有地利、人和的相對優勢。
5、這件事情他雖有錯,但相對而言,我們也有不是之處。
6、今天氣溫真低,冷得令人發顫。
7、他以為地上有張千元大鈔,走近一看,原來是張玩具假鈔。
8、為了讓這部機器重新發動,他忙得滿頭大汗。
9、像他那樣的好吃懶做,不用多久就得喝西北風了。


10、獨木舟是用整段木頭做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