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看大榜的自貢朋友有點兒多。

之前我們做過“各個國家都有各個國家的國歌”,自貢朋友就表現得不是很瞭然,原因是有個其他地方的朋友在評論區說了一句:zhǐ貢人shuó 話從來不卷shě。

自貢朋友看得冒火連天的:說我們說zhǐ貢的,你這樣在zǐ貢會被打的。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後來我們做“哪吒”的四川話讀法,我的自貢朋友來留言:我四姨滴(爹)說,自貢話讀luó zhā。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然後起碼有不下20個自貢朋友來留言,依次讀出了:lá zhā、ló zhuā、lá zhuā、luó zhuā……然後他們在評論區吵了起來。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真的,那些普通話都說不抻展的人笑別個自貢人說話的人才有點兒笑人。自貢話博大精深,而且從語言學上來分析,自貢話算是全四川最接近普通話的一種語言。

真的,說好自貢話,走到哪兒都不怕,你要學好普通話,只用把自貢話變個音調就行了。

自貢話咋說嘛?來,我們現在就教你幾句,你記好筆記!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他-拉

組詞:拉恩

例句:走,我帶你去找拉恩!

他不念他,要念成:拉。第一次聽到這個讀音的時候我也覺得有點兒突兀,你、我、拉?拉啥子嘛拉?聽了我自貢朋友用標準的自貢話念出這兩個字之後,我瞬間釋然了。

“拉”比“他”來得模糊又隨意了一些,言語間的主動性很強,不僅僅是一個代詞,而且還是一個你想和他友誼地久天長的專有代稱。

“走,我帶你及找拉恩。”熱情果敢中,透著一種家長裡短的市井之氣,像是土灶上嫋嫋升起的一縷青煙,慢慢消散在油鍋前……你不要說,這個畫面還真的有點兒好看。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肉-入

組詞:入絲

例句:真朝回來吃啊?我給你炒了入絲、入片、入坨坨。

今天不是今天,要念成“真朝”,肉不是肉,是rǔ(還是要捲舌的那種)。跟成都話單純又簡單的“肉”的發音相比,自貢話的rǔ在原聲態中又多了幾道彎彎繞。

肉,憋憋是跑山豬身上的肉,豬也一定是每天聽著巴赫《c小調幻想EQ》吃飯,飯後還要在山上走一圈模特兒步的端莊優雅豬。宰成坨坨、切成片片、剁成絲絲,你都能從這幾次舌尖和舌面的親密接觸間看到他們下鍋前的那種活潑跳躍。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去-及

組詞:及不及

例句:走,及看恐龍,你及不及嘛?

去不是去,要念成:及。讀這個字的時候嘴型比較平,屬於標標準準的閉口音。

相比我們成都話說的“切不切”,自貢的“及不及”更像是一種滿心歡喜想要你參與進來的熱情邀約,言下之意:你及不及我都非常想要跟你一起及。

而且在普通詢問之後,總覺得後頭還弱弱地跟了一句:及嘛及嘛。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耍-shuèr

例句:媽,我跟么妹兩個得gái上及shuèr及呀哈!

耍不是耍,要念:shuèr。這個字有點兒難,發音的時候,要先找到上廁所吹那種口哨的感覺,口型要圓,舌尖上捲到1/3處立馬跟上兒化音,最後把三聲發滿,搞定。

shuèr比耍複雜多了,但你仔細聽它的發音,快速短促,輕鬆歡樂,多聽幾遍,你甚至還會聽到這兩姊妹從街上傳來的銀鈴般的笑聲。媽絕對放心。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罵-掏

組詞:掏我

例句:不好吃你掏我!

罵不是罵,是掏。你覺不覺得,掏要比罵有畫面感多了?

而且單從感覺上來說,這個“掏”不算真正給你擱到身上來的那種,就是一種笑臉盈盈的玩笑和戲謔,有點兒像我們平時揚起手又不忍心揮下去的遲疑,笑場之前,還要奶兇奶凶地說一句:我給你兩哈哈。

這句話最早是在自貢吃串串兒的時候聽到的。老闆兒太熱情了,主動給我們拿菜,說這樣也好吃那樣也好吃,我們還沒來得及給反應,他立馬就說了一句:不好吃你掏我。大家瞬間安靜,不敢再有微詞。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啥子-shōng個西

例句:二嬢,你手頭是shōng個西?

成都話說的“啥子”,在自貢要變成三個字:shōng個西。漢字裡面是莫得shōng這個字的,只能純靠感覺。

自貢人發“sh”的音的時候比成都人的口哨音重,這種發音聽起來就非常俏皮可愛,放在句子裡,一個好奇寶寶的形象立馬就出來了:二嬢,你手頭是shōng個西?給我shuer一哈要不要得嘛?

二嬢心甘情願被你馬乾吃盡!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哪裡-曬趟嗝兒

例句:你恩昨兒天晚上得曬趟嗝兒哦?

同理,成都人說“哪裡”的時候,自貢人也要翻譯成三個字:曬趟嗝兒。而且曬不讀四川話原有的三聲,要讀二聲,疑問的語氣也就隨之變重了。

看得出來,這個詞屬於意譯,它比“哪兒”要具體和實在一些。“哪兒”是純粹地瞎子摸象咋個都找不到的那種著急忙慌,但是“曬趟嗝兒”就有一種你跑得到和尚也跑不到廟的傲嬌自信。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謝謝你-服嫩你

例句:么弟,給我稱點入絲哈,服嫩你啊哦!

自貢人是真樸實,你說謝謝,他們要說“服嫩”。外地人一聽,啥子喃?服了我?個人形象瞬間就偉大了,做啥子事都巴心巴肝。

而且你再仔細讀兩遍例句,感覺最後給么弟說的話,有幾種意思:謝謝你哦,麻煩你嘍,這次給我整巴適我下次還要來的哦!么弟一聽,瞬間來勁,這個生意做定了!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小雞兒屎

例句:這些小雞兒屎些只曉得得外頭造,天黑啊都還不回來。

小雞兒屎其實是罵人的,最早我是在一個說唱歌手的歌裡面聽到的,一句:你恩這些小雞兒屎,兇得煞有介事。

不太準確地講,自貢人平時說這句話,頂多,也就和我們成都人愛掛到嘴邊的“瓜娃子”差不多。但是又莫得瓜娃子那麼瓜,還比瓜娃子調皮,有一種不諳世事又不受管束的沒心沒肺。

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一句,最好不要輕易在自貢人面前用這個詞,興許他們不覺得這是一種出於愛意的嗔怪也說不定。

難點解析

自貢話裡那些不捲舌的發音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例句:這些都是老師教給我們的事。

真的,自貢話不是來不來就全體起立一般地給我捲舌。這兩個詞就是典型的例外。

“老師”的“師”單獨讀出來,末尾會多一個“ei”音,“事情”的“事”放在句末也是同理。

自貢人的腦殼還是靈醒,平翹舌發音如此混亂的一句話,他們能在裡面栽個漂亮的跟斗兒,然後迅速分辨出是非黑白並且準確輸出,穩,準,狠,有一種魚躍龍門的既視感。躍過龍門之後,便是一過鮮椒濃湯,鮮香麻辣,小米椒和香蔥段紅綠分明,名曰:蔥蔥鯽魚。

終極教程

我們自貢人說話從來不捲舌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真的,真的不是你們想象中的:zhǐ貢人shuó 話從來不卷shě。自就是自,是平舌三聲的zǐ,這個才是自貢的自。也難怪,自貢人一聽到zhǐ貢兩個字就會冒火,故意捲舌的欲加之罪,他們不認這個鍋。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讀這句話的時候,“舌頭”的“舌”倒是無意中成為了全句的難點所在。

為本次自貢話教程錄音的帆姐和三哥,在例句裡都讀的:shé,標標準準的二聲。但是我總覺得印象中聽到過:shě。

我問帆姐,這個字到底是四川話的三聲還是二聲,帆姐不確定,我們又分頭去問了各自的自貢朋友,最後得到結果:三聲多二聲少,主要根據語境來加重語氣。當然,也不排除郊縣和城市之間在聲調和讀法的細微差別。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寫完這篇稿子最大的收穫,大概就是我能用標準的自貢話把這篇稿子念一遍。

嗯,自貢話好聽,清脆,和和氣氣,哪個要說它土,我第一個不同意。不信,你喊自貢人說一遍普通話,憋憋比你標準,比你好聽。

喂,那些看大榜的自貢朋友,你嗯還有shōng個西話要及現場教學的?來,來留言區shuer一哈嘛!

我們自貢人從來不說zhǐ gǒ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