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前幾天大家有留意熱搜上的「反轉大戲」嗎?

先是姜思達說於正煩人。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這句很有爆點的diss,出自姜思達的新節目。

是他在與於正相處後,發的出靈魂問題。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就在吃瓜群眾搬好小板凳準備圍觀時,正主出現了。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姜思達長微博回應「說於正煩人」這件事。

有課代表將內容總結為一句話,即熱搜雖然勁爆,但不是節目全部,請大家不要以偏概全。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沒過多久,於正也微博轉發回應「姜思達說他煩人」的事情。

營銷號博人眼球,吃瓜群眾看完整版後再來發言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反正,一整天下來就看著於正和姜思達兩個名字在熱搜上排列組合。

總覺得這場反轉透著一個意思,

沒看節目只看熱搜的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OK,既然你都這樣講了,那我看還不行嗎——

《僅三天可見》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這是姜思達繼《透明人》後的第二檔實驗性的訪談節目。

與普通訪談區別在於,他會先跟隨嘉賓三天,以第一視角去記錄這三天的經歷,之後再進行對話

因為姜思達一貫以敢說的形象出現,當嘉賓是更「敢說」的於正時,註定兩個人會碰撞出火花。

果然,正片播出後已經不能用火花來形容,而是火冒三丈。

在被於正多次用「你不漂亮」、「你不美,但你很年輕」形容,和與於正說話被完全忽略後。

姜思達氣到喪失表情管理,幾次流露出肉眼可見的嫌棄、嘲諷,無語。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甚至在導演勸他不要預設「於正是煩人的」這個立場時,直白的問對方,我能煩一個人嗎?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當然可以,每個人都擁有喜歡或討厭別人的權力。

尤其是當你發現,他對你有攻擊性時。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從節目裡和於正的幾次交流,姜思達明顯感覺對方非常直接,但又用調侃來包裝的攻擊。

不得不說,他非常敏銳,察覺到了於正慣用的語言武器——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這不僅可以用於交談,也可以寫出一篇篇小作文。

比如於正寫微博發表的短篇《紅人》,講一位叫小麗的繡娘如何博出位,參加宴會時,對曾經扶持過自己的總管不理不睬。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裡面夾雜了不少如小麗分手,未婚先孕等八卦。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另一篇《髒水》則講一位演員湘子拍攝時,與同組男演員的未婚妻在一起,在劇組被捉姦。

導演挺身而出壓下事情卻在一年後被當事人暴打。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小作文發表後,關於是真是假,是否有在「內涵別人」的爭論一直不休。

偏巧,那段時間爆出於正在咖啡館遭人暴打的新聞。

直接將網友猜測中的小作文的「原型人物」推到風口浪尖。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但攪亂一池水的於正,對自己的行為只有一個形容:自娛自樂。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我們現在已經無從瞭解當事人那時的感受了。

也許,他們會發出和姜思達一樣感慨:他(於正)真的有點煩人。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不過,這期節目只是於正和姜思達的「語言機鋒」嗎?

錯。

整個節目看下來,在於正侃侃而談時,你會發現

這明明是場公開的打臉大會

因為細數之下,竟然條條都站不住腳。

比如打臉一

這麼多年,我的劇本就分兩個類型

要麼我自己寫

要麼就帶小徒弟寫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這麼多年,於正一直有“於抄抄”的稱號。

因為幾乎每部作品,都捲進抄襲疑雲。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甚至被網友調侃,寫作只靠三個鍵就可完成。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但面對輿論,於正從來不慌,仍然抄的理直氣壯,為什麼?

編劇李亞玲曾經站出來爆料過,於正教給她的,不會受罰的20%抄襲法。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仗著這樣的抄襲和注水技巧,於正有恃無恐,接受採訪時一度說——

什麼時候有人告於正抄襲了

從來沒有吧

我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沒人告?

不受罰?

該來的躲不掉,14年他因抄襲被瓊瑤告上法庭。

《宮鎖連城》抄襲瓊瑤的《梅花烙》。

當時有一百多名編劇聯名支持瓊瑤維權,現在花非花霧非霧的官博還掛著那封維權書。

所以於正「我自己寫」的說法,似乎不能成立,畢竟他是《人民日報》蓋章的“文賊”。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至於另一種作品是「帶著小徒弟寫的」,大概指的是進入於正工作室的瀟湘冬兒吧(另一位因為作品《楚喬傳》涉嫌抄襲而備受爭論的作家)。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打臉二:

我有追求過利的階段,但從來不為求名,

因為出道時跟著一個名導

他太累了,挺痛苦的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於正口中他出道起就跟著的名導,是香港導演李惠民。

於正嘴上說不求名,李惠民導演很累,出什麼狀況都得憋著。

但其實人家慘的原因之一,還不就是你求名導致的——

2004年於正因不滿劇本聯合署名時,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後,指控導演李惠民侵犯著作權。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打臉三

姜思達:於正的存在,有帶給過別人痛苦嗎?

於正:當然有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於正把自己傷害過別人的原因,歸結於自己太喜歡說真話,和優秀到讓別人不爽。

如果是真的,那可能對於他來說,

太喜歡說真話大概代表死不道歉。

瓊瑤狀告於正抄襲一案勝訴後,14年到18年,於正一直沒有按判決書要求道歉。

瓊瑤多次表示,自己因為這件事太痛苦,一度病倒。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但於正接受採訪時,對於自己抄襲案輸掉,是這麼回應的。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優秀到讓別人不爽大概指的是挖角和搶署名。

某影視公司嚴正律師函發給於正,控訴他用各種手段和旗下藝人聯繫挖角。

導致該公司為藝人投資打造的多項活動付諸流水。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有合作編劇爆出於正在2003年將合著劇本《帶我飛,帶我走》搶先出版,並只署名自己。

現在查詢這本書的作者,仍然只有於正的名字。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打臉四:

我從小就不在意別人怎麼看我

只要在意別人的看法

就算成功了也不會快樂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從不在意別人看法的於正,卻經常在微博搜自己的信息,轉發,點贊,回應。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金南俊:有被冒犯到

在翟天臨「知網事件」前,他甚至要來翟天臨論文觀看後在微博表揚。

事件爆發時,又用「我為什麼要解釋,但我其實就是在解釋」來撇清自己。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打臉五:

當你發現對方有錯誤的時候

你一定要用非常強烈的語氣

和絕對不能接受的感覺去告訴他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在節目裡,於正義正言辭的告訴姜思達,面對別人的錯誤該如何處理。

卻沒說,面對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時,他是怎麼處理的。

曾經演員戴嬌倩指出《宮鎖連城》劇情脫胎於《梅花烙》這個事實。

面對別人指出的錯誤,於正就開始叱責對方胡說八道歪曲事實,博取眼球,是死命玩炒作,買水軍黑劇黑袁姍姍。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打臉六:


姜思達:娛樂圈的套路你自己有用過嗎?

於正:沒有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這個套路,指的是於正之前微博發表的娛樂圈套路:

演員新紅——組織各種黑料——沒有黑料噴演技——演技還行找過去——沒有過去摳字眼;

因為姜思達這裡提出的問題是場遊戲,「三個問題對應三個回答,回答裡兩個真話一個假話」。

所以暫時不知道,於正回答沒有用過套路,是真還是假,但可以確定一點,他深諳炒作和謀紅利的方法。

比如《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不僅在宣傳上各種爭資源,於正還空降粉絲群,帶過diss《如懿傳》的節奏。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看起來是對家無疑。

事實上,於正是《如懿傳》的出品方新麗傳媒的股東之一。(於正本名餘徵)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看完之後才明白,真不是對家,而是風險對沖。

打臉七:

節目中於正強調,在娛樂圈他將藝人分為兩種,自己家的和別人家的。

對自己家的藝人,他都是用父親的心態來看待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哦,是嘛?

這麼說來,《鳳求凰》官宣「自家藝人」楊蓉後,又臨時換角,將鍋甩給楊蓉的不是他。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於正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楊蓉

帶著「自家藝人」楊蓉大名,毫無理由的撕《明偵》的也不是他。(明偵在楊蓉參加前的第一季已經大火)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在採訪裡於正一直說,陳妍希是自己一眼看中的小龍女。

轉頭就對「自家藝人」陳曉的粉絲抱怨:我連四億投資的女主角(陳妍希)都按他(陳曉)喜歡的標準找,我哪裡對不住他了。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而於正曾經傾力維護的袁姍姍,在解約當天,也被內涵了一把。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看多了於正的操作,彷彿不認識「自家藝人」這四個字了。

打臉八:

何必要讓人家來幫我呢

本來你就對人家有恩

為什麼要讓被人來還你這個人情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於正對自己旗下的藝人和自己帶火的藝人,都有一種我施恩於你的心態。

雖然他擺出施恩不望報的態度。

但其實,內心還是很在乎對方是否尊重他,是否有求必應,是否對他有不好的言論。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付出要求回報,從情理上來說,這點無可厚非。

可是強調他人的尊重前,是否也要考量下自己先尊重了別人了嗎?

很多合作的女藝人,在於正口中,都沒什麼好話,比如佟麗婭「放鴿子」,楊冪「爛片王」,

胡杏兒「醜是醜點,但演技還不賴,其實不演古裝也還算是美人」。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林心如「靠我(於正)翻身的鹹魚,也是鹹魚」。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所以,當節目裡於正說,對旗下藝人感情很深,所以被捧紅的女演員私下嘲笑受傷很深這件事衝上熱搜第一時。

在感慨「農夫與蛇」的同時,是不是也想一想,有個詞叫冤冤相報。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其實還有很多打臉,篇幅原因以及不能一一說明。

但相信看完之後,大家心裡都有個很大的問號。

都做到這個份上了,於正到底為什麼還有底氣來參加這檔節目?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大概有兩點原因。

一來,互聯網在某種程度上真的沒有記憶,很多人都忘記了,曾經有個熱詞,叫做“於正有難,八方點贊”。

ps.我們曾經也寫過於正 ↓ ↓,但他牛就牛在兩篇的內容,幾乎沒有重疊。

影視圈的“流量擔當”,最不要臉的就是他了。

二來,他在這期節目中,選擇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在遊樂場去立自己的反差萌人設——
不會玩遊戲,膽小嘴硬怕高。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於正成功了。

在官方的熱評裡,不乏類似的留言。

從遊樂場開始改觀。

他內心有柔軟的地方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但在這裡,想為大家科普一個傳播學的概念,叫做「弱傳播」。

它告訴我們,

現實中的強者往往是輿論中的弱者。

因為輿論的世界是弱傳播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輿競天擇,弱者生存,同樣一種聲音,大眾會普遍偏向弱者。

所以於正在現實中的尖銳與出格,往往造成他在輿論場的失利。

那麼,怎麼改變輿論裡「強弱」的關係呢?

很簡單,讓強者,弱下來。

看著手拿玩偶,一派天真的於正,似乎沒有平時那麼尖銳呀,他也柔軟,他也可愛對不對。

大家心裡的天平,就上下浮動了起來。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現在看看,這有沒有可能,只是一種打破了傳播學定理帶來的錯覺。

當回到熟悉的語言戰場時,他依然是那個於正。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而且,在節目裡於正已經不滿足於做自己了。

能很清楚的看到他的野心——

他想進行意識輸出。

我有很多東西,我認為是我驗證過的

年輕人為什麼不聽一聽呢?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於正想讓年輕人聽什麼呢?

聽他講,獲得尊重不重要。

年輕人就要想幹嘛就幹嘛,你的成功,你的愉快,比你得到尊重更重要。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還是聽他講,沒有做過爛劇,他是大家的童年回憶。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又或者,聽他說,孤傲了這一輩子的心路歷程?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對不起。

都不想聽。

也不需要聽。

最後,《僅三天可見》這個節目說,要看懂一個人,才能明白love or Hate。

“影視圈流量擔當”又來作妖,這臉,還要不要了?

也許有人看完節目後選擇了Love。

那也請允許,有人仍然 Hat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