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琰是嘉慶皇帝的庶子,為何會被乾隆立為繼承人?

扈煬


愛新覺羅永琰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個兒子,其母魏佳氏,後被追尊孝儀皇后。永琰於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生。按照乾隆二十五歲登基來推算的話,永琰出生之時,乾隆已經是知天命之年,算得上老來得子了。

首先,對永琰是庶子身份繼承皇位的問題作個解釋

清朝入關前有兩個皇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入關後10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有清一朝共計共12帝。



拿入關後的十個皇帝來說,順治,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第九子,生母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是清太宗皇太極正宮皇后的親侄女,順治算是庶出;康熙,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庶出;雍正,清聖祖康熙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也是庶出;嘉慶,上面已經說過了,連其母親魏佳氏都是死後被追封為皇后的,庶出;道光,清仁宗嘉慶皇帝第二子,其母喜塔拉氏於嘉慶元年正月初四被封為皇后,薨於嘉慶二年二月初七,嘉慶是清朝入關之後第一個以嫡子身份繼位的皇帝;咸豐,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妥妥的嫡子,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同治,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和清文宗咸豐帝之子,獨苗,沒得選,只能由他當皇帝。

後面的光緒、宣統就不用說了,離譜了。

由上可見,清朝入關後的十個皇帝中,只有道光和咸豐二人是以嫡子的身份繼承皇位的,可見清朝的皇位更迭中,嫡子並沒有明顯的優勢,清朝皇帝雖然也受漢人“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傳統的影響,但並不是根深蒂固的。

其次,起底一下永琰的兄弟們

再回到嘉慶的身上來,按理說永琰是沒有機會繼承大統的,一切只能說是機緣巧合。作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一生有二十五個子女,其中十七位皇子,子嗣不少。但十七個兒子中七個未成年便夭折,還有三個成年之後英年早逝。



讓我們一一看來。

富察氏皇后是雍正親自訂下的兒媳婦,乾隆與其十分恩愛。乾隆元年便宣諭密書建儲諭旨,以富察氏所生的皇二子永璉為太子,當時永璉只有七歲。永璉聰明可愛,深得乾隆的喜愛,就連雍正對其也是寵愛有佳。奈何這位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皇子九歲就病死了,諡端慧皇太子,乾隆很受打擊。

之後,乾隆立皇長子永璜為太子,永璜雖然忠厚老實,但奈何自己的皇帝老爹太精明,處處防著他,壓制他,永璜長期處於皇帝和太子這對矛盾的漩渦中,精神壓力很大。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的一生摯愛皇后富察氏病逝,永璜在迎喪時未能盡哀、不懂禮數,乾隆十分生氣,說永璜不是合格的儲君。永璜的小心臟也是極其脆弱,從此一病不起,生命定格在了23歲。



上文說了,永琰出生的時候,乾隆已經是兒孫滿堂了。但是存活下來的並不多,在醫療條件極不發達的古代,女人生孩子就是一隻腳邁進了鬼門關,即使後宮嬪妃們成功誕下龍子,但是能夠長大成人的也都是屬於命硬的。皇三子永璋跟大哥永璜一樣,在富察氏皇后的葬禮中表現不好,淡出了乾隆的視線,26時便死了。

皇四子永珹,嗣履親王后著即襲封履郡王,給別人過繼了,接班人不予考慮。

皇五子永琪,也就是還珠格格中的五阿哥的原型,史書記載他幼聰慧學,少習馬步射,武技頗精,博學多才,嫻習滿語、漢語、蒙古語,熟諳天文、地理、歷算,尤其精於天文算法,絕對是個人才,但是在三十一年就死了。後來,英使馬戈爾尼謁見乾隆時,乾隆談起皇五子永琪說:“頗屬意於彼,而示明言,及復因病旋逝。”



皇六子永瑢,大才子,乾隆二十四年出繼慎靖郡王允禧(康熙帝的第二十一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有一篇《進表》,是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四庫全書》修成後,上給乾隆皇帝的,後面列了十二個人,為首的是永瑢。永瑢是《四庫全書》的領銜主編。只不過在乾隆五十五年48歲的時候就死了,沒能活過自己的皇帝老爹。

皇七子永琮,是乾隆和富察氏皇后的另一個兒子,正宗的嫡子,乾隆也想立他為太子,可是這位小皇子跟他的哥哥永璉命差不多,在兩歲那年沒有躲過天花。

皇八子永璇,道光十二年八月初七日薨,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長壽的皇子。但這傢伙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太好,並曾受到乾隆帝的公開斥責,沒機會繼承大統。

皇九子兩歲早夭,未及起名,有人說叫永瑜。



皇十子三歲早夭,史上並未來得及起名,永玥的名字應該是出自流瀲紫小說《後宮如懿傳》。

皇十一子永瑆,清朝著名的書法家,創“撥鐙法”。在乾隆看來,文人書生氣太重,將滿族老祖宗的騎射功夫丟光了,排除儲君名單在外。道光三年三月三十日午時薨,年七十二也算是高壽。

皇十二子永璂 ,乾隆帝第二個皇后烏喇那拉氏所生,他的身份是除皇二子、皇七子之外最為尊貴的,而且天資淳粹,至性過人。但是也正是因為母親的緣故受了連累。乾隆三十一年,乾隆與皇后烏喇那拉氏發生了激烈的矛盾,具體緣由不得而知,有傳說是乾隆在下江南的時候太過風流招致烏喇那拉氏的不滿,憤而削髮,一下子激怒了乾隆,盛怒之下想把她廢掉,烏喇那拉氏於次年悒鬱成疾身亡。她死後,乾隆命以低於皇后規格的皇貴妃喪禮葬之,可見對其餘恨未消。皇十二子永璂跟著吃了瓜落。



皇十三子永璟,也是皇后烏喇那拉氏所生,只活了十九個月。

皇十四子永璐,四歲早夭。

皇十六子,史書無記載,估計也是早夭。

皇十七子永璘,是乾隆帝最小的兒子,典型的紈絝子弟,不受乾隆待見的最正常不過的了,55歲去世。

最後,看看永琰的的情況

歷史上對皇十五子永琰的讚譽很多,諸如““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為人沉重,處事剛明,皇帝寵愛,朝野想望”“勤於學業,而人望所在”“度量豁達,相貌奇偉,皇上以類己,最愛,中外屬望焉”,等等。



先不說以上褒獎的真實性如何,永琰一開始並非乾隆心意所屬,只是前面那十四位哥哥或因命短,或因被乾隆不看好等等原因,皇帝的權柄才最終落在了他的身上,個人認為這也是乾隆的無奈之舉。

乾隆三十八年冬,已是六十三歲的乾隆帝最終確定了皇儲的人選,將密旨繕寫兩份,分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及自己身旁,並將此事諭知軍機大臣。乾隆帝密定的儲君,與大家的推測是一致的,是皇十五子永琰。當然,這是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乾隆帝即將禪位之際,才宣示揭曉的。乾隆在八十五歲的時候稱太上皇,又手把手的教了嘉慶三年多,除了他不願放棄皇權之外,也許還有點對嘉慶不太放心的因素在其中。

嘉慶一朝,正是內亂頻仍、外患漸逼的情景,嘉慶雖然做出了一番努力企圖維護清王朝的穩定鞏固,比如他打出“鹹與維新”的旗號,整飭內政,整肅綱紀,大舉圍剿鎮壓川、楚、陝農民大起義,等等,但奈何歷史的車輪滾滾先前,已成不可逆轉之勢。

最後,嘉慶的死因也是清朝的一個謎,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歷史不是個東西


為什麼選永琰——因為中意的皇子都過早的夭折。

乾隆有十七個兒子,最喜愛的二皇子已經秘儲為接班人,不料兩年後病逝。

又想立七皇子永琮為皇位繼承人,但是永琮只活了20個月。

一直到乾隆晚年除去夭折的,英年早逝和過繼出去的,能夠繼承皇位的只有四個兒子了,都不是皇后嫡出的。其他三個比永琰的知名度高,但都是朝野私下裡民間街頭巷尾討論的人物,就像當今娛樂圈。

乾隆也考慮到想讓孫子繼位,但父死子繼,讓孫子繼位怕引起朝堂混亂。最後不得已禪位於永琰。



皇帝的準則也不是我們能揣度的清的,就像磨刀,太鋒利了既傷人又傷己。條友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