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橋改變一座城,江北區的發家史

全中國,哪個城市的橋最多?

重慶敢說第二,還沒哪個城市敢說第一。大大小小的橋樑加起來有13000多座,光數量上就足以碾壓其他城市,在這個因水而興,因橋而立的城中中,一座座大橋帶來的經濟,人文,旅遊價值也是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

一座橋改變一座城,江北區的發家史

在重慶主城區長江和嘉陵江上共有22座橋(2005年),而且還都是特大型橋,這樣的規模,全國罕見。這些大大小小的橋樑,如同人體的動脈,將血液輸送到各個區域,“一座大橋改變一座城市”橋樑的作用並非簡單的暢通交通,它還是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格局的奠定者。

在19世紀下半葉,工業革命使得英國發生了巨大變化,蒸汽機的普及,工廠制的完善,使得倫敦東區成為了整個英國最為富裕的商業區,但同時,由於交通不便捷,倫敦東區的交易市場並不能擴散到其他板塊,倫敦南區和北區並沒有享受到工業革命帶來的利好,城市發展較為滯後,倫敦東區板塊一家獨大。

一座橋改變一座城,江北區的發家史

19世紀末倫敦地圖,倫敦塔橋為整個倫敦交通中心

1886年,在英國泰晤士河上,鋼材、巨石堆滿了河道兩岸,倫敦塔橋的修建工程正式開啟。從1886年-1894年,經過兩次延期,歷時9年,大橋終於修建成功。隨著該橋的暢通,24小時可以吞吐22242部車輛和110525名行人,南區和北區,東區與北區的日常貿易、物資輸送不再需要繞道,各大板塊間的連接更加緊密。

一座橋改變一座城,江北區的發家史

但凡是沿河沿江城市,都離不開橋樑。倫敦塔橋締造了各板塊間的便利交通,成為南北東商品貿易的必經之地,特別是在以陸地運輸為主的19世紀,它使得整個倫敦東區成為“泰晤士河經濟中心”,促使倫敦東區與其他板塊的一體化步伐加快。進而推動了倫敦的城市化進程。

重慶是全中國橋樑最多的城市,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與倫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其中,江北區與橋的聯繫,尤為突出。

一座橋改變一座城,江北區的發家史

渝澳大橋和嘉陵江大橋

1966年1月,重慶嘉陵江長江大橋竣工,從牛角沱到華新街不再需要落後的輪渡,兩者的通勤時間由原來的1、2個小時,縮短到5分鐘,作為嘉陵江上第一座跨江大橋,它將渝中區溢出的生產力導流到江北區,也將江北區的勞動者輸入到渝中主城。嘉陵江大橋的貫通,使得兩個板塊第一次實現陸路運輸上的連接,牛角沱成為主城最早的交通樞紐站,而華新街沿線則大興工業,成為了重慶最早的工業區,另一方面,觀音橋商圈也開始孕育。

2001年,重慶嘉陵江長江大橋的姊妹橋--渝澳大橋修成通車,大橋的竣工緩解了牛角沱大橋的交通堵塞,且加快了觀音橋商圈的發展,奠定了觀音橋商圈在江北區的霸主地位,而隨著江北、渝中交通的更加便捷,重慶向北的趨勢也從此顯現。

一座橋改變一座城,江北區的發家史

黃花園大橋

黃花園大橋在20世紀末建成,從表面上看,它的修建緩解了牛角沱和觀音橋板塊的交通壓力,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它的南端連接著重慶長江大橋,北端貫通了五里店立交,因此它其實是將南岸區、渝中區、江北區三大主城連接成了一條線,其承接的巨大流量,將產業、商業帶到江北嘴,為未來的江北嘴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礎。

一座橋改變一座城,江北區的發家史

長佛寺大橋

2002年,大佛寺長江大橋通車,於是乎,彈子石CBD開始萌芽,洋人街人山人海;2017年寸灘長江大橋開通,連接了彈子石、兩江新區和寸灘板塊,於是乎我們看見,寸灘的房價開始猛漲。

當然,在重慶眾多大橋當中,最為出名的非千廝門大橋莫屬,這座大橋於2015年開始運營,這座大橋的貫通將解放碑、大劇院和江北區連為一體,解放碑商務區和江北嘴商務區之間通勤更加便捷,使得兩者之間的人才流通更加高效,同時也帶火了沿途的旅遊景點,大劇院、洪崖洞、朝天門成為重慶遊客最多的三大景點,側面也帶動了相應板塊的經濟繁榮。

一座橋改變一座城,江北區的發家史

千廝門大橋

從上述的各個橋來看,江北區的每一座橋都有其獨特的歷史使命。嘉陵江加快了兩岸溝通,促進了兩大主城的發展;黃花園大橋貫通了渝中,南岸,江北三大主城,在人才流動,產業完善上起到了巨大作用,而寸灘和大佛寺大橋則促進了相應板塊的經濟和產業繁榮......一座大橋改變一座城市,江北區的繁榮,正是因為這一座座的大橋修建,才使其從一個落後的小主城,變成如今繁榮的大都市。

重慶是一座獨特的城市,即便是橋樑也與英國的橋或者中國其他城市的大橋有著諸多不同。重慶的大橋不僅僅是滿足交通運輸的需求,它還是一種文化符號,遊客來了,千廝門大橋封橋讓遊客觀賞,其橋樑本身就是旅遊景點,更是重慶人好客的代表;另一方面,重慶的橋還是多元化的立體交通,頂層通汽車,中間通輕軌,地段通火車,立體交通的設計(千廝門大橋、渝澳大橋),使得兩岸的連接更加高效,那麼在經濟的交通上,傳輸的體量也更大,自然城市的發展也就更快,這也使得重慶從一個三四線小城市,一躍成為新一線城市的本錢,而大橋最為密集的江北區,自然是抱著這一大利好,賺的盆滿缽滿。

一座橋改變一座城,江北區的發家史

濱江路

當然,橋樑的貫通不僅為江北區帶來了經濟上的繁榮,還使得橋樑沿途的樓盤價值倍增。江北區房價最高的地區是北濱一路和北濱二路以及寸灘等沿江一線,這裡的房價與江北區其他區域比起來,完全是碾壓姿態。

為什麼?

一座橋改變一座城,江北區的發家史

因為有橋,因為有很多很多橋,有橋就有人,人多了就有商圈,再加上沿江板塊的江景宜人,房價不漲才怪。沿北濱路一線的各大樓盤,例如御龍天峰、融景城、鎏嘉碼頭等等,三年前的價格都僅為11000元/㎡,但三年後的今天,其均價都接近20000元/㎡,因為大橋帶來的價值上升,可見一斑。

俗話說“城市發展,交通先行”,江北區是前往渝北區的必經之路,隨著重慶向北道路的持續深入,其對於交通的依賴會持續增加,所以我們看見,江北區又開始修新橋了。未來江北區與渝中區、江北區與沙坪壩區以及南岸區,將會有更多的大橋修建,它將成為主城人民前往其他主城的”黃金集結點“,其產業結構還將繼續完善,中央商務區還將繼續繁榮,整個江北的房市還會有很大升值空間。另一方面,橋的修建使得江北區的城市虹吸效應更加強大,近幾年江北區的常住人口也在不斷增加,剛需購房者會持續增加,也會間接帶火房產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