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故事,昔日文豪竟成巨騙

他曾赴法國留學,到日本考察,精通法語和日語;他曾是紅極一時的寫手,擅寫政治、經濟評論,深得梁啟超賞識;他是民國時期的政客,曾任國民政府國務總理潘復、交通部部長葉恭綽等人的秘書;他棄政從商,開汽車行、設銀號,卻因接連虧累,不得不攜款潛逃。他就是從文豪到巨騙的吳統續。

爆炸新聞:吳統續攜款潛逃

民國故事,昔日文豪竟成巨騙

1934年6月12日,《天津商報畫刊》中的《文豪竟成巨騙》一文。

1934年6月12日,《天津商報畫刊》刊登了《文豪竟成巨騙》一文,該文內容為,作者黑丁看到上海某報發表的一則驚人消息:“上海統慶銀號、福元金號經理吳品今,引誘親朋存款,濫以銀號本票貼現,捲款15萬元(銀圓)潛逃無蹤。”這則消息讓黑丁不禁想起,10餘年前在全國各種刊物中,時常見到吳統續或吳品今的名字。他寫的這些文章大都是關於政治、經濟各項問題的評論,洋洋灑灑,動輒千言。此人彷彿在梁啟超所辦的《庸言》中也曾刊載過鴻篇鉅製。

上海某報刊載吳品今捲款潛逃消息的同時,還在消息旁邊登出了一張照片,照片加註曰:吳品今,一名吳統續。只可惜黑丁與吳統續未曾謀面,從照片上看,還不能確定此人是不是時髦文豪吳統續。但他心想,世間同名同姓的人固然很多,而吳品今、吳統續兩個名字同時出現,這恐怕就不是偶然了。何況上海某報刊登的文字中還明確指出,該人曾受過高等教育,精通東語(即日語)、法語,久在政界,交友甚廣,遂可斷定此吳統續即彼吳統續了。只是昔日的文豪、政客,為何變成了一個騙子呢?

上海某報具體報道了該案案情。吳統續的騙術非常離奇,最初他以重利當誘餌吸引儲戶將錢存儲於他的銀號,例如:存入1000銀圓,即與儲戶訂立紅紙議單,每月付息250銀圓,以數載為限。有人對這麼高的利息提出疑問,他回答說:“我是做金子生意的,一個月後獲利一倍,還是很有把握的。”浦東鐵廠的張企文經不起吳統續的勸誘,初存100銀圓,後增存至1000銀圓,均得履約付息,且從不愆期,張企文遂又繼續加儲。吳統續財源滾滾,但他又藉機將本票貼現,這便加大了銀號的風險。儲戶們天真地認為,吳統續與眾多達官顯貴交往甚密,甚至一些軍政要人都是他的儲戶,遂根本不擔心本票不能兌現。但隨著利息和支出數目急劇增長,吳統續自知無法支撐,只得鴻飛冥冥、逃之夭夭。據瞭解,吳統續的儲戶多是他的親朋好友,受騙的外交家、教育家也不在少數。

“蛻變”之路:棄政從商成巨騙

1934年6月14日的《天津商報畫刊》又刊登了《吳統續潛逃之續報》一文。該文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吳統續的生平。經有關方面證實,在逃的吳統續就是梁啟超所賞識的文學家,是《庸言》報的一支健筆。吳品今是他的字,名寬,一名統續,當年這幾個名字曾享譽大江南北。

民國初年,吳統續因成績優異、文筆犀利,被梁啟超賞識。他畢業後,由梁啟超出資送至法國留學,攻讀法政。歸國後,吳統續曾著《國際聯盟與其趨勢》一書,梁啟超為該書作序,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18年3月,吳統續在北京創辦《法政》月刊。北伐戰爭爆發後,他在湖北武漢任武漢衛戍司令部司令胡宗鐸的秘書及漢口公共汽車管理處主任。軍閥混戰中桂系失敗,吳統續便赴香港經商。隨後,他又攜資來到上海,在拉斐德路(今復興中路)開辦了一家汽車公司,卻因經營不善,虧累歇業。後經友人介紹,吳統續進入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王正廷曾派他赴日本橫濱考察。在日本期間,他與一個名叫野村君江的日本婦人相識,據說該婦人原為一名舞女。歸國後,吳統續攜野村君江來到江西。隨後,他出任了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的秘書。1933年,吳統續再次來到上海,靠做金磚生意賺了一大筆錢,並以該資金創設統慶銀號,第二年開福元金號。這兩家金銀號的交易往來,多屬其舊友同僚。豈料,他竟背信棄義,偕野村君江一起出逃。

警方通過調查得知,此案的被害人多為吳統續的舊友,大都器重其才智,因援助而投資。最終卻落得一個人財兩空的結局,眾人無不扼腕嘆息。但大多數受害人仍對吳統續抱有幻想,認為他是青年才俊,在政界交友甚廣,政府各派對他也都寄予厚望,如果他能夠回來,大家仍願與之和平解決。後來,也漸漸沒了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