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長沙丨長沙北正街教堂曾經救過革命家黃興一命

長沙市基督教北正街教堂,原名為“中華聖公會三一堂”。教堂的建築面積為703.09平方米,平面佈局為拉丁字型,建築風格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築,由孟良佐博士(主教)設計,是長沙僅存的唯一一座麻石教堂。

它始建於1905年,1910年因長沙著名的搶米風潮而被憤怒的饑民所毀,又於1911年開始重建,到1915年全部竣工。解放後,它一度被政府收走作他用,2004年12月20日,北正街教堂重新復堂。

老長沙丨長沙北正街教堂曾經救過革命家黃興一命


那麼,這座教堂,又與黃興此人有著怎樣密切的淵源呢?下面就讓筆者為您慢慢講述。這個故事要從黃興參加革命時說起。

1904年,黃興、陳天華、劉揆一等人在長沙創辦了華興會和同仇會,為辛亥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後來,以黃興為重要代表人物的革命黨人,決定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建立民主共和的新政權,於是他們計劃在當年農曆十月初十,也就是當朝皇太后慈禧太后70歲生日那天在長沙用炸彈炸死參加慶典的省城文武官員,趁機起義,佔領長沙。

老長沙丨長沙北正街教堂曾經救過革命家黃興一命


然而,不幸的是,叛徒圍了黃宅,幸運的是此時黃興不在家中,家中只有他年幼的兒子,他的兒子想盡辦法偷偷向他報信,才使得他逃過一劫,但他無法回家,只好躲到了華興會成員之一龍璋的家中。

但因為龍璋也是革命黨人,政府的人遲早會搜上門來,因此此地也不是久留之地,後來經過曹亞伯和長沙聖公會教堂,也就是今天的北正街教堂的黃吉亭牧師討論,認為這時由於清政府懼怕列強勢力,因此躲入外國教會比較安全。

於是,黃吉亭牧師乘轎來到龍璋家裡,然後換了黃興乘轎出來,通過小路和後門來到教堂,先將黃興標誌性的大鬍子剃掉,然後把他打扮成海關辦事人員,登上日本輪船“沅江丸”,在凌晨4點左右離開長沙,次日晚9點左右安全抵達漢口,當時正逢招商局的“江亨”輪船也停泊在漢口,要出發去往上海,黃興就決定登船去上海。

黃牧師送走黃興後,連夜乘船回到了長沙。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後,黃興特意回到長沙,來到北正街教堂看望黃吉亭牧師,並且書寫對聯“耶穌聖名、敬拜宜誠、辭尊居卑、為救世人”贈與教堂,表達了他對黃牧師雪中送炭的基督精神和高尚品格的讚美。

老長沙丨長沙北正街教堂曾經救過革命家黃興一命


2004年,湖南省基督教“兩會”對北正街教堂進行了維修並恢復宗教活動,同年12月20日,北正街教堂正式復堂,向廣大市民開放。現每週日有三堂主日崇拜,每週一、三、五晚上有小組聚會。

大家也可以看看我以前寫的一些東西,也挺有意思,感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

老長沙丨以前長沙辦喪事時唱的“夜歌子”,歌詞亮了

老長沙丨長沙人為什麼要把喪事稱作“喜事”?

老長沙丨塑料普通話發展史,感覺塑料普通話都快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