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面紗》——“我知道你愚蠢、輕浮、沒有頭腦,但是我愛你”

毛姆是我一個早有耳聞的作家,其中最負盛名的《月亮與六便士》中——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月亮”想必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寫明喧囂浮華的塵世中,總有一些純潔的人求理想而非財富。

不過也就僅此而已了,我並未拜讀過這部大作。

我這人讀不太進歐美文學。總覺得文化有差異,表達情感的方式存在很大不同,翻譯過來的文字讀起來彆彆扭扭。不適應。

毛姆《面紗》——“我知道你愚蠢、輕浮、沒有頭腦,但是我愛你”

《面紗》改變了我的看法。

這的的確確是一部精緻的小說,邏輯線清晰又幹淨,甚至我現在閉著眼都很快能把這個故事從頭到尾順一遍。很少有小說能給我如此流暢的閱讀感。

它講的故事並不算多新穎出挑——主角凱蒂,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被母親寄予厚望,一心希望她長大後嫁入官爵之家或富賈之家。凱蒂果然出落得美豔動人,卻在不斷的挑剔中逐漸年華逝去,迫於壓力在匆忙間嫁給了並不愛的男人,沃爾特。世事弄人,凱蒂隨丈夫去到他就職之地——香港時,卻遇上了她心目中的“真命天子”,查理。兩人的婚外情一發不可收拾,不久被沃爾特發現。沃爾特讓凱蒂看清查理自私虛偽的面孔之後,帶著她前往正流行霍亂的中國小鎮湄潭府。在那裡,沃爾特是悲苦生命中的英雄,凱蒂也在生離死別中逐漸感受到了何為生命的真諦。最後,沃爾特染病而死,凱蒂回到英國與父親和解,共同前往新的城市生活。

我不太想談凱蒂精神上的昇華與自我成長和救贖,雖然這是本文的主旨。

談談這本書中最觸動我的兩個點。

第一個不脫俗,還是跟愛情相關。

沃爾特在發現妻子的背叛後,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知道你愚蠢、輕浮、沒有頭腦,但是我愛你;我知道你的目標和理想既庸俗又普通,但是我愛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貨色,但是我愛你。大多數人,就我所知,當他們愛一個人,卻沒有得到愛的回報時就會覺得委屈不平,甚至愈加痛苦和憤怒。我不是那樣,我從來沒有指望你愛我,我看不出任何理由讓你愛我,我也從沒想過自己會被人愛,我很感激能被允許愛你。

凱蒂在看清查理只是在玩弄她,從沒真正愛過她的時候仍然不可自拔的愛他。

愛這個東西,真的挺玄妙。我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所有的不堪,我的感情在你那一文不值,但我還是愛你。令我感到疑惑,在我的認知裡,只有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愛,才能達到這個高度。兩個素昧平生的人,在荷爾蒙和多巴胺的刺激下,竟真的能產生如此深刻的愛戀嗎。

如果是這樣,愛情到底是什麼呢。一個人愛另一個人,愛的到底是什麼呢。難道僅僅只是外貌嗎,那我很難想象是何等驚天地的美貌才能讓人如此卑微不渝。

如果愛的是人格品性,那在一切崩塌之後為何愛意仍然久存,難道是因為愛有慣性嗎?

挺不解的,算是一點疑慮。

不過不管怎樣,沃爾特對凱蒂這種低到塵埃裡仰慕又深刻的愛令我動容。我想沒有哪個女孩會不為這種痴迷的愛而感動。雖然這種愛的態度我並不贊同。

第二個是關於人性。

凱蒂在目睹霍亂無情的奪走生命、修女深懷信仰留在險地救助病民、英國軍官與滿族姑娘美好愛情與深愛自己的丈夫沃爾特離世後,領悟到了什麼是人生的“道”,她空虛的精神和心靈在那個貧瘠而疫病蔓延的小鎮得到了極大的充盈。她覺得自己觸摸到了生命的真諦,她不再是過去那個沉湎於愛慾、肉慾的淺薄的姑娘。可是重返香港後,她再次被查理的甜言蜜語、款款柔情所迷,投入他的懷抱。

當時看這一段我是極其憤怒的。深恨她的薄情和軟弱。薄情給了死去的丈夫,軟弱卻是對這個英俊卻虛偽,滿口花言巧語的情人。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這就是人性。恩怨糾纏像疤,傷口癒合了,用力撕開,仍舊是鮮血淋淋。有時候下了天大的決心,誘惑不依不饒纏上來時,往往難以拒絕。生活各處類似例子,比比皆是。

不過究根追底,其實還是自制力的問題。挺難的。

嗨,也就是隨意發點感慨,大家隨意看看就成。

總之,這本書拋去別的不說,故事情節還是好看的,可讀性強。有時間不妨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