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在西城區,有一條街西起阜成門、東至西四十字路口,短短1.4公里,卻分佈著元明清等不同時期的文物。

它就是素有“一街看盡七百年”美譽的阜成門內大街,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

此街曾被老舍先生稱為最美的街道。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阜內大街


“這兒什麼都有,有御河、有故宮的角樓、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鰲玉蝀橋、有團城、有紅牆、有圖書館、有大號的石獅子,多美,多漂亮。”祥子拉著虎妞邊走邊說。——《駱駝祥子》

其實,老舍先生筆下的景色是朝阜大街的東段,而阜內大街則是朝阜大街的西段。阜內大街沿途雖然沒有皇家建築的氣派,卻多了市井生活的親切。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1946年,車水馬龍的阜成門內大街。路中行駛的卡車上載著遣返的日本人。


清乾隆年間,阜成門街被分為兩段,從阜成門至溝沿(今趙登禹路)仍叫阜成門街,溝沿往東至西四牌樓,則稱為羊市大街。1956年羊市大街的名字取消,統稱阜內大街。

阜內大街,一直是北京舊城西部,進出城門的重要交通道路,分佈著不同時期的眾多文物,比如魯迅故居、白塔寺、歷代帝王廟、廣濟寺、西四街樓……


阜成梅花


阜成門內大街,簡稱阜內大街,是形成於元代的一條老街。

元大都時期,北京所有的城門都各自對應著一條大街。這條大街在平則門內,一開始叫平則門街。

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平則門改名為“阜成門”,取“阜成兆民”之意,即使民富厚安定。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1915年前後的阜成門箭樓和阜外關廂


平則門街也隨之改為阜成門內大街。

老北京有“九門走九車”的說法,阜成門是通往京西門頭溝等產煤地的門戶。

明清以來,北京城所需的煤炭,皆由此進京,繼而走進千家萬戶。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阜成門外,運往京城的煤車。


當年,阜成門的門洞裡還刻著梅花,“梅”與“煤”諧音,謂之“阜成梅花”。

從阜成門奔東,到西四十字路口,是北京的“歷史景觀長廊”。

老北京有首《平則門》的童謠,唱的就是這條街。

如今,歌謠裡的朝天宮、馬市橋、四牌樓都成為歷史的記憶,但留存下來的景觀,依舊是京城最具韻味的風景。


魯迅博物館


距離阜成門內大街西口不遠處,向北拐是魯迅博物館。

博物館裡有一座坐北朝南、青磚灰瓦的小四合院,就是魯迅故居。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魯迅故居今昔對比


魯迅“北漂”的14年,先後在宣武門外南半截衚衕、西直門內八道灣衚衕、西四磚塔衚衕以及阜成門內宮門口西三條住過。

前三處住所已舊跡難尋,只有阜成門內的一處居所還保留了當年魯迅居住時的模樣。

當時,魯迅三個月看了20多次房,向朋友借錢才湊齊800元買的這座小院。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魯迅博物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宮門口二條19號,1956年10月19日正式開館。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1959年,觀眾在魯迅博物館內參觀。

從1924年5月25日移住這裡,直至1926年8月29日離開北京。他在此處創作了小說集《彷徨》、雜文集《野草》等傳世名作。

如今,這裡除了魯迅故居,還是國內最大、收藏魯迅文物最豐富的魯迅博物館。


妙應寺


出了博物館,向東望去,有一座雄渾瑰麗的喇嘛塔,通身潔白,在藍天下泛著白光。

這就是妙應寺白塔,北京人都管它叫“白塔寺”。元朝時,這裡曾是皇家寺院,也是百官習儀和譯印蒙文、維吾爾文佛經的地方。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妙應寺白塔


白塔寺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初名“大聖壽萬安寺”,現名“妙應寺”,白塔寺只是人們對它的俗稱而已。

元朝初年,一生崇信佛法的元世祖忽必烈,為了給新建的元大都祈福,準備修建一座佛寺。

他親自勘察選址,在遼代佛寺的舊址上重建“釋迦舍利靈通寶塔”,也就是保存至今的白塔。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匠師阿尼哥


它由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主持修建,從1271年開始建,到1279年才建成,前後歷時8年。

白塔建成後,京師為之震動。忽必烈命人從白塔向四周各射一箭,在箭的射程內,建成一座皇家寺院,賜名大聖萬安寺。

不幸的是,寺廟歷經大火焚燬,幾近消失,唯有白塔巋然屹立。

明朝時候重建寺院,改名“妙應寺”。幾百多年過去了,老百姓仍習慣稱其“白塔寺”。

除了白塔之外,白塔寺還有很多景點,比如天王殿、七佛寶殿、大雄寶殿等,很是壯觀。

白塔是白塔寺的標誌性建築,比北海白塔的年代更加久遠,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喇嘛塔,也是元大都城保存至今唯一完整的建築。


歷代帝王廟


順著白塔寺繼續奔東,路南有一座綠琉璃瓦的大影壁,路北是歷代帝王廟。

老北京有一句俗語“有橋沒有水,有碑沒有馱,有鐘沒有鼓,有廟沒有佛”,說的就是歷代帝王廟。它位於阜內大街的中段路北,是我國現存唯一的祭祀中華三皇五帝、歷代帝王和文臣武將的明清皇家廟宇。

歷代帝王廟並不只是一座“廟”,而是一個祭祀建築群,採用中軸線式佈局,從南往北分別是影壁、廟門、景德門、景德崇聖殿、祭器庫,景德崇聖殿兩側還有四座御碑亭和東西配殿。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歷代帝王廟是供奉祭祀上至伏羲、軒轅,下至明、清歷代帝王、名臣的場所,是我國唯一一座帝王廟。它建於明嘉靖十年(1531年),山門東西各有一座牌樓,官員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以上兩幅彩色照片來自法國肯恩博物館。1909年,法國企業家阿爾伯特•肯恩僱傭攝影師,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彩色攝影技術,為全球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這就是當時的歷代帝王廟。

景德崇聖殿是廟內的主體建築,一進景德門,迎面看到的就是。

歷代帝王廟裡,供奉著從三皇五帝到明崇禎的中國歷史上一百多位帝王和七十多位功臣名將。

明清以來,每逢春秋兩季,這座廟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典禮,皇帝要親自參拜致祭。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平民百姓嚴禁從帝王廟前面的正道通過,只能從阜內大街路南邊大影壁後的兩座葫蘆形門繞道走,所以北京童謠裡有“帝王廟,繞葫蘆”的歌詞。圖為1900年代的歷代帝王廟山門,可以看見行人從大影壁後面繞行。遠處是“景德街”西牌樓和妙應寺白塔。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1921年,歷代帝王廟前的“景德街”西牌樓。1953年,景德街牌樓因妨礙交通被拆除。在梁思成的呼籲下,牌樓構件、榫卯結構被完整保留。首都博物館新館落成後,景德街牌樓被重新安裝於首都博物館大廳內,其正面進行了重新彩繪,背面則保留斑駁古舊的原貌。

然而,在歷代帝王廟裡,竟沒有清代任何一位皇帝的牌位。

只在景德崇聖殿前有一塊“無字碑”,昭示著由後人來評定他們的功過是非。


廣濟寺


歷代帝王廟再往東,是北京著名的“內八剎”之一——廣濟寺。

古剎始建於宋朝末年,耗時20年建成,已有八百年的歷史,此寺坐落於金中都北郊稱西劉村,故寺名稱為西劉村寺,元朝時改名為報恩洪濟寺,但元末大部分毀於戰火。而到了明朝天順初年,山西僧人普惠園洪法師等雲遊至此,募集籌資重新修繕,憲宗於成化二年賜名“弘慈廣濟寺”。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1950年代的廣濟寺


朝代更迭,歷經風雨洗禮,廣濟寺基本保留著明朝重修時的格局。整座寺廟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分佈著山門、天王殿,大雄殿、圓通殿和多寶殿,東西兩側除鍾、鼓樓外,還有整齊的配殿。寺內還珍藏了許多珍貴文物,如明代三世佛及十八羅漢造像,康熙時建的漢白玉戒臺,乾隆年間的青銅寶鼎等。

清朝時,這裡是都城的說戒之地,有“北則廣濟,南則憫忠(法源寺)”的說法。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廣濟寺大雄殿


寺廟的西北隅,有一座建於清康熙年間的戒臺殿。殿內有漢白玉砌成的三層戒壇,是北京城內唯一的戒壇。


西四轉角樓


阜內大街的最東頭是西四十字路口,西北角和東北角各有一座曲尺的兩層轉角樓。

1894年農曆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60歲生日。為了籌備慶典,北京修建了幾座慶壽的“面子”工程。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西四轉角樓


這兩座轉角樓,就是為了慈禧太后路過西四路口時,既能增添喜慶氣氛、又能遮住後面不太美觀的民居而建。

卻不料,那一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慶壽的轉角樓由於可在二層的制高點設置警戒,正好變成屯兵的處所。

時至今日,這兩座角樓還是當年舊物,裡面已不再是昔日的雕樑畫棟。


新華書店


新華書店西四店在西四西北角,它所在的這棟樓是一座老建築了,是當年慈禧太后為慶祝六十大壽而興建的慶壽工程之一,現在仍是當年舊物。

自解放後到現在,這棟樓一直都是新華書店。雖然已經經歷了100多年的風雨,但通過它硃紅油飾的簷柱和灰瓦起脊的屋頂,仍然可以看出一股非凡氣勢。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這家新華書店曾是西四的地標性建築,原來它的馬路對面還有著名的西四包子鋪,只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已經被拆掉了。

現在的西四新華書店,教輔類書籍比較齊全,還經營一些文具、學生用品和文房四寶。從廣濟寺出來後,可以順路逛一逛,說不定還能淘到幾本好書呢。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1960年代的西四新華書店


中國地質博物館


從新華書店出來,過了馬路就是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創立於1916年,以歷史悠久、典藏量大、珍品率高、陳列精美、科研成果豐碩而著稱於世。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中國地質博物館創建於1916年,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圖為1916年中國人自己培養的第

博物館以專業科普為主,共設有地球廳、寶石廳、礦物岩石廳、史前生物廳、關懷與鼓舞廳5個基本陳列展廳和2個臨時展廳。

一層是地球廳。主要以動力為主線,介紹地球上發生的地質作用,比如板塊運動、火山、地震等,介紹的非常詳細,一看就懂。一進展廳還能看到一個巨大的地球儀。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中國地質博物館

二層是寶石廳和礦物岩石廳。寶石廳陳列有各種各樣難得一見的寶石、玉石材料及成品等,非常漂亮。還有寶石鑑定、辨識、加工、文化等科普內容。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在礦物岩石廳,可以進一步接觸到大自然千奇百怪的礦石,瞭解它們的成因、產出情況、硬度、顏色等。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三層是史前生物廳。這一展廳分八個單元介紹了地球上生物的發生、進化和滅亡的過程。展廳內還陳列有魚龍、中國安琪龍、翼龍化石等的模型。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老舍筆下的這條北京最美大街,一眼望盡七百年……


行走至此,這條“景觀長廊”就匆匆覽盡,但七百多年的歷史仍在延續。

您不妨親自走一遭,在市井喧囂中駐足,續寫這條最美大街的故事。



關注“遊遍北京”,帶您遊遍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