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天饒過誰?趣談歷史上的“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引言:“報應”一詞帶著濃厚的唯心和迷信色彩,“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惡人自有天收”等俗語的背後,往往是底層民眾無力對抗現實的精神寄託。

蒼天饒過誰?趣談歷史上的“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然而誰也不能否認“報應”的存在,尤其出現在歷史重大事件中時,其濃厚的宿命感和戲劇性就不由得令人相信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會有老天爺的存在了。

細數史冊上的“報應”

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原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史記.高祖本紀》

這一靈異事件被準確記錄於正史,劉邦將白蛇斬為兩段,卻不料他的大漢朝也被王莽(亡蟒)攔腰切斷,不易怪乎?

蒼天饒過誰?趣談歷史上的“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曹操欺負漢室的孤兒寡母,一轉眼三代之後就被司馬氏鳩佔鵲巢,連手段都一般無二;眾司馬專精厚黑學,殺害嵇康,逼死阮籍,一時間暗無天日,結果因為“牛繼馬後”事件,一頂微不足道的綠帽讓皇族血脈再次易手。

蒼天饒過誰?趣談歷史上的“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唐太宗因為殺兄逼父而登上了高高在上的寶座,然而後代們卻有學有樣,皇位的傳承從來沒有順暢過,過半帝王不得善終,而倒在儲君位置上的皇子更加不計其數。李承乾造老爹的反,魏王李泰也機關算盡最後被驅逐;武則天時代則將李唐皇室幾乎連根拔起,李隆基先後剷除了韋后和太平公主的勢力;唐明皇也曾冤殺太子李瑛,後來被兒子唐肅宗李亨在西北繼位,莫名其妙的當了太上皇;李亨忙著收拾安史叛軍,冷不防弟弟李麟卻在江南稱帝,搞得焦頭爛額... ...

兩宋則更有意思,開國之時也是靠著欺負柴家孤兒寡母的不齒行徑,然而畢竟有過善待柴氏皇族的善舉,終結亂世帶來天下太平也是功德一件,應該說兩宋的官家堪稱歷史上最為寬容的,“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成為組訓被一直沿用。所以,宋朝的滅亡是所有朝代中最為悲壯的:抵抗蒙古鐵騎數十年後全員殉國於崖山,雖然可惜,卻一點也不窩囊。

他們還是幹了兩件“虧心事”,第一在於宋太宗憑藉所謂的“金匱之盟”強搶了太祖一脈的江山,後來卻因為“靖康之亂”而被一鍋端,僅剩的康王趙構也驚嚇過度而喪失了生育能力,最後不得不將皇位還給了趙匡胤一脈。

蒼天饒過誰?趣談歷史上的“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熙陵幸小周後圖》

第二則是著名的強佔小周後,毒殺南唐後主事件,趙光義的無恥之處在於甚至找人畫了一張《熙陵幸小周後圖》,成為了史上最著名的春宮圖,而才華橫溢的李唐後主更是受盡凌辱後倒在毒藥“千機引”之下。

蒼天饒過誰?趣談歷史上的“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神宗幸秘書省,閱李後主像,見其人物儼雅,再三嘆訝,而徽宗生。生時夢李主來謁。所以文彩風流,過李主百倍。--《宋人軼事彙編卷二》

當然,野史說的不足為憑,但二人的確是挺像的,李煜文章、詩、詞、曲、賦樣樣精通,而在書法、繪畫、古玩奇石鑑賞領域,宋徽宗則是當仁不讓的大家。二人明明是才子,卻都當了皇帝,其風流的屬性更是如出一轍,徽宗曾經自鳴得意地號稱“淺斟低唱偎紅依翠大師、鴛鴦教主、傳教風月法師”。

蒼天饒過誰?趣談歷史上的“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崖山--一個偉大王朝的埋骨之所

後面就不消多說了,二人都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亡國之君,北宋的死法跟南唐如出一轍,文嬉武戲數十年後集體當了俘虜,至於是不是南唐後主轉世來報仇,倒也無所謂吧。

而一手炮製“靖康之恥”的金朝,則遭遇更加痛苦的結局:被蒙古大軍潮水般的攻擊數十年後終於亡於蔡州,所有的皇室和財富都被打包簽收。

報應還是巧合?

如果說上文提及的事件前後沒有任何關聯,應該是沒人信的,如同宿命一般的結局顯然不足以用“巧合”來形容。

客觀的說,所謂的“報應”有如下兩個原因:

第一,王朝總是要滅亡的,雖然死法五花八門。在東漢之後李唐之前,“禪讓”是主要的接替方式,歷經開國之君的強勢之後,後來的權利逐漸向世家大族下移,勢力擴張之下很快形成對皇權的威脅,最終形成了週而復始的“禪讓”。而李唐之後世家的影響力逐漸消亡,皇位多來自拳頭最大這,故而來自內部的威脅變小,同時對外戰爭的凝聚力減弱,因而亡國多來自外夷入侵。

蒼天饒過誰?趣談歷史上的“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破釜沉舟的曹髦

而夾在中間的李唐之所以政變頻發,既在於有學有樣,也跟政治版圖的不斷變遷以及世家、寒族、宦官和藩鎮勢力的不停角逐有一定關係。

第二,世人的理解收到了天命觀的影響。比如趙佶和李煜的相似性,他們之間的高度重合令詩人浮想聯翩,進而按照“報應”來解釋這一切。

蒼天饒過誰?趣談歷史上的“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第三,的確有太多的未知。我們並不能用已知的知識來解釋這未知的世界,人類所能夠認知的範圍有著太大的侷限性,不知道並不代表不存在,或許冥冥之中真的“舉頭三尺有神明”呢?

結語:唯有報應,方有敬畏

其實,自己種下的惡因,品嚐結出的惡果,放在史冊當中並不違和,從來沒有過不滅的王朝,卻有不朽的功勳,再強勢的人物也不能完全庇護子孫後代的前程,名垂青史的唯有那些聞之熱血沸騰的豪言壯舉吧。

“報應”也沒什麼不好,至少能夠令人心生敬畏之心,做人做事都不至於毫無底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