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文章】沂水殯葬改革讓群眾得實惠,使“厚養禮葬”蔚然成風


【評論文章】沂水殯葬改革讓群眾得實惠,使“厚養禮葬”蔚然成風


【評論文章】沂水殯葬改革讓群眾得實惠,使“厚養禮葬”蔚然成風


【評論文章】沂水殯葬改革讓群眾得實惠,使“厚養禮葬”蔚然成風

從2018年4月份開始,沂水縣探索實施了以“厚養禮葬”為主要內容的喪事禮儀改革,通過試點摸索,從2018年7月1日開始全面推行以“播放哀樂、宣讀逝者生平、鞠躬告別”為主要內容的“追思會”喪事禮儀模式。截至目前,全縣共有20820戶逝者家庭享受到“殯葬全免費”政策,新逝人員100%全部進公墓安葬,“厚養禮葬”新風尚蔚然成風。

“百善之中孝為先”。千百年來,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為去世的長輩親人風光料理後事成為人們以示孝心的一種做法,誘導了部分人因此而大操大辦喪事,甚至將喪葬出殯規模、墓地佔地面積大小看做是比闊氣、行孝道的標準。這種厚葬之風,不僅敗壞了社會風氣,加重了老百姓操辦喪禮的經濟負擔,而且極大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

雖然厚葬之風飽受詬病,殯葬改革利國利民,但個別地方的殯葬改革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推進緩慢且不受農民群眾待見,甚至不時引起社會爭議。而山東沂水實施殯葬改革僅僅兩年多時間,就取得階段性成功,不僅贏得群眾一片讚譽,實現新逝人員100%全部進公墓安葬,而且獲得巨大的社會效益,節約土地600多畝、節地率90%以上,節省木材2萬多方,成為殯葬改革之樣本,引來全國21個省份的230多個地區考察學習。殯葬改革沂水模式事半功倍,其秘訣就在於讓老百姓從殯葬改革中看到了好處、獲得了實惠,而且是既獲得了物質實惠,又獲得了精神實惠。

【評論文章】沂水殯葬改革讓群眾得實惠,使“厚養禮葬”蔚然成風

一方面,讓群眾獲得物質實惠,與厚葬成本形成鮮明對比。按照沂水殯葬改革的制度設計,核心是“殯葬全免費”,殯葬過程中涉及的遺體運輸費、火化費、骨灰盒費、墓地費、刻墓碑費等費用全部免除,由財政兜底承擔,直接減輕了老百姓操辦喪事的費用負擔。相關數據顯示,沂水殯葬改革使每戶均減負3萬元左右,共計為群眾直接和間接節省喪葬費用5億多元。

另一方面,讓群眾獲得精神實惠,打消被貼不孝標籤的顧慮。很多人寧可借錢大操大辦喪禮,也不願意選擇禮葬,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傳統禮讚缺乏儀式感,擔心被親朋好友貼上不孝標籤,在鄉村鄰里間抬不起頭。而沂水縣實施以“厚養禮葬”為主要內容的喪事禮儀改革,採取為逝者舉辦簡約的“追思會”喪事禮儀模式,由居民所在地鎮村幹部擔任“追思會”主持人,村紅白理事會成員介紹逝者生平。這不僅為逝者家屬節省了費用,而且增強了喪事儀式感,讓逝者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據統計數據顯示,一年多來,沂水縣共舉辦“追思會”9352場,85%以上的逝者家庭自覺自願地採用了新的喪禮模式。

事實上包括殯葬改革在內的移風易俗,歸根結底是一場思想革命與觀念革新。讓廣大老百姓移風易俗,打破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順利推進殯葬改革,就必須讓老百姓從文明新風中獲得物質、精神雙實惠。只要群眾從中得到實惠,群眾就會打心眼裡支持,以此減少帶來的工作阻力,這也是殯葬改革沂水模式的成功秘訣和在全國借鑑推廣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