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可以創新嗎?哲學創新有哪三個維度?

哲學的生命在於創新。如果停止了新陳代謝、喪失了創新力,哲學的生命就會枯萎,價值就會失落。以儒學的發展為例:從孔子整理編纂“六經”、創立儒家學派到董仲舒建構“天人感應”的哲學體系,再到宋明理學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精神賦予儒學新生命,儒學在其2000多年的演進過程中儘管有時式微,但總體來說生生不息。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不斷創新。

對於儒學而言,創新是在繼承往聖和諸子的基礎上超越他們,既不照著講,也不接著講,而是充分把握時代的現實需求,以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新話題建構新的哲學理論,做到自己講、講自己。儒學的不斷創新蘊涵著三個維度。

哲學可以創新嗎?哲學創新有哪三個維度?

其一,核心話題的轉向。

哲學常常以核心話題的方式體現特定時代的意義追尋和理念創新,核心話題的轉向是哲學創新的一個基本路徑。漢代大儒董仲舒適應當時社會價值平衡、追求中和之道的需要,參通天、地、人三道,以天人同類、感應相動的“天人感應”學說實現了哲學核心話題從先秦的“道德之意”向“天人之際” 的轉向;宋代道學家在重建倫理道德、價值理想和精神家園的過程中完成了對儒釋道三教的融合,又汲取“道德之意”的源頭活水,使魏晉“玄冥之理”轉換為“淨潔空闊底世界”,讓隋唐“性情之原”變為相對相關的價值空間,創建了“理氣心性之辨”的核心話題。正是核心話題的創造性轉向,使儒學不斷獲得新生命。

哲學可以創新嗎?哲學創新有哪三個維度?

其二,詮釋文本的轉換。

文本是思想和話語的載體。哲學家必須憑藉對經典文本的學習、思考和詮釋,才能準確提煉體現時代精神的核心話題,推動哲學不斷創新。孔子創立儒家學說,所依據的詮釋文本是“六經”。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的哲學理論,所依據的詮釋文本是《春秋公羊傳》。魏晉玄學依據的詮釋文本是 “三玄”,即《周易》、《老子》、《莊子》。宋明理學家以開放的心態、創新的思維,從《禮記》中抽出《大學》、《中庸》兩篇,和《論語》、《孟子》合為 “四書”,作為理學所依據的詮釋文本。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成為元明清三朝科舉考試的教本。無疑,詮釋文本的轉換也是儒學創新的一個重要元素。

哲學可以創新嗎?哲學創新有哪三個維度?

其三,人文語境的轉移。

哲學屬於愛智的學問,體現了一個民族熱愛生命、追求智慧的心路歷程。就此而論,哲學創新表現為體現民族精神及其生命智慧的人文語境的轉移。正是兩漢“百家殊方”、道術分裂的情境,使董仲舒大力倡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意識形態上維護大一統的格局。正是唐末五代的腥風血雨帶來 “百花凋敝”的情境,倒逼出兩宋的弘文措施。兩宋廣開書院講授儒典,興建學校培養士子,既強化了學者對國家政權的自覺依賴,也促進了文人對民眾生活的親身感受和對哲學思想的自由創造。因此,哲學要不斷創新,就必須對其所處時代的人文語境進行深刻把握和理性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