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傳奇,比“意大利炮”還猛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傳奇,比“意大利炮”還猛

現如今,在中國的互聯網世界,最有名的火炮,當屬李雲龍用來攻打平安縣城的“意大利炮”。那句“二營長,你他孃的意大利炮呢?給我拉來!”已經成了經典。這所謂的“意大利炮”,實際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法國M1897式75毫米野戰炮。對攻堅能力不足的八路軍來說,自然成了寶貝。二戰時期,有種火炮要比“意大利炮”還猛,甚至打得鼎鼎大名的德軍“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也沒了脾氣。這就是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大放異彩的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傳奇,比“意大利炮”還猛

這次戰鬥要從1942年10月23日說起,蒙哥馬利將軍指揮英國第8集團軍沿埃及阿拉曼一線,向德意軍發起第二次阿拉曼戰役。26日,英軍第1裝甲師旗下,阿爾伯特親王直屬步兵團第2步兵營及其配屬部隊接到命令,前出陣地佔領沙漠中一處名為“狙擊”據點的地帶。此地位於埃及泰爾阿誇奇爾地區的科德尼山嶺區域,是沙漠中的一處橢圓形的凹地,820米×360米見方。從地形地貌的角度來看,這個地帶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在荒涼的沙漠中很難辨認。由於這裡地勢凹陷,利於屯兵和防禦,因此英軍計劃佔領此地帶,為即將發起進攻的英軍第24裝甲旅建立前進基地。時年42歲的維克多·布勒·特納代理中校授命指揮這次任務。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傳奇,比“意大利炮”還猛

▲維克多·布勒·特納中校,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獲得者,“狙擊”行動的最高指揮官。

10月26日,特納中校出發時,其率領的兵力包括:

1、英軍第2步兵營的3個步兵連和1個營屬反坦克炮連;每個連下轄2個步兵排、1個“布倫”式機槍裝甲車排、1個機槍排;營屬反坦克炮連下轄4個反坦克炮排,每個反坦克炮排裝備4門6磅反坦克炮;
2、英軍第76皇家反坦克炮團第239反坦克炮連,下轄3個反坦克炮排;其中2個反坦克炮排3、英軍第7皇家野戰工兵中隊,共16名工兵。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傳奇,比“意大利炮”還猛

▲北非戰場上的英軍6磅反坦克炮炮班,注意照片中還有1挺“布倫”式7.7毫米輕機槍,是用於保護反坦克炮的標準武器。

在前往目的途中,掙扎於鬆軟沙地中的英軍車輛受到了德軍的空襲,損失了部分車輛和人員。最終,只有第2步兵營的13門和第239反坦克炮連的6門反坦克炮到達了目的地,共19門6磅反坦克炮。

到達目的地的英軍迅速建立起了防禦陣地,並且立即派出由迪克·伏拉沃中尉指揮的C步兵連“布倫”式機槍裝甲車排,向西偵察敵軍所在位置。為了達到虛張聲勢的目的,伏拉沃中尉發現了敵軍後,立即命令進行掃射,將幾輛德軍補給卡車打著了火。德軍營地中的坦克迅速調轉炮塔進行還擊。德意軍的火力將1輛廢棄在沙漠中的車輛打得燃燒了起來,火光暴露了“布倫”式機槍裝甲車的位置,伏拉沃中尉急忙指揮這些輕巧的輕型裝甲車一溜煙地撤退了。在戰鬥中,英軍抓獲了幾名俘虜,從他們的身份得知,這裡駐紮的既有德軍又有意軍。

就在伏拉沃中尉與敵軍接火的同時,特納中校發現自己的所在位置有些不對勁。通過望遠鏡向西方和北方望去,他看見了敵軍的營火。在陣地北方900外,還發現有大群的德軍坦克,這些坦克隸屬於德軍第15裝甲師。實際上,駐紮在這裡的軸心國軍隊包括德軍第15裝甲師,意軍第133“扈從”裝甲師和意軍1個狙擊兵營。特納中校陷入了沉思——這裡就是“狙擊”據點嗎?我們會不會正處於敵軍陣地正中央的什麼位置?特納中校的懷疑是正確的,真正的“狙擊”據點位於英軍防禦陣地以南大約820米處,其實他們走錯了地方——正好位於德意軍裝甲集群的中央!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傳奇,比“意大利炮”還猛

▲圖中最左側的米字旗便是當時第1裝甲師的位置,可見前出的特納中校已經深入敵境

可以說,英軍“布倫”式機槍裝甲車一下子捅了馬蜂窩,使德意軍變得不淡定了。英軍步兵的屁股還沒坐穩,就聽見了坦克發動機和履帶迫近的聲音。特納中校看見德意軍裝甲縱隊分成了2支,其中1支開往英軍陣地北方,另1支正衝著英軍陣地開來,領頭的是1輛炮管修長的4號F2式中型坦克。要知道,這種型號的坦克可是隆美爾的寶貝,第二次阿拉曼戰役開始時他手上只有30輛,而且得不到補充,打一輛少一輛。

德意軍完全沒有發現英軍的存在。英軍第2步兵營的反坦克炮兵們一直等到這輛4號開到27米才開火,57毫米穿甲彈幾乎在出膛的瞬間就擊毀了近在咫尺的4號F2式中型坦克,將其打成了火球。第239反坦克炮連的6磅反坦克炮也將1輛開到眼皮底下的“黃鼠狼”式自行反坦克炮打成了廢鐵。德軍被突如其來的火力徹底驚呆了,他們手忙腳亂地倉皇西撤,一直等待天亮,絲毫不敢越雷池一步。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傳奇,比“意大利炮”還猛

▲陳列於美國阿伯丁武器博物館的德軍4號F2式中型坦克。在4號G式中型坦克與“虎”式重型坦克抵達北非之前,4號F2式中型坦克是隆美爾手中最優秀的坦克。

10月27日凌晨4時,特納中校派出炮兵觀察員向西進行偵察,但是他從此再也沒能回來。炮兵觀察員的損失,使特納中校無法完整地調控後方的炮火支援。5時45分,特納中校命令湯姆·皮爾森少校率領運輸車隊返回安全的後方戰線。

6時15分,沙漠上第一縷曙光衝破地平線,但德意軍仍然沒有發現英軍的反坦克炮火是從哪裡射來的。德軍的2支裝甲縱隊重蹈覆轍,再次毫無察覺地路過了英軍陣地。在730米的距離上,德軍坦克薄弱的側後裝甲完全暴露在了英軍炮口之下。6磅反坦克炮將穿甲彈冰雹般地砸了過去,德軍坦克紛紛爆炸起火,逃出來的德軍坦克兵隨即被英軍“維克斯”式7.7毫米重機槍撂倒。在德軍裝甲縱隊四散奔逃之前,英軍6磅反坦克炮已經擊毀了16輛德軍坦克。但是,英軍陣地的位置也徹底暴露了。在德軍炮兵的猛轟之下,英軍開始出現傷亡。

看著陣地周圍冒著黑煙的德軍坦克,英軍反坦克炮兵們都很興奮,而特納中校卻在擔憂。他們的任務是為英軍第24裝甲旅建立前進基地,為什麼英軍坦克到現在還沒出現?

7時30分,在特納中校望向後方陣地的望遠鏡中,終於升起了盼望已久的沙塵,那是英軍第47皇家坦克團正在趕來。然而,英軍援兵一露面就不分青紅皂白地大打出手,坦克部隊將特納中校的陣地誤認成了德軍陣地,並且向其開火。英軍第2步兵營的情報官傑克·溫透中尉,駕駛1輛“布倫”式機槍裝甲車,試圖與英軍坦克進行聯繫,但是遭到了友軍與德軍的雙重夾擊,寸步難行!結果,直到陣地上的6磅反坦克炮擊毀了幾輛迫近的德軍坦克,英軍坦克才發現鬧了烏龍。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傳奇,比“意大利炮”還猛

▲沙漠中如魚得水的“布倫”式機槍裝甲車

坦克部隊的出現並沒有減輕特納中校的壓力,這些大傢伙反而招致了更密集的德軍火力。9時,在損失了5輛M4“謝爾曼”式中型坦克之後,英軍第47皇家坦克團不得不撤退到了山嶺後方。德意軍重整旗鼓,同時向英軍反坦克炮和英軍坦克發起了進攻。德軍坦克直插英軍反坦克炮陣地和英軍坦克之間,企圖消滅躲在山嶺後的英軍坦克。意軍M14/41式中型坦克集群則從西南方牽制和壓制英軍反坦克炮陣地。特納中校調集2門6磅反坦克炮向側翼增援。英軍反坦克炮兵冒著德軍的炮火,在鬆軟的沙地上艱難地推著6磅反坦克炮轉移陣地。這2門6磅反坦克炮剛剛擊毀了4輛坦克,其他的意軍坦克就撒腿跑了。“豬隊友”的逃之夭夭,導致穿插於英軍反坦克炮和英軍坦克之間的德軍坦克遭到了兩面夾擊。在損失了8輛坦克之後,德軍裝甲兵只好大罵著靠不住的意大利人,悻悻撤退。

戰至11時,英軍陣地上的19門6磅反坦克炮還剩13門。特納中校用3輛“布倫”式機槍裝甲車將絕大多數傷兵送回了後方。曾於早晨撤出的皮爾森少校看著前方的戰事幹著急,他一度試圖率領運輸隊的士兵增援特納中校的陣地,但德軍熾熱的火力使他們的希望化成了泡影。

13時,意軍坦克再次席捲而來。這次,意軍的進攻就要堅定得多了,幾乎是不顧傷亡地向前推進。迎戰意軍坦克的,只有由查爾斯·卡利斯坦中士操縱的6磅反坦克炮。反坦克炮兵的傷亡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特納中校主動擔任裝填手。在550米的距離上,他們接連發射的穿甲彈,將6輛意軍坦克打成了碎片。

此刻,這門6磅反坦克炮只剩2發穿甲彈了,2名士兵冒著意軍機槍的子彈,匍匐著去取炮彈。湯姆斯中尉奮不顧身,跳上1輛吉普車,瘋狂地穿越意軍機槍的火線,帶回了4箱炮彈,但是吉普車也被打著了火。炮彈一運到“狙擊”據點,特納中校便不顧炮彈引爆的危險,帶領官兵衝向火焰熊熊的的吉普車,爭分奪秒地卸載彈藥。這時候,特納中校的鋼盔被一枚彈片擊穿,導致頭部受傷,他只好躺在灌木叢後面觀戰。很快,獲得補給的英軍炮兵便打出了一個小高潮,卡利斯坦中士操縱6磅反坦克炮發射了3發穿甲彈,彈無虛發地擊毀了3輛意軍坦克。特納中校激動地高喊:“三連擊!幹得漂亮!”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傳奇,比“意大利炮”還猛

▲表現“狙擊”行動的美術作品,這一幕正是湯姆斯中尉從起火的吉普車上運回彈藥箱的場景。距離英軍6磅反坦克炮最近的坦克就是被擊毀的德軍4號F2式中型坦克,遠處戰壕中有使用“布倫”式7.7毫米輕機槍的英軍步兵。

在距離英軍陣地180米的位置,意軍坦克的攻勢像撞到礁石的潮水一樣退去了。在作戰的間隙,卡利斯坦中士在那輛燃燒的吉普車上放了個水壺,做了一件所有英國士兵該做的事情——沏了杯茶。特納中校的頭部得到了包紮,由於傷勢太重,他出現了幻覺,士兵們將其抬進了指揮掩體。陣地上的英軍軍官非死即傷,陣地的部分地段僅僅是由高級軍士在指揮。英軍第24裝甲旅沒能在這裡建立前進基地,特納中校所部就應該撤退了,繼續堅持下去沒有任何意義。然而,英軍第1裝甲師需要保存坦克應對後續德軍部隊,根本沒有多餘的坦克來掩護第2步兵營的撤退。

麻煩接踵而來。此時,英軍第2裝甲旅向英軍陣地東北方向機動,英軍野戰炮兵又將這個反坦克炮陣地當成了德軍。野戰炮兵的炮擊讓兵力本來就捉襟見肘的第2步兵營又平添不少的傷亡,好在野戰炮兵很快也意識到自己在誤傷友軍,停止了炮擊。

17時,西方又出現了2支德軍裝甲縱隊,向英軍第2裝甲旅推進。新出現的德軍坦克似乎完全不知道剛剛發生過什麼,依然大搖大擺地從英軍反坦克炮陣地周圍經過。英軍第239反坦克炮連僅剩的4門6磅反坦克炮,一直等到這些愣頭愣腦的德軍坦克進入180米以內才開火。暴露無遺的側面裝甲給德軍坦克造成了災難性的毀滅後果。在穿甲彈風暴中倖存下來的德軍坦克轉過車身,準備用厚實的正面迎擊英軍6磅反坦克炮,結果側面裝甲又暴露給了英軍第2裝甲旅。左右為難的德軍在撤退之前,派出15輛坦克對英軍反坦克炮陣地發起最後的衝鋒,進攻的方向是英軍第2步兵營的A連。此時的A連只剩3門6磅反坦克炮,每門炮只有10發穿甲彈了。英軍反坦克炮兵只能像狙擊手那樣,沉著冷靜地逐個射殺目標,一發炮彈消滅一輛坦克。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傳奇,比“意大利炮”還猛

▲1942年10月29日,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的英軍6磅反坦克炮。

德軍坦克噴吐著火舌,履帶捲起沙塵,隆隆地壓向英軍陣地。距離只有180米了,6磅反坦克炮的穿甲彈“轟”地一聲飛出炮膛,4輛德軍坦克停止不動,黑煙滾滾。

距離只有90米了。“開火!”口乾舌燥的英軍反坦克炮兵班長聲嘶力竭地喊道。轉瞬之間,又擊毀了2輛德軍坦克。德軍坦克的攻勢終於瓦解了,剩下的坦克慌忙撤到了730米以外,但一直不停地向英軍陣地開炮,直到天黑。此時,英軍每門6磅反坦克炮剩下的炮彈只有3發了。

23時,特納中校所部接到了撤退的命令。英軍將全部傷兵抬上了僅剩的3輛吉普車和6輛“布倫”式機槍裝甲車。在“狙擊”行動中,特納中校所部傷亡76人,損失“布倫”式機槍裝甲車與8輛吉普車。到達陣地時的19門6磅反坦克炮,撤出時只帶回了1門。這門6磅反坦克炮隸屬於英軍第239反坦克炮連。其他的6磅反坦克炮要麼被擊毀,要麼已經無法繼續使用。出發時的300多名官兵,有200多人回到了己方戰線。

英軍憑藉這19門6磅反坦克炮,擋住了德意軍90多輛坦克裝甲戰鬥車輛潮水般的輪番衝擊。戰鬥從1000米打到27米,英軍第239反坦克炮連的布林克斯軍士甚至宣稱在1600米的距離上擊毀了德軍的1輛4號中型坦克。“狙擊”據點周圍散佈著60多輛坦克裝甲戰鬥車輛的殘骸,除了其中的7輛坦克殘骸為英軍坦克之外,其餘全部是德軍和意軍留下的。損失於英軍6磅反坦克炮的德意軍坦克約為52至57輛;其中,有21輛德軍坦克(包括寶貴的4輛F2式中型坦克和3號L式中型坦克)和5輛自行火炮被徹底擊毀,無法修復;意軍有11輛坦克徹底損毀,無法修復;還有15至20輛坦克被6磅反坦克炮打癱或擊傷,最終被德軍回收。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傳奇,比“意大利炮”還猛

▲在北非戰場上,英軍繳獲的意軍M14/41式中型坦克,對英軍6磅反坦克炮來說,這種坦克就是活靶子。

返回己方陣地的英軍官兵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和嘉獎。作為“狙擊”行動的最高指揮官,特納中校獲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第2步兵營營屬反坦克炮連連長托馬斯·博德少校獲得了優異服務勳章,查爾斯·卡利斯坦中士獲得了優異功勳勳章。

縱觀全場,用外形低矮的反坦克炮打垮敵軍的坦克進攻,英軍反坦克炮兵幾乎使用一直以來德軍最為擅長的戰術打敗了德軍。英軍反坦克炮兵完全沒有德軍反坦克炮兵那樣充足的時間,可以佈設精緻的反坦克炮陣地構成反坦克陷阱,一切都是在倉促中進行的。同時,英軍反坦克炮並不是像德軍反坦克炮那樣組成一道“屏障”,而是構成了刺蝟般的圓形據點。這種戰術無法像德軍那樣構成方向較為集中的火力。然而,英軍卻成功地發揚了新戰術——將反坦克炮兵前出,置於敵軍裝甲集群陣地當中,誘使敵軍坦克反覆撞向英軍反坦克炮的堅固陣地,從而達到消耗敵軍坦克的目的。“狙擊”據點的戰鬥至少證明了:英軍反坦克炮完全有能力與德軍坦克抗衡,甚至可以在險惡的環境條件下打贏以少敵多的戰鬥。

對這場碰了硬釘子的戰鬥,“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無可奈何地評述道:

“一陣致命的英軍炮火射入了我軍陣型中,極為強大的英軍反坦克炮陣地瞬間就瓦解了我軍的攻勢,其主要的炮火來自於掘壕固守的反坦克炮,以及許多的坦克——因此我軍很快被迫停止進攻。我軍的損失非常大,不得不進行撤退。以坦克進攻敵軍嚴陣以待的陣地,幾乎不可能成功,但我們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傳奇,比“意大利炮”還猛

▲隆美爾在這一戰中吃足了苦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