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英军的6磅反坦克炮传奇,比“意大利炮”还猛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英军的6磅反坦克炮传奇,比“意大利炮”还猛

现如今,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最有名的火炮,当属李云龙用来攻打平安县城的“意大利炮”。那句“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我拉来!”已经成了经典。这所谓的“意大利炮”,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国M1897式75毫米野战炮。对攻坚能力不足的八路军来说,自然成了宝贝。二战时期,有种火炮要比“意大利炮”还猛,甚至打得鼎鼎大名的德军“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也没了脾气。这就是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大放异彩的英军的6磅反坦克炮。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英军的6磅反坦克炮传奇,比“意大利炮”还猛

这次战斗要从1942年10月23日说起,蒙哥马利将军指挥英国第8集团军沿埃及阿拉曼一线,向德意军发起第二次阿拉曼战役。26日,英军第1装甲师旗下,阿尔伯特亲王直属步兵团第2步兵营及其配属部队接到命令,前出阵地占领沙漠中一处名为“狙击”据点的地带。此地位于埃及泰尔阿夸奇尔地区的科德尼山岭区域,是沙漠中的一处椭圆形的凹地,820米×360米见方。从地形地貌的角度来看,这个地带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荒凉的沙漠中很难辨认。由于这里地势凹陷,利于屯兵和防御,因此英军计划占领此地带,为即将发起进攻的英军第24装甲旅建立前进基地。时年42岁的维克多·布勒·特纳代理中校授命指挥这次任务。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英军的6磅反坦克炮传奇,比“意大利炮”还猛

▲维克多·布勒·特纳中校,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狙击”行动的最高指挥官。

10月26日,特纳中校出发时,其率领的兵力包括:

1、英军第2步兵营的3个步兵连和1个营属反坦克炮连;每个连下辖2个步兵排、1个“布伦”式机枪装甲车排、1个机枪排;营属反坦克炮连下辖4个反坦克炮排,每个反坦克炮排装备4门6磅反坦克炮;
2、英军第76皇家反坦克炮团第239反坦克炮连,下辖3个反坦克炮排;其中2个反坦克炮排3、英军第7皇家野战工兵中队,共16名工兵。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英军的6磅反坦克炮传奇,比“意大利炮”还猛

▲北非战场上的英军6磅反坦克炮炮班,注意照片中还有1挺“布伦”式7.7毫米轻机枪,是用于保护反坦克炮的标准武器。

在前往目的途中,挣扎于松软沙地中的英军车辆受到了德军的空袭,损失了部分车辆和人员。最终,只有第2步兵营的13门和第239反坦克炮连的6门反坦克炮到达了目的地,共19门6磅反坦克炮。

到达目的地的英军迅速建立起了防御阵地,并且立即派出由迪克·伏拉沃中尉指挥的C步兵连“布伦”式机枪装甲车排,向西侦察敌军所在位置。为了达到虚张声势的目的,伏拉沃中尉发现了敌军后,立即命令进行扫射,将几辆德军补给卡车打着了火。德军营地中的坦克迅速调转炮塔进行还击。德意军的火力将1辆废弃在沙漠中的车辆打得燃烧了起来,火光暴露了“布伦”式机枪装甲车的位置,伏拉沃中尉急忙指挥这些轻巧的轻型装甲车一溜烟地撤退了。在战斗中,英军抓获了几名俘虏,从他们的身份得知,这里驻扎的既有德军又有意军。

就在伏拉沃中尉与敌军接火的同时,特纳中校发现自己的所在位置有些不对劲。通过望远镜向西方和北方望去,他看见了敌军的营火。在阵地北方900外,还发现有大群的德军坦克,这些坦克隶属于德军第15装甲师。实际上,驻扎在这里的轴心国军队包括德军第15装甲师,意军第133“扈从”装甲师和意军1个狙击兵营。特纳中校陷入了沉思——这里就是“狙击”据点吗?我们会不会正处于敌军阵地正中央的什么位置?特纳中校的怀疑是正确的,真正的“狙击”据点位于英军防御阵地以南大约820米处,其实他们走错了地方——正好位于德意军装甲集群的中央!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英军的6磅反坦克炮传奇,比“意大利炮”还猛

▲图中最左侧的米字旗便是当时第1装甲师的位置,可见前出的特纳中校已经深入敌境

可以说,英军“布伦”式机枪装甲车一下子捅了马蜂窝,使德意军变得不淡定了。英军步兵的屁股还没坐稳,就听见了坦克发动机和履带迫近的声音。特纳中校看见德意军装甲纵队分成了2支,其中1支开往英军阵地北方,另1支正冲着英军阵地开来,领头的是1辆炮管修长的4号F2式中型坦克。要知道,这种型号的坦克可是隆美尔的宝贝,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开始时他手上只有30辆,而且得不到补充,打一辆少一辆。

德意军完全没有发现英军的存在。英军第2步兵营的反坦克炮兵们一直等到这辆4号开到27米才开火,57毫米穿甲弹几乎在出膛的瞬间就击毁了近在咫尺的4号F2式中型坦克,将其打成了火球。第239反坦克炮连的6磅反坦克炮也将1辆开到眼皮底下的“黄鼠狼”式自行反坦克炮打成了废铁。德军被突如其来的火力彻底惊呆了,他们手忙脚乱地仓皇西撤,一直等待天亮,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英军的6磅反坦克炮传奇,比“意大利炮”还猛

▲陈列于美国阿伯丁武器博物馆的德军4号F2式中型坦克。在4号G式中型坦克与“虎”式重型坦克抵达北非之前,4号F2式中型坦克是隆美尔手中最优秀的坦克。

10月27日凌晨4时,特纳中校派出炮兵观察员向西进行侦察,但是他从此再也没能回来。炮兵观察员的损失,使特纳中校无法完整地调控后方的炮火支援。5时45分,特纳中校命令汤姆·皮尔森少校率领运输车队返回安全的后方战线。

6时15分,沙漠上第一缕曙光冲破地平线,但德意军仍然没有发现英军的反坦克炮火是从哪里射来的。德军的2支装甲纵队重蹈覆辙,再次毫无察觉地路过了英军阵地。在730米的距离上,德军坦克薄弱的侧后装甲完全暴露在了英军炮口之下。6磅反坦克炮将穿甲弹冰雹般地砸了过去,德军坦克纷纷爆炸起火,逃出来的德军坦克兵随即被英军“维克斯”式7.7毫米重机枪撂倒。在德军装甲纵队四散奔逃之前,英军6磅反坦克炮已经击毁了16辆德军坦克。但是,英军阵地的位置也彻底暴露了。在德军炮兵的猛轰之下,英军开始出现伤亡。

看着阵地周围冒着黑烟的德军坦克,英军反坦克炮兵们都很兴奋,而特纳中校却在担忧。他们的任务是为英军第24装甲旅建立前进基地,为什么英军坦克到现在还没出现?

7时30分,在特纳中校望向后方阵地的望远镜中,终于升起了盼望已久的沙尘,那是英军第47皇家坦克团正在赶来。然而,英军援兵一露面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大打出手,坦克部队将特纳中校的阵地误认成了德军阵地,并且向其开火。英军第2步兵营的情报官杰克·温透中尉,驾驶1辆“布伦”式机枪装甲车,试图与英军坦克进行联系,但是遭到了友军与德军的双重夹击,寸步难行!结果,直到阵地上的6磅反坦克炮击毁了几辆迫近的德军坦克,英军坦克才发现闹了乌龙。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英军的6磅反坦克炮传奇,比“意大利炮”还猛

▲沙漠中如鱼得水的“布伦”式机枪装甲车

坦克部队的出现并没有减轻特纳中校的压力,这些大家伙反而招致了更密集的德军火力。9时,在损失了5辆M4“谢尔曼”式中型坦克之后,英军第47皇家坦克团不得不撤退到了山岭后方。德意军重整旗鼓,同时向英军反坦克炮和英军坦克发起了进攻。德军坦克直插英军反坦克炮阵地和英军坦克之间,企图消灭躲在山岭后的英军坦克。意军M14/41式中型坦克集群则从西南方牵制和压制英军反坦克炮阵地。特纳中校调集2门6磅反坦克炮向侧翼增援。英军反坦克炮兵冒着德军的炮火,在松软的沙地上艰难地推着6磅反坦克炮转移阵地。这2门6磅反坦克炮刚刚击毁了4辆坦克,其他的意军坦克就撒腿跑了。“猪队友”的逃之夭夭,导致穿插于英军反坦克炮和英军坦克之间的德军坦克遭到了两面夹击。在损失了8辆坦克之后,德军装甲兵只好大骂着靠不住的意大利人,悻悻撤退。

战至11时,英军阵地上的19门6磅反坦克炮还剩13门。特纳中校用3辆“布伦”式机枪装甲车将绝大多数伤兵送回了后方。曾于早晨撤出的皮尔森少校看着前方的战事干着急,他一度试图率领运输队的士兵增援特纳中校的阵地,但德军炽热的火力使他们的希望化成了泡影。

13时,意军坦克再次席卷而来。这次,意军的进攻就要坚定得多了,几乎是不顾伤亡地向前推进。迎战意军坦克的,只有由查尔斯·卡利斯坦中士操纵的6磅反坦克炮。反坦克炮兵的伤亡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特纳中校主动担任装填手。在550米的距离上,他们接连发射的穿甲弹,将6辆意军坦克打成了碎片。

此刻,这门6磅反坦克炮只剩2发穿甲弹了,2名士兵冒着意军机枪的子弹,匍匐着去取炮弹。汤姆斯中尉奋不顾身,跳上1辆吉普车,疯狂地穿越意军机枪的火线,带回了4箱炮弹,但是吉普车也被打着了火。炮弹一运到“狙击”据点,特纳中校便不顾炮弹引爆的危险,带领官兵冲向火焰熊熊的的吉普车,争分夺秒地卸载弹药。这时候,特纳中校的钢盔被一枚弹片击穿,导致头部受伤,他只好躺在灌木丛后面观战。很快,获得补给的英军炮兵便打出了一个小高潮,卡利斯坦中士操纵6磅反坦克炮发射了3发穿甲弹,弹无虚发地击毁了3辆意军坦克。特纳中校激动地高喊:“三连击!干得漂亮!”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英军的6磅反坦克炮传奇,比“意大利炮”还猛

▲表现“狙击”行动的美术作品,这一幕正是汤姆斯中尉从起火的吉普车上运回弹药箱的场景。距离英军6磅反坦克炮最近的坦克就是被击毁的德军4号F2式中型坦克,远处战壕中有使用“布伦”式7.7毫米轻机枪的英军步兵。

在距离英军阵地180米的位置,意军坦克的攻势像撞到礁石的潮水一样退去了。在作战的间隙,卡利斯坦中士在那辆燃烧的吉普车上放了个水壶,做了一件所有英国士兵该做的事情——沏了杯茶。特纳中校的头部得到了包扎,由于伤势太重,他出现了幻觉,士兵们将其抬进了指挥掩体。阵地上的英军军官非死即伤,阵地的部分地段仅仅是由高级军士在指挥。英军第24装甲旅没能在这里建立前进基地,特纳中校所部就应该撤退了,继续坚持下去没有任何意义。然而,英军第1装甲师需要保存坦克应对后续德军部队,根本没有多余的坦克来掩护第2步兵营的撤退。

麻烦接踵而来。此时,英军第2装甲旅向英军阵地东北方向机动,英军野战炮兵又将这个反坦克炮阵地当成了德军。野战炮兵的炮击让兵力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第2步兵营又平添不少的伤亡,好在野战炮兵很快也意识到自己在误伤友军,停止了炮击。

17时,西方又出现了2支德军装甲纵队,向英军第2装甲旅推进。新出现的德军坦克似乎完全不知道刚刚发生过什么,依然大摇大摆地从英军反坦克炮阵地周围经过。英军第239反坦克炮连仅剩的4门6磅反坦克炮,一直等到这些愣头愣脑的德军坦克进入180米以内才开火。暴露无遗的侧面装甲给德军坦克造成了灾难性的毁灭后果。在穿甲弹风暴中幸存下来的德军坦克转过车身,准备用厚实的正面迎击英军6磅反坦克炮,结果侧面装甲又暴露给了英军第2装甲旅。左右为难的德军在撤退之前,派出15辆坦克对英军反坦克炮阵地发起最后的冲锋,进攻的方向是英军第2步兵营的A连。此时的A连只剩3门6磅反坦克炮,每门炮只有10发穿甲弹了。英军反坦克炮兵只能像狙击手那样,沉着冷静地逐个射杀目标,一发炮弹消灭一辆坦克。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英军的6磅反坦克炮传奇,比“意大利炮”还猛

▲1942年10月29日,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的英军6磅反坦克炮。

德军坦克喷吐着火舌,履带卷起沙尘,隆隆地压向英军阵地。距离只有180米了,6磅反坦克炮的穿甲弹“轰”地一声飞出炮膛,4辆德军坦克停止不动,黑烟滚滚。

距离只有90米了。“开火!”口干舌燥的英军反坦克炮兵班长声嘶力竭地喊道。转瞬之间,又击毁了2辆德军坦克。德军坦克的攻势终于瓦解了,剩下的坦克慌忙撤到了730米以外,但一直不停地向英军阵地开炮,直到天黑。此时,英军每门6磅反坦克炮剩下的炮弹只有3发了。

23时,特纳中校所部接到了撤退的命令。英军将全部伤兵抬上了仅剩的3辆吉普车和6辆“布伦”式机枪装甲车。在“狙击”行动中,特纳中校所部伤亡76人,损失“布伦”式机枪装甲车与8辆吉普车。到达阵地时的19门6磅反坦克炮,撤出时只带回了1门。这门6磅反坦克炮隶属于英军第239反坦克炮连。其他的6磅反坦克炮要么被击毁,要么已经无法继续使用。出发时的300多名官兵,有200多人回到了己方战线。

英军凭借这19门6磅反坦克炮,挡住了德意军90多辆坦克装甲战斗车辆潮水般的轮番冲击。战斗从1000米打到27米,英军第239反坦克炮连的布林克斯军士甚至宣称在1600米的距离上击毁了德军的1辆4号中型坦克。“狙击”据点周围散布着60多辆坦克装甲战斗车辆的残骸,除了其中的7辆坦克残骸为英军坦克之外,其余全部是德军和意军留下的。损失于英军6磅反坦克炮的德意军坦克约为52至57辆;其中,有21辆德军坦克(包括宝贵的4辆F2式中型坦克和3号L式中型坦克)和5辆自行火炮被彻底击毁,无法修复;意军有11辆坦克彻底损毁,无法修复;还有15至20辆坦克被6磅反坦克炮打瘫或击伤,最终被德军回收。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英军的6磅反坦克炮传奇,比“意大利炮”还猛

▲在北非战场上,英军缴获的意军M14/41式中型坦克,对英军6磅反坦克炮来说,这种坦克就是活靶子。

返回己方阵地的英军官兵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嘉奖。作为“狙击”行动的最高指挥官,特纳中校获得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第2步兵营营属反坦克炮连连长托马斯·博德少校获得了优异服务勋章,查尔斯·卡利斯坦中士获得了优异功勋勋章。

纵观全场,用外形低矮的反坦克炮打垮敌军的坦克进攻,英军反坦克炮兵几乎使用一直以来德军最为擅长的战术打败了德军。英军反坦克炮兵完全没有德军反坦克炮兵那样充足的时间,可以布设精致的反坦克炮阵地构成反坦克陷阱,一切都是在仓促中进行的。同时,英军反坦克炮并不是像德军反坦克炮那样组成一道“屏障”,而是构成了刺猬般的圆形据点。这种战术无法像德军那样构成方向较为集中的火力。然而,英军却成功地发扬了新战术——将反坦克炮兵前出,置于敌军装甲集群阵地当中,诱使敌军坦克反复撞向英军反坦克炮的坚固阵地,从而达到消耗敌军坦克的目的。“狙击”据点的战斗至少证明了:英军反坦克炮完全有能力与德军坦克抗衡,甚至可以在险恶的环境条件下打赢以少敌多的战斗。

对这场碰了硬钉子的战斗,“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无可奈何地评述道:

“一阵致命的英军炮火射入了我军阵型中,极为强大的英军反坦克炮阵地瞬间就瓦解了我军的攻势,其主要的炮火来自于掘壕固守的反坦克炮,以及许多的坦克——因此我军很快被迫停止进攻。我军的损失非常大,不得不进行撤退。以坦克进攻敌军严阵以待的阵地,几乎不可能成功,但我们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英军的6磅反坦克炮传奇,比“意大利炮”还猛

▲隆美尔在这一战中吃足了苦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