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製造業,一味看重互聯網,是人類走上了一條彎路

忽視製造業,看重互聯網,我們人類錯了嗎?

不是我說的,而是“硅谷大佬”彼得蒂爾這麼想。

他在互聯網領域賺了幾十億美元,卻對眼下的互聯網心生厭倦。

忽視製造業,一味看重互聯網,是人類走上了一條彎路

彼得蒂爾,1998年聯合創辦了 PayPal,並在 2002年以 15億美元出售給 eBay。好大的第一桶金。

他還是 Facebook 的早期投資人,曾在2004年時給 Facebook 50萬美元的投資資金。到 2012年Facebook 上市他已經變現了約 6.3億美元。在 8年間,他的 50萬美元投資成了驚人的近 11億美元。

作為一個靠互聯網起家的人,他對目前人類在互聯網上的過分投入,感到不滿。

他說:“我們想要飛行的汽車,結果卻得到了140個字符。”

並不是互聯網技術沒有價值,而是相對於更激動人心的事業來說,目前的變化只是增量性的“水平”變化,而非革命性的“垂直”變化。

他的《從0到1》這本書裡進行過解釋:“如果你有一臺打字機,你打出100個字,這就是水平性的進步,如果你有一臺打字機,又開發出了一款文字處理器,那麼你取得的就是垂直性的進步。”

他的觀察,不只適用於美國的互聯網,中國也是如此。

忽視製造業,一味看重互聯網,是人類走上了一條彎路

很多95後、00後年輕人,對未來工作的想象,更多是直播網紅、電子遊戲比賽選手,或是各種互聯網公司的崗位。而製造業,一個從物質層面改變世界的根本力量,被當做了過時落伍的領域。

這樣下去,不僅製造業很難發展,人類的福祉從根本上也很難增加。

中國近三十年的發展,製造業功不可沒,可是最近十年互聯網的各種造富故事完全掩蓋了製造業的光芒。

我們看到外賣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如果沒有化肥、農業機械、卡車等無數製造業創造的產品作為基礎,我們的外賣菜單裡,可能只有100元一根的玉米或紅薯。

最近紅火熱鬧的雙十一,當然也是如此。

忽視製造業,一味看重互聯網,是人類走上了一條彎路

2017年國家教委、人社部、工信部聯合印發《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規劃指出2015年十大製造行業總人數3206萬,2025年需求6192萬,人才缺口2986萬。

年輕人,不願意去製造業,根本原因還在於未來的發展空間。

要改變這種現狀,繼續提高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力,最好的方式是將製造業進行升級,未來全面進入工業4.0時代。

工業1.0是蒸汽機時代,工業2.0是電氣化時代,工業3.0是信息化時代,工業4.0則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