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與馬金鳳、閻立品的師徒情

梅蘭芳大師在上世紀50年代收了兩個唱豫劇的徒弟,一個是閻立品,另一個是馬金鳳。為什麼他看中這兩個唱豫劇的演員?因為她們兩個的嗓音不溫不火,做派端莊大方,最接近京劇的演唱風格。同時在用氣、發聲、吐字、歸韻等各個方面,也都與京劇旦行有許多相似之處。正因為如此,梅蘭芳大師慧眼獨識,把她倆收為自己的弟子。

梅蘭芳與馬金鳳、閻立品的師徒情

(一)梅蘭芳與閻立品

新中國成立後,閻立品加入了商丘豫劇團,曾帶著《洛陽橋》和《女貞花》等戲趕往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演出。她在豫劇演員中獨具的藝術特點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評,她的藝術也受到了梅大師的關注。1953年冬,閻立品在商丘戲院唱戲時,梅大師的秘書特地趕往後臺,對她說梅大師很欣賞她的藝術,想看她的戲。

1954年1月,閻立品到天津做巡迴演出,梅蘭芳看了戲高興地說:“這是地方戲中少有的閨門旦。”第二天,梅蘭芳派人把閻立品接到住處,與田漢、張庚一起接見了閻立品。梅先生的秘書告訴閻立品:“梅先生看了你的演出,很高興,要收你這個學生,你樂意嗎?”閻立品做夢也沒有想到有這麼好的事,含著淚水拜了師。梅先生鼓勵她說:“你演戲有內在感情,臉上變化快,水袖功很出色,你專攻閨門旦大有希望。” 梅先生非常重視這位刻苦勤奮的學生,經常給她說戲傳藝,當年梅大師也正在天津演出,讓她看了自己的《宇宙鋒》,並系統地給她講述了《宇宙鋒》的角色創造和表演技巧,使閻立品得到很大教益。

同年跟隨梅大師回到北京,決定收閻立品為徒,梅先生對田漢等人說:“我今天收了兩個好學生,都別走了,我請客慶賀!”當天晚上梅大師收閻立品和評劇名演員新鳳霞為弟子,這是他第一次收地方戲演員為徒。後來她又陪梅大師去上海演出,其間也受到大師的指教,並在梅大師的幫助下,在上海灌製了《蝴蝶杯》唱片。

1955年閻立品調到洛陽市五月劇社,後改洛陽市豫劇二團。同年,閻立品到北京為梅大師慶祝生日,梅先生在家裡給閻立品說戲以後,把自己心愛的一頂鳳冠送給了她。這是一頂非常珍貴的點翠鳳冠,閻立品手捧鳳冠,含淚發誓說:“老師,我決不辜負您!”在梅先生的指點下,閻立品開始主工閨門旦,同時對豫劇閨門旦的劇目進行研究整理。在梅先生的指點下,閻立品在表演、化裝等方面都有了一個新的飛躍,同時唱腔也有了新的變化。

1957年在西安演出時,恰逢大師也在西安,師徒兩人見面時,聽到閻立品移植了《盤夫索夫》及《碧玉簪》後,大師大加讚揚,還答應教她《遊園驚夢》,但不久她被錯劃成“右派”,後來梅先生逝世時她也沒有去北京奔喪,這一次見面成了他們師徒的訣別。 

閻立品專心致志地研究、探索梅派藝術,特別著重學習梅先生深入淺出的表演方法和藏而不露、耐人尋味的演出風範。閻立品從京劇中學到不少東西,始終未忘大師的教誨,直到1985年她還準備移植大師的《鳳還巢》,但未能如願。

(二) 梅蘭芳與馬金鳳

 1954年元旦,馬金鳳在上海曙光劇場演出,下午6點多鐘,早已化好妝的她正在後臺溫戲,突然有人跑來悄悄告訴她:“梅蘭芳先生要來看你的戲咧。”

馬金鳳又高興,又有些心跳。心想,俺這個河南“土包子”來大上海演出“土”戲,怎勞梅先生的大駕來看戲呢?一想到臺下坐著大師,馬金鳳就非常緊張。梅先生事先就想到了這一層,派人到劇團捎話兒:“叫金鳳同志不要怕,我們都是演穆桂英的嘛!我也是來學習的。”

梅蘭芳與馬金鳳、閻立品的師徒情

原來,馬金鳳來上海時,梅蘭芳正在這裡休假。有一天,他在街頭看到一張海報,上面寫著“馬金鳳主演《穆桂英掛帥》”,他為之驚訝。因為他演過許多穆桂英戲,如《槍挑穆天王》、《穆柯寨》等,但從沒有聽說過《掛帥》這出戏。於是請秘書幫他買了票,說:“咱們要看看穆桂英是怎樣掛帥的!”梅先生看這出戏時全神貫注,很少同別人講話,也不輕易鼓掌。但當看到穆桂英在金鼓齊鳴、帥旗飄揚的場面中,戎裝登上河東楊家點將臺,激昂高唱:“……誰料到我五十三歲又管三軍”,他帶頭長時間地鼓掌,並對秘書說:“好,好戲!”戲罷,梅先生來到舞臺合影留念,馬金鳳像個天真的孩子對梅先生說:“您老來看戲,把我嚇壞了,戲沒演好。”

“好!好!你的演出給我開了眼界!”梅先生風趣地說,“我演了一輩子小穆桂英,沒有演過老穆桂英。這個戲只有你們豫劇裡才有。我與穆桂英做了40年的朋友,還不知道她晚年有重新掛帥的故事呢!”

當馬金鳳請求指教時,梅先生笑著說:“你演得好,嗓子好。你的這些特點,著實我來不了。戲中有段唱,一唱七八十句,很動人,我們京劇就來不了。如果京劇搬來這段唱,會唱個把鐘頭的,那就把觀眾唱困了。”

翌日,梅先生又來看了一次《掛帥》,第三天又看了《樊梨花徵西》,第四天看了《二度梅》。在此之後,梅先生的秘書把馬金鳳和劇團其他主要演員請到梅家做客。馬金鳳一行到了上海梅宅,受到了梅先生的熱情接待。秘書說:“先生看了《掛帥》這出戏,興奮得一夜沒睡好覺呢。”

梅先生說:“我怎麼能不興奮呢?想不到地方戲有這麼好的節目,特別是《掛帥》這出戏,題材新鮮,我雖與穆桂英相處了幾十年,她老年時代的戲我還沒看到過呢!這出戏值得京劇借鑑。”

為了更好地扶植這出戏, 梅先生幫助馬金鳳提出了幾條加工整理的意見。他認為,地方戲服裝不是太講究,這個問題要研究。他說:“穆桂英是辭職還鄉的,不是被革職,所以在服飾上不能按一般青衣處理。她當時已年過半百,要穿團花紫紅色的‘對帔’,加‘潮水’,才能說明人物的性格,‘頭面’要戴藍‘點翠頭面’。”馬金鳳當即在上海就按梅先生的建議訂做了新的服裝。

梅先生又問馬金鳳:“你練過水袖沒有?”馬金鳳回答說:“俺河南老師沒有教過。”梅先生笑了:“地方戲可能不注意水袖功,你在表演時水袖上沒有功夫,我光給你說也不解決問題。現在程硯秋先生正在上海演出《荒山淚》,建議你去看看,他的水袖功夫很好,你看了會受到啟發的。”

在談到戲曲演員的眼神時,梅先生指點馬金鳳:“你在眼神方面要下工夫,你的眼神用得還不夠,許多地方要用眼神來表達穆桂英掛帥時的心情。但眼神要用得適當、嚴肅,不要輕飄。”梅先生對於臺步要求是很嚴格的,他很注意馬金鳳的臺步,直率地說:“你的臺步,走起來有點亂,還不夠規矩。穆桂英雖然年近花甲,但一輩子戎馬生涯,因此臺步要把老元帥的武將氣質表現出來……”

1957年秋天,梅先生來洛陽又看了馬金鳳的演出,對她在藝術上的進步非常滿意。兩年後,梅先生親自把這出優秀的河南地方戲移植為京劇《穆桂英掛帥》,並親自主演穆桂英,轟動了國內外,成為解放以後梅先生的第一個得意之作。

最使馬金鳳感動的,是梅先生請她看程硯秋《荒山淚》的事。當時馬金鳳聽了梅先生的建議,非常想看這出戏,但戲票難買,她又不好意思開口。梅先生讓秘書送來了票,並叮囑馬金鳳:“一定要爭取看程先生的戲!”馬金鳳坐在上海人民劇場觀看《荒山淚》,程硯秋舞的水袖感動著她,梅先生的苦心更感動著她……

1956年《掛帥》劇組晉京彙報演出時,一炮而紅,馬金鳳被譽為“洛陽牡丹”,該劇也被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為舞臺藝術片。此後不久,馬金鳳被梅蘭芳收為弟子。

馬金鳳至今還和梅葆玖保持了親密的師姐弟關係,他們京劇、豫劇雙下鍋,多次在舞臺上演出晚會性質的《穆桂英掛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