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550元,這是一張數碼紋樣圖的售賣價格,可用於商業包裝設計和廣告設計中。

它來自中國第一家線上紋樣博物館—紋藏。

2019年,它的首個紋樣庫“中國西南紋樣庫”正式上線,售賣包含了400組取材自西南民族服飾的數碼紋樣。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紋樣作品有版權嗎?誰會買?紋樣要如何使用?最關鍵的是,蒐集紋樣真的能夠“變現”嗎?

紋藏的上線,引起了關注者的重重疑問。

在很多人看來,傳統紋樣是民間和歷史的智慧,紋藏憑什麼可以將其佔為己有,進行紋樣出售呢?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實際上,紋藏出售的紋樣作品是經過整理、重構、演繹、加工的矢量紋樣設計作品,並在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了版權登記。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就像黑體字和方正黑體字相比較,前者來源於活字印刷,是人類的財富,並沒有版權歸屬。但方正黑體是在此基礎上整理、再設計的,它就具有了自己的版權。”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其實,紋藏的紋樣作品和人們平常看到的紋樣的確不太一樣。如紋樣一般繪刻在瓷器、織繡在服裝上,通常在人們眼中都是立體的,紋藏將這種紋樣做成了具有精準的數字化平面設計。

紋樣一般都是手藝人人工勞作,會有不對稱、錯漏或者褪色等問題,都需要在進行數字化創作時得到修正和還原。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例如三江侗族“娃崽揹帶”的“蓋”,用於蓋住小孩的頭部以防寒冷,紋樣精美絕倫。紋藏要耗時整整1周,以平均每天不低於10個小時的工作強度完成勾勒和填色,才能將它從一件頭蓋變為一幅完整的數字圖案。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這中間需要不可缺少的“7步”:

第1步,拍攝紋樣資料;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第2步,整理文字與標籤信息,如紋樣名稱、含義;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第3步,對紋樣進行圖形化拆解,進行圖案學再設計;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第4步,用電腦繪製出數字化的紋樣,使其能夠在任何布料或材質上使用;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第5步,產品質檢,完成線條、色彩、文件的檢查;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第6步,入庫錄入;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根據這些步驟,紋樣完成了數字化“變身”,填充到中國紋樣線上博物館,等待設計師將其放在全新的器物上綻放。

他做了林徽因想做的事情

201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翻譯再版了英國藝術家歐文·瓊斯在19世紀繪製的紋樣書《中國紋樣》。

這本書上架之際,正值《秘密花園》塗色書流行於世。也許是受到後者影響,此書附帶了24幅紋樣的素色線描圖供給讀者填塗。

發行期間,也用上了“成為證明中國古人也玩塗色且玩得很好的絕佳案例”等句作為宣傳語。並且,歐文·瓊斯在書中對於中國紋樣只給出了對紋樣的簡單美學評論,對其中的民族寓意卻隻字未提。

這些遺憾與不足,化作讀者的一聲感嘆:“如果能有一個蒐集傳統紋樣的網站就好了。”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集合、整理、繪製中國民族的紋樣,這些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很早就提出的構想,但因為種種原因他們沒能做,我也算繼承遺志了。”

創辦“紋藏”的清穗出生於廣西一個偏遠的壯族村寨,作為一名壯族設計師,在挖掘壯錦文化用於設計的同時,他意識到,不僅僅是壯族的紋樣,中國各個民族的紋樣都可以用於現代設計,也都應該得到梳理。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紋藏團隊本來是一個採風興趣小組,團隊裡包括攝影師、畫家、設計師、驢友,希望能夠在前往西南山區的採風中得到更多的創作靈感。

最華麗精緻的紋樣往往都是村民的珍藏,多在陪嫁或祖傳的珍貴物件上,不願意拿出來售賣。得知清穗只是用於拍照而非收藏,村民反而樂意展示。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收集的資料越多,清穗出現了越多的疑問:“這些老物件這麼漂亮,但該怎麼使用在藝術創作上呢?”

困惑之際,清穗想到了手寫信。

“手寫信是一件充滿了感情的物件,那畢昇為什麼還要發明活字印刷呢?正是因為印刷能讓信息更快速地使用和傳遞。紋樣也必須要從田間地頭和裙邊袖口的物件上剝離出來,成為一種素材、一種工具,設計師才能自由地創作使用。”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於是,清穗開始對紋樣進行了再設計,依靠設計學的修養,將原本立體存在於器物上的紋樣

轉化為平面設計圖。

歷經5年,紋藏團隊深入南方4省區(雲、貴、桂、粵),走過百餘個自然村落,尋訪壯、侗、苗、瑤等13個民族及支系,行程長達數千公里,最終完成收集整理300組紋樣圖案,形成了自己的西南地區紋樣庫。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紋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國的紋樣承載著對生活的美好期盼與祝福,大到龍鳳,小到花草,都有其背後的歷史淵源和意義。單蒐集圖案是不夠的,要梳理紋樣,還必須瞭解每個紋樣的名稱、地域、時期、民族、起源和用途。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紋樣庫裡的紋樣大部分都有文字介紹,我們根據少數民族村民口口相傳的含義,再與文獻資料相對應,保留其神話和傳說的民俗部分,得出儘可能正確的考察。”

對於清穗來說,紋樣需要結合其意義進行使用,蒐集過程都是苦功夫,但積累出來的正是設計的柱石。

美美與共,方能天下大同。

仍有可為和無可奈何

自從西南紋樣庫上線以來,清穗的一天不可謂不忙碌。

“今天又簽了8個合同。”這似乎是每個企業家最樂意見到的事情,清穗的情緒卻沒有想象中那樣高亢。

最現實的難題就是合同多、利潤少。大部分客戶只需要2~4張紋樣,而團隊繪製一張數字紋樣圖的平均工作時長為30個小時。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還不夠發工資。”清穗苦笑著說。

並且,清穗在短時間內也沒有足夠的信心能遇到好的投資方入駐。線上紋樣博物館尋找紋樣的前期投入很大,一個西南紋樣庫就花了5年時間,中國有待梳理的紋樣如同瀚海星辰。這些都不被追求短期回報的投資方所看好。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好在面臨重重難關仍有可為之處。

今年6月,紋藏在多個社交、設計平臺發出了尋找“紋藏行者”的徵集令,“紋藏行者”可以是非遺傳承人、學者、民間收藏家,甚至沒有基礎的“小白”。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我們把‘紋藏行者’拉到一個微信群裡,他們可以一起學習、展開田野調查,完成我們制定的紋樣信息填寫表,獲得相關費用。”清穗說,紋藏行者目前只有十來位,但他們每個人的研究都彌足珍貴。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面對大小未知的中國紋樣市場,清穗找到了博物館作為當下的“變現渠道”。

“博物館也需要梳理館藏文物的紋樣,以此用於博物館IP開發。我們團隊就可以利用經驗和特長與其合作。”他坦承自己目前簽訂的一大部分合同都是與博物館合作,“但我仍然看好品牌的文創產品端,這才應該是中國最大的紋樣市場。”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在嘗試和一些品牌合作之後,清穗意識到了問題。

“紋藏的紋樣是平面的,它需要設計師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不同的材質和不同的形狀上去發揮。但很多設計師只平面地拼貼上去,同時品牌商也缺乏對紋樣的自信。”

這讓清穗有些無可奈何。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2019年9月,紋藏將攜手國內外70多名設計師,在北京設計週上展出他們對紋樣的使用和探索的成果。

紋樣上線的背後是巨大的民族產品設計需求,包括了平面海報、文創商品、產品包裝。

一旦在相對信息化較為落後的紋樣設計中,用高度信息化推動它的發展,未來民族產品的消費體量將會進一步增加,越來越多的非遺和工藝品將會成為商家拼取競爭力的發力點。

走過100個村落,耗時5年,歷經4省,他在尋找什麼?

至少,從開始行動起,紋藏已不再是失落在大山中的遺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