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顶山:盲人夫妻说书年赚2000元,最怕没活干


河南省鲁山县下汤镇乱石盘村,冯国营的父亲早年四肢残废,而他的母亲又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他的童年是在黑暗和焦虑中渡过。后来,负责照顾他们一家的大伯,身体也每况愈下,在他16岁的时候,大伯费尽辛苦给他找了一个拉弦子的师傅,出师以后开始赚钱补贴家用。

郑玉荣,36岁,是个苦命的女人,因为先天失明,从小被亲生父母抛弃,多亏养母收养,然而祸不单行,13岁时,养母也撒手人寰。无依无靠的她幸得一位说书艺人收留,学了说书的本领,四处奔走,勉强养活自己。

90年代的农村没有太多娱乐节目,盲人说书有不小的市场,不管是用钱还是粮食作为酬劳,拉的一手好弦子的冯国营在圈子里渐渐有了名气,和郑玉荣的几次配合演出,也让他们相互产生了好感。

两口子是看不到孩子的奖状的,图钉钉在土墙上并不牢靠,小朋友说其实他还有好几张奖状,都掉了,让大伯收拾起来了。冯国营小时候是他的大伯照顾养大的,现在,他们的大哥,又延续了这个家族传统。40多岁的大哥需要给他们做饭,洗衣服,自然也就耽误了终身大事。

儿子给妈妈端饭,尽管简单,已经外出说书数日的郑玉荣还是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她说:现在孩子还小,也还有人听说书,一定要多争取机会挣钱,让孩子们好好上学,将来做有用的人。冯国营说,我们夫妻看不到光明,除了说书没有任何其它技艺,加之社会发展说书收入下降,但只要我们不抱怨生活的苦难,相信生活的美好和坚持的力量,孩子总能有光明的未来。


距离村子不远的小河边,是他们夫妻俩练习说书的场所,哗啦啦的小河和一排排杨树,是他们忠实的听众,而他们的孩子,就成了眼睛。河边小路崎岖不平,他们把手搭在前面人的肩膀上,听着儿子的指挥,躲避灌木和石块。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郑玉荣很欣慰,女儿大了以后,能够帮助自己不少。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六岁的女儿已经会给妈妈烧水洗头,也许是家庭艰辛的磨砺,孩子们都像小大人一样懂事。

河南省鲁山县下汤镇乱石盘村的冯国营接到一个“写书”的机会,简单整理过之后,准备赶赴临县。初春时节阳光明媚,但对于他来说,36年来,阳光只是说书人无尽的想象,他触摸不到阳光的味道。“写书”,是当地盲人艺术家获得邀请的通用名词,表示着这趟外出表演,可能获得几百元的收入。


春节前后是说书人生意最好的时间,而实际上2017年的春节前后,两口子只拿到了2000多块钱,他们珍惜每一次“出书”的机会,因为过了这个黄金期,可能就要休息半年之久。2000多块钱对于一家子来说,也仅够油盐酱醋的花销罢了。郑玉荣最近没有找到活,去马街书会写书,也是无人问津。一家人的生活靠夫妻的低保,加上时有时无的说书收入,来养活一对子女,只能省吃俭用。他们一家的困难,更多的时候是靠爱心人的帮助。

随着时代演变,年轻靓丽的明星们成为了主角,说书戏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冯国营和郑玉荣尽管每日里不断演练,可是他们登台表演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说书班子里除了班主联系场子拿大头,不管是郑玉荣还是冯国营,一天的演出酬劳最多不过二百块钱。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郑玉荣很欣慰,女儿大了以后,能够帮助自己不少。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六岁的女儿已经会给妈妈烧水洗头,也许是家庭艰辛的磨砺,孩子们都像小大人一样懂事。

每一次表演回来,两个孩子都会早早等候在村口,相互牵引着回家,冯国营最大的希望就是两个孩子健康长大,虽说唱坠子书赚不到多少钱,冯国营说:希望两个孩子好好上学,将来上了大学参加工作,就可以回报社会!小兄妹两个也很争气,家里的一面土墙上曾经贴满了小兄妹的奖状,因为大哥结婚需要粉刷房子,弄坏了孩子们的奖状,妹妹大哭了一场,哥哥劝妹妹:以前的没有了没关系,今年过年咱俩比赛看谁拿的奖状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