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哭又笑的哲學家叔本華,他的性格與遺傳有關嗎?

【核心提示】叔本華說,性格決定命運,而人不能改變自己的性格。不管這句話是否適用別人,他本人的性格的確可以說與遺傳有關。

又哭又笑的哲學家叔本華,他的性格與遺傳有關嗎?


叔本華是最早起來反對黑格爾的哲學家。1820年起在柏林大學任不拿薪水的編外講師,為了與同校的哲學權威黑格爾唱對臺戲,他選擇與黑格爾相同的授課時間開課。但他根本不能動搖黑格爾如日中天的地位,他在柏林大學任教24個學期,開課時間還不足一學期,據說總共只有三個學生選他的課,最後不得不辭去教職,靠父親留下的遺產獨處著述並自費出版。

康德和叔本華是被王國維最早介紹到中國的西方哲學家,王國維說叔本華可愛不可信,康德可信不可愛。魯迅提到叔本華私生活的兩件事:一是他主張禁慾主義,死後卻在他的藏書夾頁中發現春藥藥方;二是他因租金的糾紛打傷房東,被罰付給房東60塔拉年金,鄰居死了,他在日記裡寫道:“老婦死,重負釋。”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說,叔本華從父親那裡繼承了3萬塔拉的遺產,這點罰金對他根本不是“重負”,由此可見叔本華的“不真誠”。不過,按叔本華自己的說法,哲學家不必是聖賢,聖賢也不必是哲學家。中國人說文人無行,西方文人也一樣,叔本華品行無大過,我們不必苛責他。

叔本華說,性格決定命運,而人不能改變自己的性格。不管這句話是否適用別人,他本人的性格的確可以說與遺傳有關。他的父親脾氣暴躁,但與叔本華感情篤厚,後患憂鬱症,在叔本華17歲那年自殺。叔本華的母親是小有名氣的作家,愛好交際,她在魏瑪家中的沙龍有歌德和浪漫主義者施萊格爾兄弟等文化名流參加。叔本華與母親關係很差,在一次激烈爭吵之後,母親把他趕出家門,叔本華擺出優雅的姿勢說:“夫人,我非常樂意。”叔本華繼承了父親憂鬱的性格而主張悲觀主義人生觀(他是繼斯多亞派之後為自殺作辯護的第一個哲學家)。他繼承了母親的文學天賦而成為第一個用流利散文表達獨特哲學思想的德國哲學家。他對德國古典哲學家艱澀難懂的文風極為反感,說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是“三個著名詭辯家”,他們的哲學是“瞎吹牛和江湖法術”。他尤其反對黑格爾,批判“黑格爾的所謂科學是一種故弄玄虛的神秘主義……用愚不可及的廢話來取代實際思想的偽科學”。這些以及在其他場合激烈攻擊“德國教授”的話,不應被理解為他因在大學失意而生嫉恨,而是他決意要用自己的體系取代黑格爾體系。

又哭又笑的哲學家叔本華,他的性格與遺傳有關嗎?

在德國哲學家中,叔本華唯一敬佩的人是康德,他自詡為康德哲學的忠實繼承者。不過以他的性格,不可能無條件地追隨任何人,他的體系和文風與康德大相徑庭,以致沒有人把他當做康德主義者。我們僅舉兩例,看他如何用笑和哭的分析代替康德繁難複雜的論證。

康德的體系是對感性/知性/理論理性/實踐理性(自由意志)的四重區分,叔本華把感性、理解力和意志結合起來,稱之為直觀,而把知性的概念思維和理論理性結合起來,稱之為概念;概念來自直觀,必須與直觀相吻合。如果不相吻合,人就會發笑。他說:“除此而外,笑再無其他根源;笑自身就正是這不相吻合的表現。”他把笑分為兩類:一是故意用一個概念包含兩個或多個不同的直觀,這是滑稽;二是把概念應用到行動中,出乎意外地發現概念與它所要概括的直觀不符合,這是憨傻。滑稽是故意的,憨傻是無心的,“把滑稽偽裝為憨傻就是宮廷弄臣和舞臺小丑的手法”,或者說,就是裝瘋賣傻的逗笑手法。憨傻的一種是迂腐,迂腐的特徵是“無時不仰仗理性,即經常從普遍概念、從規則規範出發”,在生活、藝術和倫理上,都拘謹地嚴守呆板的禮法,“當人們說‘教條主義者’、‘理論家’、‘學者’等等的時候,尤其是就政治事件說,意思就是指迂夫子”。滑稽的一種是俏皮話,就是硬把兩個極不相同的直觀壓入一個概念,即是中文的“一語雙關”,裝作或當真聽不懂雙關語意思的人也能逗笑,“因此重聽的人也能和傻子一樣提供笑料,低能的喜劇作家就用聾子代替傻子使人發笑”。

又哭又笑的哲學家叔本華,他的性格與遺傳有關嗎?

康德的“善良意志”沒有任何感情因素,道德的“絕對命令”是純粹理性的準則。而叔本華的倫理原則是同情。“同情”(Mitleid)的意思是“共(mit)苦(Leid)”,即把別人的痛苦當做自己的痛苦,同情的表現就是哭。叔本華說,哭和笑一樣是人有別於禽獸的表情,哭的原因不全是自己的肉體痛苦,甚至不是看到別人的痛苦,人在反省自己錯誤或想象他人苦難時也會哭。叔本華說:“哭是以愛的能力、同情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為前提的,所以容易哭的人既不是心腸硬的人,也不是沒有想象力的人。哭,甚至於往往被當做性格上一定程度的善看待。”讀到叔本華對笑和哭的分析,我們會覺得他是充滿情趣和同情心的人,他最後提倡的心如槁木的悲觀主義不過是他提倡“哲學應該保持沉默”的終極之處。

作者:趙敦華《叔本華:從笑與哭中入思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