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總是打賞金瓜子這金瓜子是咋來的

我們先要知道在古代,皇帝的權利至高無上,可是也不能肆意妄為,他行事要有法度。

尤其在清朝,國內矛盾尖銳,做事更要謹慎,若是激起民變,那全國都要亂了。

所以皇上對下面人是有功賞,有罪罰。

我們在電視劇裡經常看到有臣子因為立功,皇上都是有賞賜的,甚至會特地頒下聖旨,這既是褒獎,又是立牌,千金買馬骨,鼓勵臣下出力。

我們看看都賞賜什麼,金銀玉器,古玩字畫,綾羅綢緞,馬匹兵刃,可是誰見過有說,賞賜一把金瓜子的,沒有吧。

清朝皇帝总是打赏金瓜子这金瓜子是咋来的

其實古時候皇上賞賜是有講究的,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賞賜物品,不同的功勞又有不同的方式。

上面說的很多獎勵都是在頗為正式的場合,皇上用來收買人心的,而且這也不叫打賞,而是叫賞賜。

那什麼是打賞呢,我們現在都玩兒直播,看客給博主的禮物叫打賞。

所以打賞是在私下不是很正規的地方,或者是玩樂的地方進行的,用禮品表示鼓勵的行為叫打賞。

在清朝,那個時期可沒有微信支付寶啥的,沒法發紅包,只能用實物發放,可是在古代,金銀是主要貨幣,當然還有銅錢。

可是你能讓皇帝去撒銅錢,那不是自降身份,就跟現在一樣,同樣是撒錢,人家都是一百一百的撒,你去一角一角的撒,你好意思嗎。

其實在古代哪怕是那些高門大戶裡也極少用銅錢打賞的,我們看過電視都聽過,金豆子,銀豆子,尤其是古文小說中提到的銀裸子,這才是日常打賞的東西。

清朝皇帝总是打赏金瓜子这金瓜子是咋来的

對,為了顯示高人一等,其實就是為了面子,有權有勢的人打賞都是用金銀的,可是我們都知道金銀雖軟,可是分量不輕啊。

而且制式的金銀體積太大,夠危險,畢竟打賞不想送禮,要送到你手上,打賞當然是撒出去讓人搶才能讓他們覺得好啊。

但要是個大了,萬一扔出去再砸到個人,流了血豈不晦氣,又是還有什麼大人物,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一般情況下,他們都是把制式金銀弄碎了,但碎了不好看啊,於是就都融了,然後弄圓潤了,一個個跟豆子似的,這樣散出去,不禁顯得倍兒有面,還帶著方便。

而在宮中,皇帝也不可能只是打賞有功的人啊,能讓他高興的人也要賞賜啊,這時候可不適合在下個旨讓人從內務府調取了。

於是借鑑民間的做法,也弄碎了,好用也好攜帶,當然皇上這賞賜自然要大方,所以都用的金子。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也弄成豆子,方便是方便了,可跟下面人沒區別,這如何襯出皇上賞賜的珍貴,所以為了特立獨行,彰顯尊貴,就要換個造型。

據說當時皇宮製作間在製作時候完全不知道弄什麼樣子,這玩意做不好了肯定要被殺頭的。

所以幾個師傅坐在一起聊著怎麼弄,可乾坐著聊也容易困,就弄點什麼打發時間吧。

這種時候當然是嗑瓜子了,於是幾個人邊嗑瓜子邊商量。

不想有個人不小心把一把瓜子弄灑了,正好落到了旁邊化開的金水之中,幾個人趕緊收拾。

結果把瓜子撈出來一看,唉,這樣子不錯,於是按著瓜子的樣子弄了一批,送到皇帝手中。

皇帝一試這手感不錯,順手一撒,賞你們了,幾個師傅一陣撿,看這樣子挺好,皇帝就認可了。

於是這打賞的東西就這麼定成了金瓜子。

後來皇上身邊的太監總會掛著一個袋子,裡面就是皇帝打賞用金瓜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