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萊斯緣何淪落到“避難”?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這一週,玻利維亞總統埃沃·莫拉萊斯抵達墨西哥政治避難轟動拉美地區和世界,玻利維亞這一高原之國“變天”、莫拉萊斯何去何從引發國際輿論關注。

筆者第一次零距離見到莫拉萊斯還是13年前,剛剛當上總統的他來維也納出席歐盟—拉美國家首腦會議,當時成為了那次峰會的風頭人物。身穿黃黑色舊外套、梳著中分頭、不打領帶的莫拉萊斯在一眾西裝革履的領導人中頗為“扎眼”。更“扎眼”的是,他在發佈會上為其剛剛推出的、引發歐美輿論譁然的“國有化”戰略振臂發聲:對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實行國有化是“主權”問題,不容退讓。

其時,剛剛上臺的莫拉萊斯風頭正勁,記得筆者當時還寫了一篇題為《莫拉萊斯“大鬧”維也納》的文章,沒承想13年過去了,樣子看起來沒大變化的莫拉萊斯卻發生了翻天覆地之變化,令人無限感慨。在歷史的長河裡,13年是短暫的一瞬,但對一個政治領導人而言,13年絕對是一個漫長的角力賽。

時代大潮,潮起潮落,順潮則順當,逆潮則坎坷。莫拉萊斯能上臺執政得益於新世紀之初席捲拉美的左翼運動“粉紅浪潮”,一大批左翼政客紛紛贏得大選在拉美國家上臺執政。莫拉萊斯與委內瑞拉的查韋斯、巴西的盧拉被稱為拉美地區左翼運動的“三個火槍手”,旗幟鮮明地對美國說“不”,毫不猶疑地把目光關注到社會底層與土著居民(印第安人)。

與查韋斯、盧拉相比,莫拉萊斯顯得更加“草根”。莫拉萊斯出生於玻利維亞奧魯羅省一個貧苦印第安人家庭,從未上過大學,務農種植古柯(一種植物),也當過礦工、麵包工人和泥瓦匠。加入古柯種植者工會是莫拉萊斯的政治起點,並以此起家當選國會議員並組建“爭取社會主義運動黨”——以古柯農工會聯盟為主體的新興左翼政黨。2005年5月,“爭取社會主義運動黨”發動大規模示威遊行、罷工封路等抗議活動,反對國會頒佈新《石油天然氣法》和政府對外資開放油氣資源。同年12月,玻利維亞提前舉行大選,莫拉萊斯以超過半數的得票率獲勝,從而成為該國獨立後首位印第安原住民總統。原住民、支持古柯種植和反美是莫拉萊斯身上最顯著的三個標籤。

實事求是說,莫拉萊斯任內許多措施很得基層民眾的人心。莫拉萊斯上任後不久就削減了自己和內閣成員的工資,真正做到“布衣總統”。莫拉萊斯推動通過一項新憲法,賦予原住民和農民更多的自決權。莫拉萊斯的國有化措施並不極端,依舊保持市場友好政策吸引外國投資者。玻利維亞政府多年來大大增加了公共投資,擴大了醫療和教育的保障範圍。玻利維亞極端貧困的比例從2006年的38%下降到2018年的17%。

人們不禁會問,那麼莫拉萊斯為何會下臺呢?

當時代車輪步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末葉,拉美地區左翼運動呈現勢衰景象,查韋斯因病離世,盧拉及其接班人羅塞夫等一批領導人陷入貪腐醜聞,有的入獄,有的被彈劾,一些右翼政客紛紛上臺執政。因此,莫拉萊斯黯然離去不過是一眾左翼政客政治圖譜的新片段,只不過多了一些戲劇性色彩而已。

究其根源,以石油、天然氣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下跌侵蝕了拉美地區許多國家的經濟增長,由於沒有量力而行外加國家治理不善,左派政府實施的普惠式福利政策沒有堅實的財政資源支撐,一些國家經濟步入下行軌道,民生問題凸顯,民眾不滿導致左派的號召力不再如往日光鮮。

大選風波不斷與失去軍方支持是直接原因。今年10月,玻利維亞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官方投票結果顯示,莫拉萊斯可在第一輪選舉中直接勝出,但反對派指控莫拉萊斯陣營舞弊,拒絕承認選舉結果。美洲國家組織後來認定,大選中存在偽造簽名等造假行為,建議重新舉行大選。反對黨要求莫拉萊斯立即辭職,玻利維亞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警察總司令倒戈支持反對派後,莫拉萊斯只得出走墨西哥。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幕後“看不見的手”不容忽視。作為拉美反美聯盟中的代表性人物,莫拉萊斯與美國關係一直緊張,曾驅逐過美國大使,美國一直處心積慮要搞倒其政權。莫拉萊斯避難之際,白宮發表聲明支持反對派。

展望未來,玻利維亞政局前景不明,動盪是主旋律。玻利維亞參議院第二副議長、反對派成員珍尼娜·阿涅斯12日被反對派推舉為臨時政府領導人,她承諾儘快重新選舉。不過,重啟選舉之路不會一帆風順,圍繞下任最高選舉法院院長的人選,各派別間的相互爭鬥或將導致新一輪動盪,有可能演化成政治、經濟、社會危機相結合的複合性危機。至於莫拉萊斯本人,除非軍方改變立場,否則重回權力巔峰幾無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