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薪百萬到負債百萬,開一家民宿就夠了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提起民宿,文藝青年們大多可以侃侃而談,講故事,說情懷,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

對他們而言,民宿代表著詩與遠方,代表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代表著陶淵明式的田園生活和心靈的自由。

所以在他們想象中,民宿應該是這樣的:

從年薪百萬到負債百萬,開一家民宿就夠了

而開民宿的人平時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從年薪百萬到負債百萬,開一家民宿就夠了

而事實上,他們平時大概率可能是這樣的:

從年薪百萬到負債百萬,開一家民宿就夠了

甚至,這樣的:

從年薪百萬到負債百萬,開一家民宿就夠了

我的朋友曉鵬,就是這樣曾經無所畏懼地奔跑在民宿這條不歸路上。輾轉兩三年後,才發現讓情懷落地,比想象的要難得多

01

“那時我們有夢
關於文學,關於愛情
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曉鵬,男,29歲,上海人,原先是個營銷副總。

行業紅火的時候年薪也有百來萬,家裡底子也好,品味也不錯,厭倦了日復一日的地產工作,想放飛心靈。

於是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時節,辭了工作,賣了上海的一套房子,來到了心心念唸的大理洱海邊,雄心勃勃地想在民宿行業闖出一番天地來。

曉鵬的民宿請了圈內的小網紅設計師操刀,剛開業那陣子,也是紅火了一把,在洱海市場激起了一絲水花。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隨著開業熱潮的冷卻,在“房滿為患”的洱海,很快就被市場遺忘。後來,只有通過降價的方式才能吸引客人的注意。

半年後,入住率不到30%,寥寥二十條點評,裡面1/3是差評。

花如期在開,面朝大海的生活似乎也觸手可及,近千萬的成本回收卻遙遙無期。

那晚的洱海邊,我陪曉鵬喝酒聊天,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入民宿深似海。”

聽著海浪拍岸,彷彿是曉鵬夢碎的聲音。

02

很多人都有一個“民宿夢”,建一座夢想中的房子,過夢想中的生活。

其實許多開民宿的人,都是“門外漢”,沒有酒店或服務業相關經歷。

當民宿建成,情懷落地,

擺在眼前的問題,就變成了“如何存活下去”

畢竟,現在開民宿的投資也不小,總不能坐吃山空。

可是他們不懂運營,也不懂日常管理和服務,滿腔情懷,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

就像曉鵬,本以為開了民宿,就可以過上風花雪月的生活,平時就是喝喝茶、聊聊天。其實很多時候,都要他親自上陣,刷馬桶、扛行李、處理訂單......每天就像打仗一樣兵荒馬亂。

客人少了就開始焦慮生意,客人多了便累到懷疑人生。

關鍵是辛苦還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儘管有大牌設計師加持,但是眼前的客人依然日益稀少,入不敷出。

這才明白,民宿不只是漂亮的房子。除了漂亮的外表,還需要個性、銷售渠道、服務和體驗。

可惜等明白這些,已經虧不起了。苦苦支撐了一年多後,曉鵬不得不轉讓了店面,回到了上海。

讓情懷落地,是很多民宿主必須考慮的問題。

這一點,北京女孩楠楠就做得比較好。

03

楠楠,31歲,原為北京一家藝術學院的老師。

她從小喜歡讀書寫字,2013年的時候偶然開了個微信公眾號,開始每天不斷更。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兩三年下來,在圈內已是小有名氣。

很快有出版社找上門,結集成冊出書。由此結識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鏈接到了更多的資源。

除了寫作,她還擅長攝影,經常在公眾號上發一些自己的攝影作品,也給不少圈內好友拍過照。漸漸地,找她拍照的人也開始多了起來。

在粉絲的鼓勵下,她嘗試開了個線上的攝影培訓班,沒想到一年的培訓收入,竟然超過了幾年的工資收入。

待時間成熟,她辭了學校的工作,和一個酒店業的朋友攜手奔向莫干山,去開了家精品民宿。

她負責推廣和外聯接待,朋友負責日常管理和經營,兩人配合得很好,民宿的入住率持續穩定在80%左右。

如今,她的生活大致一分為三,白天打理民宿,晚上用來寫作,每月還要外出幾次給客戶攝影,過得不亦樂乎。

04

那天,我和曉鶴向楠楠討教如何做好民宿。

楠楠從以下三個方面為我們做了詳細的解讀。

第一,選址至關重要,幾乎佔了60%。

她選擇莫干山,是進行深度的考察,從區位、風景、交通、人流量等多重維度考察,才和朋友定址的。

大家都知道,莫干山的民宿很火爆,莫干山的形象和民宿已經互為標籤,對大多數遊客而言,就像大閘蟹之於陽澄湖。

莫干山民宿已達到1000餘家,但稱得上精品民宿的僅有16家。一線民宿的房價平時是1000起,週末、節假日價格在1500至2000元,單價最高可達6000元。

即便如此,價格如此高昂的莫干山精品民宿的入住率都在60%以上,每逢節假日更是一房難尋。

經過調研,她和朋友認為,在這種市場大趨勢下,只要做好產品,做出特色,就佔有了地利的先機。

第二,硬件很重要,但沒有民宿主人重要。

她堅持認為,民宿在“民”,不在“宿”。

民宿,終究是一種時間美學,承載著民宿主人的情懷和故事。“如家”的住宿環境,“主題”式的裝修風格,以及主人的熱情好客是民宿的一體三面。

而很多初涉民宿業的民宿主,完全以純消費者的角度衡量,直接按照標準化酒店照搬,完全違背了民宿最初的願景。

客人憑什麼願意支付超過正常水平的價格住進民宿,而不是選擇五星級豪華酒店?拼硬件、軟件拼不過索菲特、喜來登等豪華五星級酒店,拼價格也拼不過漢庭、如家等經濟型酒店。

多數客人選擇民宿,就是為了體驗酒店沒有的生活情趣,要讓客人感受到民宿主人的人情味以及家的歸屬感。

而目前民宿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同質化趨勢,那些和酒店無差別的民宿,何以動人,人家為什麼要來你這邊入住?

民宿要具有設計感和個性,已經是現代民宿轉型的一個重點。

楠楠對莫干山的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興趣,並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所以在民宿改造設計時定位明確,融入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和特色,甚至細化到了每一間房間,都是一個展示平臺。

第三,情懷是民宿的靈魂,很重要卻不是唯一重要的。

民宿,歸根結底是一門生意,生意的本質是盈利,空談情懷不能變現。

有一些民宿主懷揣著夢想不計成本,導致建造成本過高,回本期太長,為失敗埋下了因子。

在盈利模式上,很多民宿主連基本的定價、渠道運營、服務體系都搞不清。這在粗放式生長的民宿早期時代,或許還能僥倖存活。

而在民宿業日趨規範的今天,運營能力是制勝關鍵。

這方面,楠楠和她的合作伙伴天然互補。

她自身的作家和攝影師的雙重網紅身份,賦予民宿與眾不同的靈魂

更重要的是,她還懂新媒體,藉助自己和圈內朋友的公眾號,各位短租平臺App,把自己的故事推廣出去,和粉絲形成良性互動。

有一些粉絲和團體會慕名而來,也有客人住宿以後,覺得確實很有特色,主動發朋友圈幫她打Call,雪球越滾越大。

而她的合作伙伴曾是華住集團的中層管理,深諳酒店業的服務管理,帶給客人很好的服務和體驗。

她們培訓的管家,在專業服務的同時,也給客人一種親切自在的感覺,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楠楠以理性之名,滋養著感性的夢想。

這才是一個文藝青年終極的夢想。

05

民宿是時代發展下,人們對於多元化,以及用戶個性化需求的產物。

現存的民宿,有以麗江民宿為代表的故事性主人文化(這也是民宿的起源);以德清莫干山景區為依託自成一脈的洋家樂;以逃離北上廣解壓為目標的雅文化民宿;當然還有杭州、浙江一帶興起的採摘農莊、茶館一類農家樂的轉型民宿。

相比傳統酒店,民宿更加個性化、時尚化、自由化,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多樣化的旅遊住宿需求,因而愈來愈受到遊客的喜愛。

在民宿的上半場,民宿是個新鮮事物,用好奇心解決引流問題可謂事半功倍。當解決掉“行業認知”之後,就需要回歸到“價值認知”,讓用戶真正體會到民宿的內在價值。

而這一塊,不少民宿明顯慢了半拍。

如今,傳統民宿已經過了新品的階段,逐漸從跟風轉入過剩,民宿泡沫開始催生。

據統計,如今我國民宿客棧總量已達到21萬家左右,但絕大部分的民宿虧損甚至倒閉。

甚至在“十一”長假期間,網曝有些網紅客棧每天花千元左右“刷單”,遊客選擇民宿的最重要的參考依據,就是訂單數量和評價內容,而這些都可以“刷”出來。

而另一方面,還有一部分民宿,悄悄地完成了變革升級,現在依然需要提前數週預定才有房。

更有一些知名酒店以及跨界巨頭,比如如家,比如天貓小鎮,從一開始入場,就定於為綜合的鄉村場景休閒體驗,意圖彎道超車,直接進入下半場的軌道。

面臨市場的全面洗牌和淘汰,站在十字路口的那些曾經的網紅民宿,又該何去何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