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擋凡爾登的老將,為何面對希特勒卻屈膝投降

法國老將菲利普·貝當,的確很老,反正他成名時就老了,人們記不起他年輕時的模樣,只記得他老年得志後從輝煌到恥辱的滄桑。

獨擋凡爾登的老將,為何面對希特勒卻屈膝投降

貝當的前半生平平無奇。他出身貧寒,祖祖輩輩都是法國加萊農民,沒什麼貴族血統。剛出生母親就去世了,由外祖母撫養長大。

如果不是普法戰爭的慘敗刺激了少年貝當,他作為長子的正常結局應該是回家繼承土地,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

普法戰爭中法國向德國賠款割地,讓14歲的貝當倍感屈辱,從此立志從軍,考入聖西爾軍校學習。

能考進法國最頂尖的聖西爾軍校,貝當也不是泛泛之輩,據說他精通拉丁語、英語、歷史、地理及神學,是個學霸。

獨擋凡爾登的老將,為何面對希特勒卻屈膝投降

那個年代的法國男性,當牧師或者軍官,都是進入上流社會的通道。家人曾經想讓貝當做個鄉下牧師,也算是光宗耀祖,但他堅持從軍,在姐姐的資助下讀完了軍校。

軍隊不是那麼好混的,和平時期要想升得快,得有背景。貝當既不是軍二代又不是官二代,自然晉升的極為緩慢——少尉當了5年,中尉當了7年,上尉當了10年。

大戰爆發前夕,貝當好不容易熬到了上校,當了團長。這已經很不容易了,整個法軍才只有四百多名上校,這時他已經58歲。

在當團長之前,貝當長期在軍校任職,給同僚的印象是個性格耿直的老教官。

貝當有一套自己的軍事理論,他反對盲目進攻,強調用火力削弱敵軍防禦。而法國軍界迷信攻勢至上,都在研究如何在短期內摧毀德軍,直搗柏林。

貝當成了軍界的“非主流”,除了有一名叫戴高樂的少尉支持貝當的觀點外,其他人大多嗤之以鼻。如果不是一戰爆發,貝當就該領養老金回家頤養天年去也。

獨擋凡爾登的老將,為何面對希特勒卻屈膝投降

但戰爭給了這位老上校機會。他很快被任命為準將旅長,一年內又晉升為少將師長、中將軍長。升遷之快,簡直是坐了直升飛機。

這主要歸功於貝當能力出色,資歷又深,也是戰爭初期大批不稱職的將領被撤換的結果——眾所周知,那些拼爹的關係戶不能打仗更打不了勝仗。

真正讓貝當大放異彩的是凡爾登戰役。此戰空前殘酷,被稱為“絞肉機”之戰。德軍集結了一千多門大口徑重炮向凡爾登法軍陣地傾瀉了上百萬發炮彈,將其炸成了月球表面。

法軍的關鍵陣地——杜奧蒙堡壘被德軍攻克,通往前線的主要交通線被德軍的強大火力封鎖,形勢危在旦夕。

貝當出任前線總指揮。在鋪天蓋地的“鋼鐵碎片、霰彈片和毒氣”面前,這位老將只淡淡地說了一句:“他們不會通過。”

貝當很快打開一條輸送兵員、給養、彈藥的唯一通道,在戰後被稱為“神聖道路”,一舉扭轉了法軍在凡爾登戰場上的劣勢,最終取勝。

貝當一戰成名,成為“凡爾登的勝利者”,有人甚至稱他“拯救了法蘭西”。

獨擋凡爾登的老將,為何面對希特勒卻屈膝投降

大戰結束前的一年,法軍尼維勒攻勢失敗,毫無意義的大量傷亡讓士兵不願當炮灰,各種譁變此起彼伏。

貝當臨危受命,出任法軍陸軍總司令,他深知“吃出戰鬥力”的道理,讓前線戰士吃好穿暖,輪流休假,很快穩定了軍心。

為恢復士氣,貝當的原則是“多用鋼鐵,少流鮮血”,鼓勵前線將士:再堅持一下,勝利就在眼前了。

一戰結束時,貝當與霞飛以及福煦一同被晉升為法國陸軍元帥,他的威望達到頂峰,成為法國婦孺皆知的民族英雄。

現在上海的幾條繁華街道,當年屬於法租界,就用這幾位法國元帥的名字命名。淮海路是曾經的霞飛路,延安中路是曾經的福煦路,而現在著名的酒吧街衡山路就是曾經的貝當路。

功成名就,按說60多歲的貝當可以急流勇退,回家抱孫子,享受終生名譽去了。可是,命運卻給他開了個玩笑。

戰後的二三十年代,精力旺盛的貝當身居高位,始終活躍在軍界政界,霞飛和福熙很快撒手西去,他成了碩果僅存的一戰元勳,一舉一動都有巨大影響。

貝當與戴高樂一直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係。很欣賞這位老部下的才華,曾經提拔他擔任自己的幕僚。當然,由於戴高樂高傲自負,“舉止像個國王”,兩人也有不少磕磕碰碰。

獨擋凡爾登的老將,為何面對希特勒卻屈膝投降

貝當畢竟是老了,老人是很難改變的。他在軍事上日益保守,並不贊同戴高樂提出的機械化作戰理論,還說出了“阿登的森林是無法被穿透的”這樣的昏話,後來被德國人打臉,德軍正是從阿登森林突入法境,打垮了整個法軍。

這一時期,法國政壇混亂,你方唱罷我登場,政府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貝當對這幫不成器的後輩失望透頂,經常說“我憎恨政治以及政客們”,認為法國的衰弱就是這種民主政體造成的。

作為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貝當極端痛恨共產黨和蘇聯,天然親近墨索里尼的意大利。由於討厭猶太人,對希特勒也有一種謎之好感。

懦弱的法國終於迎來了鋼鐵德意志的復仇。1940年,法軍在德軍進攻下兵敗如山倒。英國首相丘吉爾急了,呼籲法國人挺住,實在不行就去打游擊。

貝當被請出來主持局面。老將出馬,還真是一個頂倆。法國內閣為停戰還是主戰爭吵不休,但貝當發表意見,就一錘定音了。

貝當認為法國應當馬上和德國簽訂停火協議,每拖一秒都意味著更多無辜的法國士兵在戰場上失去自己的生命。英國人願意打就讓他們打,法國不能再流血了。

貝當讓拒絕投降的前總理滾蛋,自己就任總理,宣佈法軍停止戰鬥。法國民眾先是莫名驚詫,然後大多默默接受,因為這是曾經拯救法國的老元帥做出的決定,無論多麼不能讓人理解,總有他的道理。

獨擋凡爾登的老將,為何面對希特勒卻屈膝投降

當年堅韌的“凡爾登英雄”為什麼會向以前的對手屈膝投降?貝當的動機何在?

貝當認為軟弱的法國不是德國人的對手,再打下去只會導致法蘭西民族的滅亡,一戰時法國付出的慘痛代價仍讓他記憶猶新,他太愛這個國家了,以至於要把它完整獻給希特勒。

也有法國人站出來說不。戴高樂就是其中的代表,他逃到英國,組織“自由法國運動”,決心在海外與德國人血戰到底。貝當簽發了對戴高樂的缺席死刑判決書,但後面加上一句,“不許執行”。

歷史證明,貝當犯了大錯。希特勒不僅在停戰時千方百計羞辱法國,還佔領了法國東北部,貝當和他的維希政府在納粹的羽翼下苟延殘喘,幹了不少助紂為虐的壞事。

二戰最終以納粹德國的覆滅告終。戴高樂以勝利者的姿態重返法國。八十九歲的貝當自首,被判處死刑。戴高樂隨即簽發了特赦令,改為終身監禁。

獨擋凡爾登的老將,為何面對希特勒卻屈膝投降

貝當以95歲高齡在監獄中去世。

貝當一生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活的太久,戴高樂曾感嘆說,如果老元帥在一戰結束後就去世,那他作為一位偉大的救星將永存法國人心中。

可貝當實在是太長壽了,越老越糊塗,連到底是賣國還是愛國,都傻傻分不清楚。

也有一種說法。二戰中貝當和弟子戴高樂是在演雙簧,在德日為首的軸心國和英美為首的同盟國兩頭下注,誰勝了法國都贏,這種說法未免腦洞大開,姑妄聽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