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要再鄙視族譜

譜牒傳承的是家族智慧

族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在漢族有悠久的歷史,後來在民族融合中,逐漸在各民族中開始出現族譜。

族譜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訓祖訓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經歷了歷朝歷代的連年戰亂和社會動盪,歷史上傳世的族譜幾乎喪失殆盡,許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失了傳。流傳至今的古代族譜,大多是明清兩代纂修。

如今,族譜同各姓氏的郡望、堂號一樣,不僅為區別姓氏源流,可作為數典認祖、研究歷史、地理、社會、民俗等參考資料,它還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年輕人,不要再鄙視族譜

一個家族的後人閱讀族譜,便可以瞭解這個家族繁衍生息的歷史,知道列祖列宗是誰,從而知道自己從何而來。

細讀族譜,瞭解家族發展的脈絡與先祖的故事,便不難體味作為家族成員所肩負的責任,由此延伸出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未來的人生之路也似乎豁然開朗了。

有族譜,自然也有族規,在中國古代,一個姓氏宗族的族規甚至比法律對人行為的約束範圍更加寬泛,族長或族中長老在族中的地位可以說至高無上。

族規對族人來說,猶如信仰一般的存在,它對長幼之序、家庭倫理、行為舉止等都有嚴苛的規範,讓族人在種種規條下繁衍生息,而不至於行差踏錯乃至作奸犯科,以免辱沒先祖的聲望。

年輕人,不要再鄙視族譜

族譜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家訓祖訓,族中的一些先賢聖人往往會在族譜中留下對後人的訓誡,這些訓誡是先祖人生經歷及感悟的集成,告誡後人為人處世之道,以此寄望於後人能夠樹立良好家風並世代相傳。

年輕人,不要再鄙視族譜

家譜家訓

諸葛亮常年征戰,政務纏身,但仍不忘教誨兒輩。他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年輕人,不要再鄙視族譜

南北朝時期中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顏之推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思想學識,寫成《顏氏家訓》一書訓誡子孫。

其中說道:“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有志曏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

年輕人,不要再鄙視族譜

學習家訓祖訓,便是對家族智慧與精神的傳承,裡面凝聚著古人作為先行者對人生的透視和思考,對後人可以起到良好的勸誡與警示作用,讓後人能夠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避免誤入歧途。

這些家訓祖訓通常與中華傳統文化中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勤奮、節儉、行善、盡孝等內容高度統一,學習和繼承這些傳統文化,對於創建和諧社會可以說是大有裨益。

所以,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編修族譜,對於一個家族來說,都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它不僅記載著家族的血緣脈絡,更是家族智慧與精神的傳承。

年輕人,不要再鄙視族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