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孩子這麼好,可他為什麼不領情?一位父親的反思

很多父母愛孩子勝過一切,可是,為什麼你有時會感到自己已經付出了這麼多,孩子就是不領情呢?青欖教育專欄作者張宏濤爸爸借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為我們講述愛的正確姿勢。張宏濤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河南作家協會會員,曾在《讀者》等平臺發表文章。

下面這個小故事,你可能已經聽說過。

一名少年因為成績不好,被媽媽大罵一頓。他忍不住和媽媽頂嘴,結果被媽媽趕出了家門。

少年在外面轉了一天,又急又餓。當聞到路邊飯店飄來的香味時,他口水都流出來了,可是他身無分文。飯店老闆看他久久不肯離去,就問道:“小孩,你是不是想吃飯?”

少年點點頭,又低著頭說自己沒有錢。

老闆熱心地說:“沒關係,這頓飯我請你吃!”

一會兒,老闆端來飯和菜。少年吃著吃著,眼淚掉了下來,對老闆說:“我們素不相識,可是你卻對我這麼好,我太感激了!可是……我自己的媽媽,跟她吵架,把我趕了出來,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闆聽了,反問道:“你想一想,我不過給你一頓飯,你就這麼感激我,你媽媽做了十多年的飯給你,你怎麼不感激呢?怎麼可以吵架呢?”

你對孩子這麼好,可他為什麼不領情?一位父親的反思

在這裡,我們姑且不談孩子是否應該向父母感恩的話題,重點來思考一下,為什麼這個少年會感激飯店老闆,卻不認同母親?難道真是因為他沒良心嗎?

設身處地想一想,只怕我們遇到少年這樣的事情,都同樣會感激飯店老闆,並且對母親有意見。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飯店老闆給他的是無條件的愛,給的是沒有交換條件的一碗關愛的飯。他母親給的卻不是無條件的愛,是需要他用“聽話”和“好成績”來交換的。一旦他不聽話或成績不好,就會咒罵他,甚至讓他滾。這飯和嗟來之食是差不多的。這就是少年不感激母親的的原因。

假如飯店老闆在給他飯之前嘲笑他:“你考了第幾名?你怎麼這麼笨?你以後要聽話,不然餓死你這個小兔崽子!”說不定這孩子寧可餓死,也不吃這碗飯了。即便勉強吃了,也絕不會感激他,因為對方給的不是無條件的愛,是傷害了他的自尊心。

上面雖然是故事,但現實生活中卻並不罕見。很多父母以愛為砝碼來要挾孩子,只有在孩子滿足他們的條件時,才給孩子笑臉,給孩子溫暖的愛;否則就對孩子冷酷無情。他們認為成績不好或者不聽話的孩子,根本不值得愛。

你對孩子這麼好,可他為什麼不領情?一位父親的反思

這樣的做法導致很多孩子從小就學會察言觀色,從小就學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和自我,去做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從而得到一點有條件的愛。

一個孩子如果無法從父母那裡得到無條件的愛,就會在缺愛的環境下長大,不再相信會有無條件的愛,只相信利益交換,將來也很難有能力給愛人和孩子無條件的愛。他們連對自己都很苛刻,自然也不會無條件地愛孩子,於是形成惡性循環,一代傳一代。

新浪育兒名博博主王人平說:“父母有條件的愛,讓孩子時刻生活在被愛遺棄的恐懼中。”這句話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有個朋友,她小時候想幫媽媽做家務,結果被媽媽趕到書房寫作業。她花了兩天多時間,給媽媽做了個生日禮物,可媽媽並沒有收下,反而嚴肅地對她說:“我要的是你的成績,不是你的禮物!家裡什麼都不用你做,只要你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就行了。”每次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她都會很恐懼,媽媽總會這樣罵她:“你這成績對得起我和你爸嗎?我們辛辛苦苦起早貪黑為了什麼?你就這樣報答我們……”

你對孩子這麼好,可他為什麼不領情?一位父親的反思

如今,她說她有時候想和父母親近,卻親近不起來,回首往事,父母似乎從來沒有真正在意過她,父母在意的永遠都只是她的考試成績。考得好了,要什麼有什麼;考得不好,就是一頓打罵……

還有個朋友,也和父母親近不起來。她不到一歲就被送到鄉下奶奶家,六歲以後才被父母接回家,自然與父母有些隔閡。她爸爸為了讓她能跟自己親近,就常買些零食回家,然後讓她大聲叫“爸爸”,還要跳著叫,叫得越歡越響,給的就越多。她很不情願但又不敢不叫“爸爸”,看著爸爸得意的模樣,她覺得自己就像一條搖尾巴的小狗。媽媽也總是要她聽話,稍有不聽話,媽媽就會說:“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把你送回到鄉下。”她絲毫感覺不到父母的愛……

無條件的愛與有條件的愛相對,指不期望,也不計較對方回報,不是因為對方做了什麼才給予愛,而是不論對方做什麼,都會一如既往地給予愛的一種恆定的感情。

父母無條件的愛,奠定孩子一生的安全感,這樣的孩子會自信、自立、自強,會積極勇敢地探索廣大未知的世界。願天下的父母都能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我是青欖君,一個教育行業工作者,關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學習。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或者收藏,同時我準備了一份語數外的學習課程,可免費送給需要的朋友。需要的可以私信我或者直接評論留言。

點擊“瞭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好物/找客服諮詢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