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幼時為了湯和殺地主的牛,做皇帝后殺盡功臣也不殺他,湯和有何過人之處?

湘西木魚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湯和這可是個明白人,軍事能力咱就不說了,雖然比不過徐達,常遇春這些個名將,一般的大胳膊小腿的,也掰扯不過人家的。

但讓俺來說他這揣摩人心的能力比軍事能力更勝一籌,劉伯溫劉基這都欠點火候。咱就不說揣摩別人,尤其是揣摩朱元璋,一摸一個準,不然跟著朱元璋一起起事鬧騰的小夥伴,這地盤開大了,都能容下一個帝國的時候,獨獨他落了個善終,其他人都不得好死。

話說,讀史可以明智,那麼今個咱就把湯和的事掰扯掰扯和大傢伙聊聊。

小時候的湯和

話說湯和和朱元璋,這不僅僅是同鄉,而且還是一條街面上,光屁股溜達大的發小,一起吹鼻涕泡,一起玩鳥泥,就這情義一般人還真比不了。

當年一幫子小屁孩聚集起來給東家打工放牛,兩人還是一起的。

還一起餓了,一起扒了牛的皮,一起抽了牛的骨頭,不管不顧的一起烤了一頭小牛犢子吃了。

為了這事,朱元璋不僅丟了差事,還遭到一頓毒打。

您就說吧,倆人都掰扯到這份上了,情義當然深厚了。

也因為如此,湯和深深的知道,朱元璋這人要麼不做,要麼就一定會把事做絕了。留後路,這三字壓根就不在朱元璋的字典裡。

但這三字在有著相同情義,也一起吃過牛犢子的周德興不明白,落了全家被殺的死局。

所以打小湯和都很尊重朱元璋,朱元璋杵到前邊,他總是落後半步,甚至更多,他明白自己的位子在哪?

說道這裡,您千萬可別不信。

再大一點的事

想當年朱元璋全家捱餓,父親餓死,母親餓死,大哥一家子全餓死,順帶三哥當了人家的上門女婿的時候,湯和已經帶著十幾個人參加了起義軍。

當湯和都熬成了千戶的時候,朱元璋還蹲在皇覺寺做和尚呢,過著吃一天飯,撞一天鐘的日子。

這不湯和知道了朱元璋的地址,一傢伙就寫信給老朱,讓他和自己個一起帶兵。

咱說造化弄人,其實老朱開頭的時候,就一個想法,有口飯吃,有個疼自己的老婆給自己縫縫補補,弄幾個大小子,隨便起個名字,啥朱九六,朱三四啥的,這就得了,也沒啥大的想法,一輩子糊弄糊弄也就過去了。

擱皇覺寺當和尚,那也是為了那小肚皮能吃飽了而已。但架不住老天爺他就不答應,非要找個人,要舉報他(湯和的信),這要是舉報成功了,這小命可就沒了。

那會大元已經是強弩之末,就等著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他了。大傢伙也知道,這老朱就是這最後一根稻草,沒得說了,老朱直接就奔著湯和去了。

話說,老朱這人長的不地道,瞅見過月牙嗎?他那張臉就這樣,腦門突突著,下巴突突著,到了地,想要投軍。

郭子興(湯和的頂頭上司)好懸沒把他給剁了,以為是大元派來的間諜。

等把這事掰扯清楚了,郭子興也就賞了他一個九夫長的職務,擱現在也就是個班長。

但湯和可不這麼看,他可是千戶,擱現在少說也是個團長。

但凡湯和和朱元璋湊一塊,還是向小時候那樣,老朱杵前頭,他蹲在後邊跟著。您要知道這倆人開頭的地位不僅懸殊,而且湯和還比老朱大三歲,您要擱在紅巾軍裡頭,湯和算是領路人。

但湯和可不這麼認為,他一直就把自己個當朱元璋的小弟看待,這也是湯和能得善終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打仗的事

話說湯和把朱元璋給坑到了當皇帝的路上,但這一路走過來,這湯和可真是至死不渝。

後來朱元璋在紅巾軍中一路可就崛起了,畢竟是塊金子,您擱那他都發光不是。

就在這紅巾軍的隊伍裡,別人都不聽朱元璋的話,畢竟他出道晚,論資排輩也輪不到他朱元璋。獨獨這湯和豎著倆耳朵聽著,您老朱說吧,這事咋幹,一條道俺就跟著你幹到底了,就算是黑的俺也認了,大不了咱再重新來一把。

所以小時候玩鳥泥和一起啃牛犢子的情義,加上出道之後聽指揮的情義,湯和在老朱的心裡不可謂不重。

朱元璋表示很喜歡湯和,但當朱元璋這個平臺容納了徐達,常遇春這些個名將之後,湯和的地位就開始靠後了,畢竟論軍事能力湯和差這兩位可有一截。

當然湯和也沒啥怨言,該幹嘛幹嘛。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那麼湯和和朱元璋就沒有啥衝突嗎?”

瞧你說的,這小兩口日子過久了,還有一個七年之癢的,鍋臺做飯做久了,還有一個鍋勺碰鍋簷的時候,倆人起矛盾哪能沒有呢?但也僅有一次。

唯一一次的衝突

其實這也不算啥衝突,當年湯和奉命蹲在常州這地防守,結果好死不死的周圍全都是敵人,張士誠那私鹽販子,瞪著倆大眼珠子玩命的盯著他,還時不時的搞個間諜啥的,往湯和的地盤上溜達。

大傢伙也知道,開頭的時候,朱元璋是在張士誠和陳友諒兩人之間生存的小蘿蔔,兩人要是掉起膀子弄他,一傢伙就能擠掉老朱。

湯和那叫個小心謹慎的防守,話說這事還真不好弄,期間張士誠還時不時的搞點小動作弄他一下,這讓湯和不好受。

“咋弄呀?”湯和想問問老朱。

可老朱就沒功夫搭理他,連一句回話都沒有。

這一下子,湯和就鬧點小脾氣,蹲在家裡的屋脊上喝酒,吹風。他就感覺自己的處境,就和屋脊差不離,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不然都得掉下去,可問題是他的屋脊在哪,沒人告訴他,哎!

“騎虎難下啊!”湯和自己個蹲在屋脊上發了一通牢騷。

得咧,這事後來讓老朱知道了,老朱心裡有了個小疙瘩。

所以有人就說了,開國六公爵裡頭塞了個文臣李善長,也沒把湯和塞進去,原因就在這裡。

可讓俺看,老朱確實是個小心眼,但也不至於這麼小心眼,咱看事情,不能單獨拿出來瞅,這要擱到大局上瞅。

湯和沒有進入六公爵裡頭,何嘗不是老朱拿這事敲打一幫子老哥們,老傢伙。

“瞅見沒,俺這領路人,光屁股長大的發小都沒當公爵,把公爵給了別人了,其他人消停消停,吵吵啥?做啥事,咱得論功勞來,誰讓他湯和舟山作戰被人偷襲,丟了咱大明兩指揮使,不辦你就不錯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湯和這就讓朱元璋給做了個樣子,畢竟論功行賞這種事,弄不好就要出亂子不是,所以湯和在開國的時候,就撈了一個侯爵。

這不八年後,湯和還是撈了一個信國公回去。

後來的事

後來沒有戰事,湯和蹲在朝堂上乾脆就做起了啞巴,畢竟他就是個武官,您沒事跑到文官堆裡搞事,這搞不好就要進入朱元璋的眼珠子裡。

所以這個時候的湯和是謹小慎微,不該問的不問,就算是該問的,你老朱沒問俺,俺也不搭話。

因為湯和知道,朱元璋這人可是有個有主見的人,一旦他拿話來問你,基本上他的肚子裡已經形成了計劃,所以操哪閒心幹嘛?

當年李善長的淮西集團和劉伯溫的浙東集團,擱朝堂上斗的你死我活的,最後劉伯溫敗了一層,結果就是浙東集團敗了稀里嘩啦。

其實明眼人瞅到這裡,都知道朝堂上就剩下個淮西集團,老朱能讓淮西集團一家獨大嗎?顯然不能,這不後來就收拾了淮西集團。

而李善長作為淮西集團的靈魂人物,老朱老早就想弄他了,但因為李善長畢竟是有功的,不能隨隨便便的弄了,他就差最後一根稻草了。

趕巧了,李善長想要修房子,最後就找到了湯和,讓他找三百人來修一修。

得咧,湯和那就是朱元璋的肚子裡的蛔蟲,回頭就把李善長給賣了,最後一根稻草落到老朱的手裡,李善長也就玩完了。

其實,這事有人說是湯和出賣了李善長,但照俺看,湯和何嘗不是自保。

那會老朱的眼線遍佈天下,這三百人的事是瞞不住老朱的,與其最後被挑開,還不如自己挑開了了事。

這不後來,老朱不想老人們把持著兵權,湯和又是第一個找機會:“俺老了,這打仗的事幹不了了,這就想著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退休了。”

你說老朱這是瞌睡了,湯和又給送來了枕頭,榜樣的力量又給樹立了起來,立馬就解除了湯和兵權,還在鳳陽這地給湯和修了個大宅子。

賞賜的黃金布匹啊,那都是雙份的,一份是湯和的,一份是他老婆的。

這馬骨頭有了,就等著其他人效仿了。

您就說吧,湯和都做到這份上了,老朱還能幹嘛呢?

後來湯和得病,已經不能說話了,其實擱現在也就是腦血栓,朱元璋專門去瞅了瞅湯和。

老哥倆還能說啥,用手摸著這湯和,啥也不用說了,老朱自己慢慢的說,說他們的家鄉,說他們的戰鬥,說他們的艱難。

因為只有這個老蛔蟲,才能知道老朱想啥,但這個老傢伙也快死了。

死後,老朱追封湯和為東甌王。

好了,今天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湯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發小,比他年長兩歲,朱元璋17歲的時候,老家安徽鳳陽鬧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都死於瘟疫,那時候窮,至於窮到什麼程度,老鼠去他家都能哭著走,是湯和大哥用一頂席子幫朱元璋將他的父母和大哥埋葬,我想這個恩情在朱元璋的心裡恐怕能記一輩子。


朱元璋小時候給地主劉德家放牛,在他小的時候,就有領導才能,所以每天有一幫小夥伴跟著他,稱呼他為大哥,看著夥伴們捱餓,朱元璋也受不了,於是乎,他偷偷的殺了地主劉德家的牛,這才讓小夥伴們吃了一頓飽飯,這件事被劉德知道之後,朱元璋免不了遭受一頓毒打,但是他覺得,就能讓夥伴們吃上飯自己遭受一頓打還是值得的,所以他並不感覺身上疼,反而覺得心裡美滋滋的。

朱元璋父母和大哥去世以後,嫂子也帶著小侄子回了孃家,家裡實在是混不下去了,朱元璋聽說,附近的皇覺寺正在招收小和尚,於是他便和二哥一起去了皇覺寺,但是那個時候,人們都食不果腹,所以寺廟的日子也不好過,沒過多久,寺廟竟然揭不開鍋了,老方丈把大家召集起來說:“我實在養不起你們了,大家去雲遊吧”說是雲遊,其實就是要飯,於是乎,朱元璋又踏上了要飯之路。



這一要飯便是三年,在要飯這條路上,朱元璋不但不覺得苦,反而學了不少東西,讓他知道什麼是苦難,什麼是堅韌不拔,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些經歷,讓朱元璋受益匪淺,正當他悠哉悠哉要飯的時候,有一天,他碰到了一個老鄉,這個老鄉的出現改變了他的一生,這個人就是湯和,湯和告訴朱元璋,郭子興那邊兒正在招收兵丁,讓朱元璋去投軍,朱元璋先是猶豫,後來覺得他和大哥說的話確實有道理,於是他們就結伴而行去了郭子興那裡。



是金子在哪裡都能發光,這句話放在朱元璋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去了沒多久,他就開始嶄露頭角,他驍勇善戰,又頗有頭腦,讓郭子興很是喜歡,不但封他為元帥,而且把自己的義女馬秀英嫁給他,這對朱元璋來說,簡直就是如虎添翼啊,郭子興死後,朱元璋繼承了郭子興的隊伍,他滅了陳友亮,滅了大元朝,於1368年,在奉天稱帝(今江蘇南京)。


總結:朱元璋的晚年大開殺戒,有三十個開國功臣的腦袋被朱元璋搬了家,但是湯和,卻得到了善終,我想他是因為湯和對朱元璋來說,既是發小,又是恩人,還是引路人,朱元璋雖然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但他還比較念舊的人,他是人,不是木頭,他覺得,他和湯和感情和別人不一樣,湯個是他患難與共的兄弟。


佳寧談歷史


湯和最後得以善終,有老朱晚年對童年美好的懷念,更多的是湯和這個人下面幾個原因:

  1. 兩人知根知底,關係從小就好。和朱元璋是發小,湯和是個朱元璋一個村的,比朱大了三歲,小時候一起給地主家放牛,還偷過一頭牛,一起殺了吃了。可見兩個人小時候是有過患難經歷的,感情基礎比較好。
  2. 湯和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尊敬有加。湯和先在郭子儀軍中幹上了千戶,然後邀請朱元璋參軍,在他手下乾的時候,湯和就對朱元璋很好。很快,朱元璋幹到了湯和的上司,湯和仍然一心為朱元璋唯親,聽從他的安排,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到郭子儀去世,朱元璋接任,此時有很多人並不服從朱元璋的首領位置,而湯和是第一個支持朱元璋的人,幫其順利渡過了困難的時期。

  3. 湯和懂得審時度勢,及時放棄兵權。大明建國之後,湯和又帶兵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戰功,從候被封為國公,此時,湯和知道朱元璋已經對開國功臣痛下殺手了,就及時交出了兵權,告老還鄉。
  4. 湯和懂得低調做人,做事不逾規。回到老家以後,湯和深知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自己的性命,所以他非常低調,像閒雲野鶴一般,不斂財,也不與鄉紳和官員過多交往。終於得以善終。

湯和可以善終,一是自己的豁達,二是與朱元璋的感情,也可是說自己把自己變得沒有威脅了。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老朱雖然愛殺人,但他不是個沒情義的人,至少他對自家子侄外甥什麼的都很看重,即使他們不爭氣,他也不下殺手。

因此,若有部屬和他感情深,信得著,他還是可以放過的。

譬如湯和。

湯和與老朱早年結下情誼

湯和是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和老朱是同鄉,他早年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有千戶之職。從資歷來看,湯和比朱元璋要老。

老朱加入郭子興軍後,得到湯和的支持。朱元璋在義軍中現出才能後,又是湯和站出來擁護他,率先承認他的領導地位。

老朱自立門戶後,湯和全心擁護

《明太祖實錄》有載:

(湯和)長太祖三歲,獨奉約束甚謹,太祖甚悅之。

用現在的職場表現來說,湯和與領導有舊,但並不提起這茬,反而在公私場合中對領導恭謹有加。

估計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在草創之初,對於老朱的態度都沒有湯和這般恭謹。因此,老朱對湯和的印象很好。

湯和審時度勢,急流勇退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60歲,對開國功臣們不放心了——帝春秋浸高,天下無事,意不欲諸將久典兵,未有以發也。

湯和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第一個提出辭官歸隱:臣犬馬齒長,不堪復任驅策,願得歸故鄉,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

朱元璋很欣慰湯和的識時務、知進退,於是賞他金銀,放其歸鄉。

洪武二十七年,湯和病重,朱元璋很是傷心,召其進京敘舊。次年,湯和病逝,終年70歲。

朱元璋追封湯和為東甌王,諡襄武。


錢多多讀文史


朱元璋在歷史上殺盡功臣是很出名的。但是卻沒有取湯和的命,我想有兩個原因:

首先他和朱元璋是發小,而且這個發小關係是特殊中的特殊,人都是念舊情的,朱元璋在當皇帝以後雖然殺盡眾臣,但是念及湯和的發小關係,內心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憐憫的。但是發小關係並不是湯和倖免的主要原因,只是一個基礎性原因。

我想湯和之所以未被殺,還主要是因為湯和的小心謹慎和功成隱退。在長期的征戰中,湯和也逐步看清了朱元璋的為人,因為屁股決定腦袋,自己到了皇帝這個位置就要在這個位置上考慮事情。大人物是站在他的位置上權衡利弊的,他所在的位置決定了他首先考慮的就是鞏固住自己的皇權和大明王朝的江山。

這樣他就不得不清除掉身邊的文臣武將,但是湯和是一個聰明人,在長期的征戰中早就把朱元璋這個人看透了。人家在征戰中認真服從朱元璋指揮,做到絕對服從,這一點老朱很高興。其實,人家湯和不爭功,淡泊名利,和他同等的將領都封公了,他即使被侯,也沒抱怨。

最主要的還是他的審時度勢,主動隱退。還未等朱元璋開口,主動便主動返鄉隱居起來,回家後遊山玩水,不問世事;不結交權貴,慎獨謹慎;不議論政事,免去猜疑,這些都讓朱元璋很放心。在這一點上湯和做的很出色,這是主要的,又加之發小關係和引路人的角色起了一定的影響和作用,才使得湯和保住了自己。


聽月談史


朱元璋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是湯和推薦的,而且直接推薦到郭子興的耳中。

朱元璋當時還是和尚,他加入紅巾軍的時候,因為長得醜陋,被紅巾軍抓住,還被五花大綁,郭子興一問才知道他就是湯和推薦的朱元璋。

朱元璋後來成了紅巾軍的首領,手底下的大將,大都是他的同鄉,誰也不服誰,朱元璋很難管教,只有湯和很聽話,對朱元璋很恭敬,而且湯和比朱元璋年長几歲,湯和從來也不以老大哥自居。因此朱元璋很喜歡湯和。

明朝建立的過程中,湯和立了很多戰功,但是他從來不像別人一樣暗自尊大,以功臣自居,對朱元璋也沒有什麼怨言,讓他打哪,他就打哪。

只有一次,湯和奉命鎮守常州,因為常州左右都是敵人,湯和就去問朱元璋,怎麼辦?朱元璋沒理會他,他就喝了點小酒,醉後抱怨說,自己就像坐在屋簷上,往左會掉下去摔死,往右也會掉下去摔死,只能蹲著,一點也不能動彈,簡直是騎虎難下。這話傳到了朱元璋耳朵裡,朱元璋很不高興,這是史書裡記載的朱元璋唯一一次對湯和不悅。

平定浙東時,湯和的功勞尤其大,後來他又跟著大將軍徐達北伐元朝,一次性繳獲十多萬頭牛馬羊。

明朝剛建立的時候,徐達常遇春等大將都封了公爵,湯和只封了個侯爵,他也不抱怨,等到平定浙東和北元以後,湯和也被加官進爵,才加封了一個公爵。

湯和在明朝建立後,變得越來越謹小慎微,變得越來越膽小怕事,因此,他對朱元璋越來越聽話,什麼事都不敢自作主張,都要請示朱元璋。

他聽話,他謹小慎微,他膽小怕事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呢?

他上朝的時候,朱元璋不問他,他從來不會主動討論國家大事,在朝廷內外,他也從來不肯多發表任何意見,反倒是見了他小時候村裡的老鄉,跟老鄉們聊家常時,卻相談甚歡。

丞相李善長回家養老,為了享樂,便大興土木,建造府邸工程,由於短缺工人,李善長便去找湯和,讓湯和從手底下借給他三百兵馬。

如果換做別人,面對李善長和淮西集團的勢力,派了兵也就完事了,可是湯和比較膽小怕事啊,他一面派兵給李善長,另一面,又把這事告訴了朱元璋。因為此事,朱元璋又找到了一條李善長的罪狀,為打倒李善長加了一把火。

明朝洪武中期,朱元璋派大軍平定了四方,國家一片安定,所以朱元璋開始擔心手下的大功臣們,擔心在和平時期還讓他們帶兵會有隱患,於是要削奪功臣們的兵權。

湯和是第一個站出來交兵權的,還說自己年老了,不適合再帶兵了,自己想回家養老了。朱元璋聽到以後大悅,狠狠得誇獎了湯和,還親自給湯和在中都選定府邸,撥給銀子,讓手下給湯和蓋了個好宅子。

同時,朱元璋也開始給其他的功臣蓋府第,意思很明白,讓他們效仿湯和,用兵權換取後半生的榮華富貴。

<strong>湯和主動交兵權,一方面是他膽小怕事,對朱元璋很聽話,另一方面是他謹小慎微,察覺到了朱元璋這是不放心功臣。

所以因為這次事,朱元璋後來再也沒有為難過湯和。

自從湯和在中都有了朱元璋御賜的府邸以後,他就整日和自己的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一年才去一次京城,點個卯了事。

因此,朝廷裡的那些大案,胡藍黨案,李善長案等等,都沒怎麼牽扯到他。

在中都的時候,湯和喜歡跟自己的老鄉在一起,這些老鄉不是他的功臣老鄉,而是他村裡的那些窮苦鄉親,他把自己得到的俸祿,也分給老鄉們很多。

古人說,苟富貴,勿相忘,湯和做到了。

湯和在朱元璋後期,還做了一件惠及後人的大好事。特別是對浙江老百姓。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倭寇就已經開始騷擾我國東南沿海了。

朱元璋於是請湯和出山,到東南打擊倭寇,畢竟,當時朱元璋那些功臣老將殺得殺,死的死,只有湯和還堪一用。

湯和聽到朱元璋的任命以後,沒敢拒絕,但是他請求讓方鳴謙一起去,因為方鳴謙懂海事,對海戰很瞭解。這個方鳴謙是方國珍的侄子,而方國珍是靠從海上販私鹽起家的。所以湯和也有識人之能。

從湯和推薦方鳴謙也可以看出來,湯和即使老了,仍然非常謹小慎微。他不懂海事,讓他去海上打倭寇,那不是趕鴨子上架嗎?萬一搞砸了,自己晚節不保事小,朱元璋以此為藉口,把自己弄死,落得個滿門抄斬,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湯和帶領方鳴謙到達浙江沿海以後,方鳴謙負責打造戰船,訓練海軍,修建海上堡壘,而湯和則在浙江沿海陸地打造衛所。

湯和在浙江總共打造了59座衛所,後來嘉靖朝的時候,東南倭寇特別嚴重,攻陷了很多城市,而這些衛所所在地卻阻擋了倭寇的侵略,保護了一方百姓,因此老百姓非常感恩湯和,朝廷還撥款給湯和修建了廟宇,讓老百姓祭拜。

湯和共有五個兒子,其中長子和最小的兒子,都死於明朝軍中,說起來,湯和家可謂滿門忠烈。

朱元璋大殺功臣,卻沒有動湯和,除了湯和謹小慎微,審時度勢,膽小怕事之外,湯家滿門忠烈,忠於大明朝,或許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湯和死於七十歲,是病死的,他重病的時候,朱元璋派湯和的兒子把他接到京城養病,朱元璋還親自去探望他。

據說湯和有一百多個小妾,也不知道這老小子怎麼受得了,而且還活到七十歲高齡。當然,後來湯和把這些小妾給點錢都遣散了。


西堤君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自貧困家庭出身,從一介農民之子到寺廟裡的小和尚,最終成為堂堂的天子,他這一路上可謂是顛沛流離,歷盡坎坷。後來當了帝王的他,疑心太重,不信自己身邊的官吏,便有意無意地殺了不少當初一起跟他打江山的兄弟們。



然而,卻有一個湯和倖免於難,好像獲得了免死金牌一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請讓楠楠為大家一一道來。

幼時的朱元璋名喚為朱重八,跟湯和是好兄弟,鐵哥們,一起玩耍幹活,一起同甘共苦。就算是朱元璋被其他人合夥一起欺負的時候,湯和也見義勇為,為了他不惜大打出手,一心一意地維護他。換言之,他們可算是穿著同一條褲子長大的老鐵,曾經出生入死過的發小。

因此,在湯和遭遇不測時候,朱元璋哪怕是冒著生命危險和地主的責罵索賠等疑慮,也要為發小兩肋插刀,殺了地主的牛!要知道朱元璋家裡一貧如洗,什麼都沒有,還經常三餐不飽,由此可見,朱元璋和湯和在早年時期就已經奠定了深厚的兄弟之情,為其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

朱元璋和湯和失散重遇後,湯和勸說了已經為和尚的朱元璋參加郭子興的紅巾軍,並且直接向郭子興推薦他。湯和的推薦,使得朱元璋的從軍之旅方便快捷了許多。



後來朱元璋能力出眾,成為了紅巾軍的首領,幾乎上只有湯和一個人服從聽命於他,明裡暗地裡都支持他,這使得朱元璋大為所動,心存感激。湯和這種舉動無異於是雪中送炭與朱元璋,這個特殊時期下的所作所為是後期他做皇上時別的臣子向他做錦上添花的誇獎時所不能比擬的。因為患難見真情!朱元璋疑心重的這麼一個人,只喜歡真實的人和事物。

再且,湯和這個人情商很高,很會做人,不僅僅是做朋友,在做臣子方面也勝於一般人。湯和比朱元璋大幾歲,但是他們從來都不會出現這種輩分之分,以朋友的身份相稱。再說,朱元璋的為人他也是心知肚明的,從兒童時期的發小到坐上帝王的天子,這其中的轉變恐怕湯和是最清楚不過的了!

在其位謀其政,朱元璋的心狠手辣也是情有可原的,湯和也知道朱元璋這個大人物不再是當年的發小了。打下江山,朱元璋自然是從自身肩負的重任來權衡利弊,然後做出決定的,他所作所為無非是為了鞏固住自己的皇權和大明王朝的江山。湯和如此聰明,肯定了然於心。



此外,湯和不貪名利,他只求在關鍵時期急流勇退,卸甲歸田,告老還鄉,朱元璋見此,也念往日舊情讓他存活於世。由此可見,湯和的情商和智商都在線,加上個人不貪不搶,淡泊名利與權勢,使得往昔發小朱元璋網開一面,使得


楠櫟論史


其實不僅是湯和,實際上來講,徐達他因為吃了燒鵝,然後病發身亡,這個事也不能夠相信!總體來講,朱元璋對自己這批老弟兄還不錯,只要你們不去參加淮西勳貴集團,你就有可能善終。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朱元璋剛剛創立了明朝,大家都是從戰壕裡面滾出來的生死弟兄,不至於說因為權力爭鬥的問題,朱元璋對自己曾經的生死弟兄下手,所以對於李善長為了防止出現類似於劉邦一樣的悲劇,把自己的淮西勳貴抱成一個團,朱元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是在這個時候,湯和就展現出了自己非同尋常的政治眼光,朱元璋起義那會兒,他指揮手底下的將領根本就指揮不動,誰也不聽他的,當時只有湯和老老實實的在朱元璋手底下聽他的指揮,為朱元璋對這個老兄弟也是抱有一種感激之情的,朱元璋後來開國工臣裡面封侯,湯和更是表現的既不鞠躬,也不自傲,而且不去爭搶,朱元璋對這個兄弟表示十分滿意。

在李善長,這能夠更加把控朝局,組建了淮西勳貴集團以後,湯和跟這個集團的利益往來相當少,他不像胡惟庸,李善長那樣,甚至於希望利用這個集團來完成自己的某些事情,他更多的對朝堂之上的各大集團表示敬謝不敏,我既不參加,誰也不反對誰,我就作為一個孤立的臣子,但是又不同於劉伯溫那樣的,手裡沒有權力,像亂世浮萍一般,(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湯和手裡面有兵權,而且是整個朱元璋集團裡面的老大哥,誰也不敢招惹他,因此湯和可以穩穩當當的一直度過洪武前20個年頭。

他自己不用像胡惟庸那一樣受到朱元璋的猜忌,又不用像劉伯溫一樣被別人給害死,自己還無處申冤。

一直到洪武21年,胡惟庸案爆發以後,朱元璋開始清洗一些新權貴,就是藉助胡惟庸,爬起來的那些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將,但是在這個時候,他並沒有去處理曾經的淮西勳貴,因為這個時候朱彪還在,蘭玉還在,兩個人之間的友誼還在,所以這也是淮西勳貴的一道保命符。

但是,湯和卻在這件事情裡面嗅到了危機。胡惟庸何許人也?胡惟庸是當朝宰相,跟淮西勳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於有的淮西勳貴將領就在他手底下聽用,這樣的人你都敢殺了,更何況是那些淮西勳貴曾經乾的那些荒唐事,遲早會被你給清算,所以在朱元璋還沒有動手對付懷胥勳貴的時候,湯和自己站出來,主動選擇放手,他把兵權給交出去了。

朝堂之上都是自己的老弟兄,又沒有人能夠威脅他生死,冰泉現在在手裡面簡直就是一塊燙手山芋,我以乾脆就把這個軍隊直接交還給了朱元璋,自己選擇告老還鄉,朱元璋當然是不答應,他也不明白自己這個老弟兄究竟看到了什麼,但是湯和想要離開的心思,沒有人能夠阻止。

也顧及到這位老兄弟戎馬一生為自己付出了這麼多,年紀大了,想要回家享福都不行,所以朱元璋你就同意了他的奏請,讓湯河遠離了是非之地,從此湯和和朝宗的太子和淮西勳貴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才是他真正的保命手段,兩邊不靠我,誰都不去沾光,如果出了事情算到我頭上,算我倒黴!

湯和最後活了下來,就好像當初有人勸商鞅一樣,你如果能夠做到激流勇退,善莫大焉,但是有多少人能夠做到的權利擺在手裡面,總不想把它給放手。


漩渦鳴人yy


大家好,我是簡哥~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締造者,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由南向北討伐統一全國王朝的開創者。他的豐功偉績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深遠。同時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殺功臣”的皇帝。



回到這個問題,我想糾正一下,朱元璋其實並沒有全部殺死功臣,因為除了湯和還有鄧愈、常遇春、常茂等人也並未被殺,因此“殺盡”一詞不是很妥帖。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明太祖朱元璋為何要殺功臣?

歷史上殺功臣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功高蓋主,威脅自身統治。如:漢宣帝和霍光。

2.誤殺。如:宋高宗和岳飛。

3.依仗功績,目無君主。如:雍正和年羹堯。

4.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劉邦在位除異姓諸侯。

5.為後代子孫掃除障礙。如:朱元璋。

在古代封建制度社會的背景下,朱元璋卻以布衣出身,統一全國,加之以勤於政事,注重招賢納士,嚴格治軍等行為,足以證明他是一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掌握主動權的人。如此之人,為何會做出如此違背道德之事?



對此,以我個人觀點,朱元璋殺功臣的原因我更偏向於第五點。因為在當時,中國古代醫療技術並不發達,人民平均壽命只有40到50歲左右。而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的時候已經39歲了,並且在稱帝后,北方蒙古勢力一直虎視眈眈,此後他常年為統一全國的大業而奔波勞累。

這時知道自己年紀已高的朱元璋,開始為後代子孫謀出路,畢竟如果不提早準備,自己努力打下的江山也只能拱手讓人,顯然這並不是他想看見的。因此朱元璋讓其22歲的長子朱標於洪武十年(1377)開始處理朝政,但他深知朱標性格太過仁慈,手段不夠強硬,等到繼承大業時會吃大虧,也怕其他大臣不服太子,影響到朱家後代的江山,於是他就採取殺功臣以及讓太子組建自己的政權班底的手段,開始為其掃清障礙,鞏固朱家天下。可惜造化弄人,原本應該順理成章地繼承大業的太子朱標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逝。明太祖朱元璋對其寄予厚望,從小悉心教導,多方培養,但也只能無奈唉嘆。人生百態,世事無常,強如朱元璋,身為人中龍,位居高處也同樣有力所不能及之事。



湯和是怎麼逃過朱元璋的殺手?

1.瞭解朱元璋的為人

作為開國功臣以及與朱元璋從小一起踩泥坑的發小的並且長期與他朝夕相處,征戰沙場的湯和自然更加了解自己領導的性格,知道他不喜歡跟別人分享江山,因而便避而遠之。



2.看淡名利,不居功自傲

明朝初建時朱元璋便開始對功臣封侯加爵,封了李善長、徐達、馮勝等六人公爵,但是作為他的發小的湯和只被封了侯爵,他也毫無怨言。在之後朱元璋平定天下後主動辭職告老還鄉,不追求名利,不居功自傲。試問君主看到有如此“聰明”之人,怎麼忍心對“無辜”的人痛下殺手?更何況還是他的發小。



3.低調做人,不問朝廷上之事

雖然表面上你告老還鄉,退居朝廷之外,但是誰又知道你是不是在“暗度陳倉”?

我認為,在當時湯和辭職的時候還是會受到生性多疑的朱元璋的監視,而湯和的的確確做到了為人低調且不問政事,這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朱元璋顧慮,也他徹底的對湯和放下了戒心,因此逃過一劫。



“伴君如伴虎”,置身事外,方能明哲保身,湯和深知這一個道理,正是因為他的大智若愚才成功的逃過了殺身之禍,並且得以安享晚年。


歷史有點六


朱元璋為湯和殺地主家的牛!

朱元璋和湯和小時候家裡都很窮,“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生存,朱元璋和湯和就到了當地地主家去放牛了,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兩人成為了孩童時期的總角之交。有一天,他們倆在放牛的時候,湯和無意中說道,好長時間沒吃過肉了,真想念肉的味道,沒想到朱元璋指著遠處的一頭小牛說:不如我們把那頭小牛殺了吃掉,過過嘴癮吧。



要知道當時殺牛都是要經過報官備案的,私自殺牛是要判刑的,況且這還是地主家的牛,殺了牛地主能放過他們嗎?但是他們當時為吃上肉也考慮不了那麼多了,直接把牛宰殺煮吃掉了,之後還把剩下的牛骨頭,牛皮都扔到了河中,並回去對地主說那頭小牛發瘋似的跑走了,死無對證地主也就沒多過問。而此後,湯和對朱元璋是心服口服,也對朱元璋馬首是瞻!


兩人長大後,湯和參了軍,而朱元璋為了能吃飽飯到寺院當了和尚,不久後,湯和寫了封信給朱元璋讓他去參軍,那裡也能吃飽飯,朱元璋聽了湯和的活就去到郭子興那裡參軍了。當時朱元璋可能沒想到,就是湯和的這封信竟改變了他的一生!

朱元璋參軍後,很快就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並把乾女兒嫁給朱元璋,有了這層關係,朱元璋的威望就越來越高了,漸漸的有了自己的軍隊,並且在湯和,徐達,常玉春的幫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從此開啟了他的帝王之路!



當朱元璋坐穩皇位後,為了讓自己的江山更加穩固就開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徐達,藍玉,李善長等一批功高震主的開國功臣被殺了,但是卻使終沒有拿同樣“功高震主”的湯和“開刀”,湯和有什麼過人之處呢?下面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吧!

一,湯和對朱元璋有恩,湯和可謂是朱元璋成功路上的領路人,沒有湯和的那封信就沒有朱元璋的帝王之路,朱元璋記得湯和的恩情,所以沒殺湯和!


二,湯和對朱元璋無異心,作為從小的玩伴,湯和了解朱元璋的性格,此時,朱元璋已經給了他榮華富貴了,他還能有什麼異心呢!

三,湯和急流勇退,當看到開國功臣一個個被誅殺後,湯和主動找到朱元璋交出自己的所有權力,並提出回家養老的想法,朱元璋也沒有難為湯和,讓他回家養老了!


以上三點就是湯和的過人之處!後來湯和因為生病在他69歲這一年去世,也算是善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