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的電影為什麼要改掉小說的結局?

1970年,姜大衛狄龍主演的電影《報仇》上映,作為姜大衛的頭號迷妹的李碧華,在觀影后得到靈感,寫下了《霸王別姬》的初稿,段小樓的名字來源於《報仇》中姜大衛飾演的關小樓,小說後來被改編同名電視劇《霸王別姬》,電視劇分上下兩集,羅啟銳導演執導, 嶽華和餘家倫主演,李碧華擔任編劇。當時導演和編劇都將張國榮作為程蝶衣的第一人選,不過礙於張國榮當時偶像歌手的形象只能拒絕。電視劇播出後,李碧華重新整理編寫小說,第一版於1985年6月出版。

《霸王別姬》的電影為什麼要改掉小說的結局?

一代俠女”徐楓女士,結婚後退出銀幕,成立湯臣電影事業有限公司,自己擔任電影製片人,張曼玉的經紀人陳自強將《霸王別姬》小說推薦給徐楓,讀完小說的徐楓立刻聯繫作者李碧華,二人約談了三天三夜,終於買下了小說版權,但因為沒有合適的導演,所以遲遲未拍,直到徐楓在戛納看過陳凱歌執導的電影《孩子王》後,看中了他的才華,將小說推薦給他,邀請他負責執導,看過小說後的陳凱歌覺得是個三流的故事,興趣不大,徐楓不死心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說服他,最終陳凱歌答應負責,並將小說交給編劇蘆葦操刀修改,李碧華和陳凱歌都沒有參與,這點很重要,特別是陳凱歌沒有參與非常重要,在西安長大的編劇蘆葦,花了很大精力和時間研究瞭解京劇和北京文化,修改完善了小說中的京劇戲份和北京方言特色,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小說的主題,將人物關係更加完善,劇本出來後,陳凱歌導演沒有過多幹預,只是拿掉了其中兩場戲,這點特別特別重要。

《霸王別姬》的電影為什麼要改掉小說的結局?

《霸王別姬》上映後,大獲成功,捧到華語電影至今為止的第一座金棕櫚獎,全球總票房3000萬美元,在口碑與商業相兼容,是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故事,也是三教九流人物的時代變遷,是個人情仇和家國變換的動盪不安。

《霸王別姬》的電影為什麼要改掉小說的結局?

時間過去26年了,電影依然是我心中的第一位。

很奇怪,作為小說作者李碧華的路人粉,小說卻不是我的心頭所愛,當初陳凱歌導演評價小說只是三流作品,雖然刻薄極端,但也不是沒有道理,如果拿小說跟《活著》、《白鹿原》、《紅高粱》這些作品來比較,有幾位不是三流呢?可是李碧華的小說中的“

狠毒”,可算是一流,從《霸王別姬》電影和小說中的不同之處就可以窺探一二。

主題

電影的主題是迷戀與背叛。

電影剛開場時來看,窯姐豔紅帶著十歲的兒子小豆子,到戲班子討口飯吃,在煙花柳巷討生活的豔紅養不了男孩子,只能給兒子找個出路,都是三教九流,學戲到底地位高點,男身女相的小豆子,讓戲班關師傅一眼看中,但是祖師爺不給他飯吃,小豆子是個六指,豔紅為了孩子的前途,狠心剁了小豆子的六指,簽字畫押,母子緣盡,小豆子容貌清秀,是難得的旦角,寄託了戲班子的希望,但是學戲的日子太苦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小豆子和小癩子一起逃跑出去,正好遇到城裡的名角兒登臺,小豆子被舞臺上的一出《霸王別姬》感動,明白了這是自己的命,就是死也要死在舞臺上,他和小癩子一起回到戲班自願認罰,小癩子被打怕了,也不知道自己還要挨多少打才能成角,沒了希望的他將懷裡的冰糖葫蘆囫圇個吞下,用平日裡的練功繩子上吊自殺,小癩子的死後,關師傅給大夥講了《霸王別姬》的故事,讓小豆子明白人要從一而終,自個兒成全自個兒,戲院經理那坤到戲班子看成色,小豆子是戲班子的絕貨,代表著戲班子的前途,一曲《思凡》他又唱錯了,一直護著他的大師兄小石頭氣得拿煙桿子捅他的嘴,鮮血淋漓,小豆子終於唱對了,一曲《霸王別姬》登臺給太監張公公拜壽祝賀,戲後,小豆子被張公公玷汙,出來後在街邊撿到一襁褓中的棄嬰,出於愧疚關師傅同意小豆子收養。

剁指,暗喻剁去小豆子多餘的東西,身體閹割。

煙桿捅嘴,暗喻對小豆子的精神破處。

唱對臺詞,暗喻小豆子性別認同。

張公公的玷汙,暗喻身體破處。

收養棄嬰,暗喻精神和身體的認同,母性情感的覺醒。

最後小豆子死了,程蝶衣活了,成了舞臺上風華絕代的程老闆,成了人戲不分的程蝶衣,成了從一而終的虞姬。

從此,他把段小樓當作是自己的霸王,把京劇當成自己的精神。

可是霸王辜負了他,娶了菊仙。

失去霸王的程蝶衣還有戲,舞臺上的他還可以繼續從一而終,可以繼續做夢。

但是批鬥時,把他的戲也剝奪了,師兄段小樓下跪揭發,曾經無數人追捧的京劇成了被打壓的牛鬼邪神,自己也成了罪人受人侮辱。

信念徹底崩塌,但他依然活著,直到十年後,程蝶衣與段小樓重聚。

糾纏大半生的師兄弟再度扮裝上演《霸王別姬》,只是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一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再次唱錯,也點醒了程蝶衣。

他醒了,選擇了從一而終,拔劍自刎,段小樓的一聲“蝶衣”,電影結束。(有其他版本是小豆子。)

《霸王別姬》的電影為什麼要改掉小說的結局?

電影的開頭,就將高度立起來了,電影中程蝶衣不是完美無瑕,他會為了一把寶劍委身袁四爺,會為了趕走菊仙拿段小樓作為要挾,會在菊仙幫自己從火堆裡撿劍時將怒火發洩在她身上,會抽大煙、體罰小四兒,他不完美但無辜,錯誤不是他造成的而是時代。

在時代下,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悲歡離合,三教九流的底層人,也要有個活法,程蝶衣的活法就是讓自己成為舞臺上從一而終的虞姬,迷戀著力拔山兮氣蓋世霸王,只有這樣他的人生才有了目標和追求,就像他長大後總給自己孃親寫信,告訴她自己一切都好,然後讓人給燒了,在他心中孃親已經死了,寫信不過是寄託自己的念想。

電影的結尾是一種成全,菊仙與程蝶衣都是真虞姬,最後從一而終。段小樓是假霸王,辜負了兩個同樣愛他的人,選擇活著。

小說的主題與電影就有跟大的不同。

虛情假意,苟且偷生。

小說的結尾程蝶衣沒有自殺,段小樓偷渡香港,苟延殘喘的活著,糾纏半生的師兄弟在香港偶遇,此時的程蝶衣已經得到平反,因為過去的輝煌成了京劇團的藝術指導,嗓子啞了的段小樓成了螻蟻般的小市民,靠寫卑劣的伎倆騙取補貼過活。

程蝶衣丟了一根手指,自殺過又被救活,之後再也不敢死了,他選擇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活著,聽從組織的安排,跟一個在茶葉店辦公的女人結婚。曾經,程蝶衣希望段小樓明白他的心意,再重聚時他只希望段小樓什麼都不要提。可是段小樓還是提了,不僅提了還婉轉地表明自己一直明白他心意。

這是小說最殘忍的地方。

電影中的段小樓不明白也不想明白程蝶衣的心意,所以他只是個普通人,現實中的人,即使犯錯,也可以理解。

小說中的段小樓一直都明白,但裝作不明白,看著程蝶衣和菊仙為他爭風吃醋,他佯裝不知。

因為不懂,所以殘忍。

明明懂得,依然殘忍。

程蝶衣走後,段小樓也沒有太多悲傷,家國恨,兒女情,都比不上他的落腳地,過去已經過去,生活還要繼續,苟延殘喘也好,狼狽不堪也好,至少活著。

有情有義到底是戲臺上的詞,人間,只是抹了脂粉的臉,窮途末路下,才能看到人性。

最通俗來說,電影就是理想主義,小說就是現實主義。

情節不同

第一:母親豔紅

電影中母親豔紅跪求關師傅收徒,斷指後,理了理頭髮,將自己身上的棉衣脫下來披在兒子身上,施禮離開,下一幕,同屋的孩子嘲笑小豆子,他負氣將棉衣丟到火盆裡,此處表現出小豆子幼年的性格,外表清秀,但是個有骨氣的男兒,雖然無力反抗,但會做最後一點鬥爭。

《霸王別姬》的電影為什麼要改掉小說的結局?

小說中沒有下跪,直接切斷六指後,簽下契約,悄悄塞給給小豆子留下一包點心,囑咐了好些話,才恨下心離開。母親離開後的小豆子表現的很害怕,是師兄小石頭一直安慰他。

第二:小癩子的戲份

電影剛出場一個逃跑的孩子,是個慣犯,總是逃跑總被抓,抓回來後就是一頓毒打。他瘋瘋癲癲,總說大話,後來又得機會逃跑時,還不忘叫上小豆子,兩人偶然遇到當時當紅的名角兒登臺,臺上的名角兒在演《霸王別姬》,臺下的兩個孩子都哭了,小豆子哭是認清了自己的追求,他要做虞姬,要從一而終。小癩子哭,是不知道要挨多少打才能成角,自己這輩子能不能成角兒。最後小豆子選擇回戲班認錯受罰,跟他一起回去的小癩子一路上說大話,到了門口卻不敢進去,看著小豆子捱打受罰的他被嚇怕了,將懷裡的糖葫蘆一顆顆吃下去,讓後用練功繩上吊自殺了。小癩子的死讓小豆子有了生,讓他有了目標,要做臺上的角兒,要做虞姬,要從一而終。

《霸王別姬》的電影為什麼要改掉小說的結局?

小說中小癩子的戲份就兩場,第一次跟電影中一樣,在天橋下表演時趁亂逃跑被抓。

第二次是小豆子表演完《思凡》後,小癩子被發現死在雜物房,用腰帶吊在木架子上,也是自己成全自己,至於原因,小說中沒有提,或許是因為受不了打,或許是知道自己成不了角,總之一樣的無關緊要,在當時這樣的孩子太多了。

第三:小四兒

電影中的小四兒,是小豆子撿回來的棄嬰,小豆子給了他生,長大成後的小四兒卻要他死。到底是畸形下的孽種,註定要造孽。

《霸王別姬》的電影為什麼要改掉小說的結局?

小說中的小四兒是在戲班子裡學戲的孩子,偶然見過程蝶衣後,求爺爺告奶奶,上趕著給程蝶衣做跟班,長長見識,小四兒的資質一般,成不了角兒,所以機會來臨時,選擇走捷徑。同樣是背叛,只是沒有電影中那樣有深意。

第四:煙桿捅嘴

電影中,小豆子將《思凡》唱錯時,是師兄小石頭一把奪過關師傅的煙桿,捅小豆子的嘴。這樣的安排就是為了隱喻小石頭和小豆子的關係,一種精神上的昇華。這樣一來情節就連貫了,長大後的程蝶衣迷戀著師兄段小樓,不僅僅是年幼時同甘共苦的情誼,也是因為當初是小石頭用煙桿捅了小豆子的嘴,精神上的重生。

《霸王別姬》的電影為什麼要改掉小說的結局?

小說中, 用煙桿捅嘴的是師父,這樣一來,更加直白的表明小豆子對小石頭情感,就是愛,沒有一點誤會,一直都很清醒。

第五:菊仙護劍

電影中,披鬥時菊仙不計前嫌從火中撿回了蝶衣的寶劍,菊仙明白這把劍的重要性,也明白蝶衣對段小樓的情誼,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同時,菊仙為蝶衣撿劍的舉動,讓他徹底崩潰,他最愛的楚霸王段小樓為了活下去將寶劍丟到火裡,而他恨了的女人卻捨命護劍,西楚霸王無情無義,風塵妓女卻重情重義,所以他發狂了,將怒火發洩在菊仙身上,揭發她的過去,間接逼她懸樑自盡。

小說中,是程蝶衣自己不顧一切,衝入火場救回寶劍,之後他也惡毒了,除了揭發菊仙,連段小樓也不放過,似乎要將他們倆碎屍萬段,小說太殘忍了,一個都不放過,只有菊仙,都是懸樑自盡,從一而終。

電影中,是程蝶衣拔尖自刎,成了虞姬,完成了自己的從一而終,美麗的事物只有被毀滅才能成為神話,所以程蝶衣死了,但人物昇華了,他成了虞姬,他所有行為的都可以理解同情。

小說的結尾,程蝶衣和段小樓重逢後,也登臺再演了一出《霸王別姬》,戲演完了他也醒了,在夢中他拔尖自刎,醒來後照樣妥協地活著,虞姬的從一而終,註定是在舞臺上,在夢裡。他選擇活著,嘴上說“這輩子就想當虞姬”,現實中妥協地活著。

人物性格不同

第一:程蝶衣

電影裡的程蝶衣是活在戲裡的“痴人”,除了師兄和戲,其他的一切都跟他沒有關係,他把師兄段小樓當成了西楚霸王,自己是他的虞姬,可是後來師兄娶了菊仙,他就只剩下戲,在戲裡面繼續做夢,依然不關心其他事物,電影結尾時,他的夢醒了,知道是自己一直錯了,他選擇一錯到底,從一而終,這樣大家都理解了,他只是在時代變動下,一個執著又單純的“痴人”。

《霸王別姬》的電影為什麼要改掉小說的結局?

小說中的殘忍來自程蝶衣的清醒,他就是愛上了師兄段小樓,會因為段小樓娶菊仙而出於報復地赴了袁四爺之約,會跟菊仙爭風吃醋,嘴炮攻擊,跟兩個市井婦女沒什麼不同,最後經歷萬千磨難,選擇妥協地活著。

沒有電影中的無辜與高貴,只有現實與庸俗。

第二:菊仙

小說中的菊仙更加精明更加會算計,她見程蝶衣的第一眼就大約知道了他的心意,將他當作是自己的“情敵”,一直攛掇著段小樓不要跟他一起唱戲,沒有抱著寶劍跟袁四爺談判,也沒有為程蝶衣從火中救下寶劍,會為了救段小樓而犧牲程蝶衣,小說中的菊仙沒有電影中的大義凜然,兩人之間唯一一次溫情,是程蝶衣戒毒時痛苦的叫“娘”,菊仙抱住他,不過是“窮鳥入懷,獵師也不殺。”的同情。

第三:段小樓

電影中的段小樓是個明白人,活得明白,臺上他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項羽,臺下他是吃喝嫖賭的名角兒段小樓,唱戲的時候就唱戲,生活的時候就生活,程蝶衣只想跟他唱一輩子的戲,他反而勸他在凡人堆裡要生活。面對蝶衣炙熱的情感,他不理解,當然也不想理解,所以電影中,他可惡可恨但也能被理解,畢竟大家都是個普通人。

小說中的段小樓是殘忍的,他明白師弟對他的心意,但佯裝不知,享受這跟師弟臺上的默契,跟菊仙台下的恩愛,一個狠毒的男人。

第四:袁四爺

電影中愛戲,愛程蝶衣的虞姬,他以寶劍相贈,願作塵世中的知己,但到底離不開佔用,程蝶衣被抓時,他袖手旁觀在家喂鳥,趁機奚落段小樓,是菊仙抱劍要挾,才上法庭作證致辭,程蝶衣拒絕說謊串詞,他氣憤地離開,一句:“我走不走,他都死定了。

沒有半點情誼與留戀,程蝶衣的死活跟他無關,他已經仁至義盡。

《霸王別姬》的電影為什麼要改掉小說的結局?

小說中袁四爺是個身材高大,雙眼炯炯有神的中年男人,他跟程蝶衣的關係更加直白,達官貴人包戲子,袁四爺是戲迷,但戲到底是娛樂,程蝶衣也只是他的佔有品。都是假霸王

個人總結

當初段小樓在張公公府裡看中一把寶劍,一邊玩弄一邊說:

“霸王要是有這把劍早就把劉邦砍了,到時候當上了皇上,那你就是正宮娘娘了”

一句孩子的玩笑話,程蝶衣卻當了真,他找了多年,終於從袁四爺那裡拿到了,連夜抱著寶劍去找師兄,此時段小樓已經跟菊仙定親,一群人在屋子裡熱鬧。他把寶劍送給師兄,這是他最後的希望,可是師兄早就把當初的玩笑話給忘了。

對於程蝶衣而言這就是背叛,他拒絕與段小樓同臺,因為他已經不是自己一個人的霸王了。

小說中,程蝶衣一直想辦法讓段小樓和菊仙來分開,即使在被批鬥時,他都在希望菊仙為了生存跟段小樓劃清界限,這樣師兄就又是他一個人的了。每個人都打著自己的算盤,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都現實有又庸俗,但這也是人間。

說實話,電影中的每一處安排都可以用精美絕倫,人物關係層層連繫,沒有一點是多餘,而小說情節有點散,確實格局不大,只是在情愛中徘徊,但文風冷冽毒辣,陳凱歌說小說“”,可是誰不是活在這俗世之中呢?二者各有各的精彩,無法比較。

不過寫完《霸王別姬》後的李碧華依然是“文壇妖女”,妖嬈冷冽獨樹一幟。

而拍完《霸王別姬》的陳凱歌,似乎找不到方向了,他沉醉在自己的文化浪漫中無法自拔,框架太大,渴望的內容太多,卻總是不能把故事講好,他口中李碧華小說的“”,正是他不具備的東西,電影《霸王別姬》將格局與情感相融合,使故事得到了平衡,最難得的是,陳凱歌沒有插手編劇的工作,小說作者李碧華也沒有,全權交給編劇蘆葦負責,這太難得了。

電影的成功,不是陳凱歌一人的成績,而是全劇組全有人的功勞,當時的他們,真的做到了不瘋魔不成活,大家一心只想拍好電影,不知不覺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二十六年了,電影依舊輝煌。兩個虞姬從一而終,只有霸王落寞的站在舞臺中央,孤零零地站著。

真的很落寞!

《霸王別姬》的電影為什麼要改掉小說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