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農民的經濟收入看日本為啥侵華必敗

這是一段日本侵華初期的真實歷史,也是日本底層老百姓的一個真實寫照。

從日本農民的經濟收入看日本為啥侵華必敗

配圖

一、“無少女村莊”的出現

1931年,日本東北地區的山形縣,農村糧食欠收,農民入不敷出,生活極慘,無法生存,出現了賣自己親生孩子的事情。

“赤貧的記錄”“貧困出賣女兒”“失業體驗記”“東北的少女地獄”等報道,不斷出現在報紙上。

《日本農業年報》上說:“1931年山形縣賣女兒的農戶,有四五千戶。”

同樣的記載還出現在色川大吉著的《昭和五十年史話》中:

“山形縣最上郡的西小國村,作為荒年的犧牲者,該村總人口為4714人,女的2332人,其中15.6歲至24.5歲的妙齡少女250人,全部賣給其他地方當娼妓,因而出現了‘沒有少女的村莊’。”

從日本農民的經濟收入看日本為啥侵華必敗

配圖

無獨有偶,熊谷正男在1942年1月寫的《婦人公論》中也說,同期的秋田縣由利郡的玉米、下鄉2個村莊,以及熊勝郡的秋之宮村,也成了“沒有少女的村莊。”

全村人都把自己的親生女兒賣出去,這在日本歷史上也是一大奇觀。

這不僅讓人想問:

當時發生了怎樣的生存危機,以致於農民像中了瘟疫一樣,可以集體把自己的親生骨肉賣了變錢?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段日本社會的真實細節。

從日本農民的經濟收入看日本為啥侵華必敗

二、一戰後的日本經濟背景

戰爭是要命的,但有的人卻用來發財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坐收漁翁之利,不僅趁歐洲列強無暇東顧的時候加緊侵略中國,還大發戰爭財,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對外貿易繁榮。

“貿易出口激增,海運異常繁榮,整個製造業增長30倍以上。”一戰使日本發了。

一批“戰爭暴發戶”,大發戰爭財,國家產業結構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戰爭的結束和世界經濟的整體大蕭條,日本經濟很快停滯、倒退,進入蕭條期。

此時的日本,還迎來了7.9級的關東大地震(1923年)。

從日本農民的經濟收入看日本為啥侵華必敗

關東大地震

此次大地震持續時間長,影響深遠。受衝擊最嚴重的,就是農民。

大米和蠶繭,是日本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經濟危機的到來,使農民收入銳減,甚至入不敷出。

比如大米,1930年初的價格是每擔26.91日元,到了年底就降為17.7日元。

蠶繭,據史料載,1929年春的價格是每貫(3.75公斤)7.57日元,1930年跌至4日元,1931年跌至3.08。

經濟危機帶來的物價暴跌,害苦了毫無應對能力的老農民,跌得蠶區地方銀行停業,跌得他們“越豐收越饑饉”,打得稻穀越多,自己越吃不上。

從日本農民的經濟收入看日本為啥侵華必敗

關東大地震

柳田同男等著的《社會現象史》中就說,“很明顯,種植稻穀的人們,平常很少能吃上稻米飯。吃稻米的日子,一年也不過四五十天。

“特別是深山溝裡的村莊,只有老人、小孩和病人才能吃上米飯。一般的村莊,可以說是吃粟子、稗子和山芋等充飢。”

老百姓自己種地吃不飽飯,就想辦法找吃飯門路。

在當日的日本,能免費吃飽飯、農家子弟還能夠去的地方,就是軍隊。

色川大吉說,不少農家的孩子到部隊後,“因為能夠吃上白米飯而感動”。

所以,對東北欠收的農民來說,男的送到部隊,女的早早地出嫁到外地,是條活路。

即便外地尋不著對象,賣也要賣出去,總比呆在家裡餓肚子要好。

山形縣的“沒有少女的村莊”,就是這樣來的。

說起來也很慘,當時被賣出去的青年婦女,價格也很低,“每人身價平均只有50-100日元,在青森地區,只值9日元。”

從日本農民的經濟收入看日本為啥侵華必敗

關東大地震

三、官窺一斑,日本侵華未出徵,就敗了

“沒有少女村莊”的背後,是日本經濟跌入前所未有危機的寫照,是底層日本農民悲慘生活的真實狀態。

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那些在一戰中大發戰爭財的新財閥們,在軍國主義分子的推動下,經濟和軍工業沆瀣耦合,叫囂擴張,把經濟危機和經濟危機帶來的政治危機,急忙忙,通過侵華擴張轉嫁給了中國。

“滿洲生命線”怪論、“滿洲事變”怪胎,就是在這樣背景下誕生的。

從“沒有少女村莊”這一歷史放大鏡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並不是因為國家實力發展得夠強夠大,而是因為軍國主義發展得夠彪夠悍。

事實上,日本經濟是比中國強,但要對外戰爭,差的不是一點兩點。

從日本農民的經濟收入看日本為啥侵華必敗

二戰日本對女子進行強身健體訓練

1936年二二六兵變,成因很複雜,但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因為經濟不行,民眾生活悲慘,底層軍官忍無可忍,才實施了譁變,目的就是殺掉腐敗的當權者,實現昭和維新。

而1937年全面侵華後,日本國內立即實行經濟統制,不得不聚全民之力,全面節約,圍繞軍國號令節衣縮食,進入“更加艱苦的生活”。

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捉襟見肘。

從日本農民的經濟收入看日本為啥侵華必敗

二二六兵變

一邊勒緊褲腰帶,下發“奢侈品禁止令”,一邊高喊“大和魂精神”,自欺欺人地強化精神力量,愚弄士兵用精神意志去戰勝鋼鐵英美,這就是二戰的日本。

因為實力不濟,日本不得不選擇速戰速決的戰略,但不幸的是,它被中國人識破了。

所以說,從他派兵出征的那一天起,就是在打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

正如美國一個調查團報告所說:

“窮於應付民生的日本經濟,完全沒有餘力應付緊急事態的能力……日本失敗的命運就註定了。”

==================

文獻參考:

色川大吉《昭和五十年史話》(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

張經緯《對20世紀3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危機的再認識》(《史學理論研究》2009年第2期)

若槻泰雄《日本的戰爭責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