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高質量的信息,經驗之談

一、關於信息的選題。不首先解決“寫什麼”的問題,就談不到怎樣寫,更談不到怎樣寫好的問題。這個問題,看似尋常,實際上大有講究。

要把握“五點”:第一點:領導的關注點。就是領導關注什麼就寫什麼!這是由信息的作用所直接決定的。信息主要是用來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參考服務的,所以撰寫信息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就必須圍繞領導的關注點來展開,必須把領導需求作為信息工作的重要方向,這樣會大大提高命中率和採用率。但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就是怎麼才能知道自己寫的東西是不是領導的關注點,那就要靠自己去學習、去努力,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行精準捕捉,新聞、網絡、報刊等等都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就是領導的關注點從不缺少,缺少的是我們發現領導關注點的眼睛。第二點:當前工作的重點。就是當前的重點工作是什麼就寫什麼!信息工作要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就必須緊緊圍繞上級的中心工作,及時報送對路適用信息。通俗地說,就是上級在幹什麼、重點抓什麼,就寫什麼。但前提必須是上級正在抓的、將要抓的、正在思考的工作或已經開展的創新性經驗做法,這就叫對路適用。這裡一定要注意一個時效性的問題,不能拿過去的重點當現在的重點,比如說,一件事兩年前可能是重點,但現在就不一定是重點;還有的事五年前是重點,但現在還是重點,所以一定要把握住這個重點的意思,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工作的重點只有你捕捉不到,沒有上級做不到。
第三點:社會的熱點。就是當前社會的、人民群眾的普遍關注點是什麼就寫什麼!社會的熱點是層出不窮的,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關注點出現,這就要求必須敏銳的捕捉這種社會輿情,群眾關注的是什麼、社會聚焦的是什麼,就要及時收集起來,經過深加工變成信息。如,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其中有一個片段,就是孫連成所在的那個區的信訪辦窗口設計的非常矮小,群眾辦事非常不方便,這事被李達康知道後,在信訪辦窗口當著群眾的面把孫連成臭罵了一頓,就可以聚焦這個問題,撰寫“莫讓孫連成式窗口以人民的名義傷害人民尊嚴”,等等。第四點,時間的節點。就是臨近某個時間或者某個事件將要發生了我們就寫什麼!意思就是信息要跟著時間節點或者重大事件去撰寫。比如,固定的時間節點,如每年的各種節日、紀念日等,就像七一建黨節、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和春節,可以圍繞這些節日進行信息的報送;預期時間節點,如全國、全省、全市的重要會議;季節性工作節點,如每年的“三夏”“三秋”生產、防汛抗旱等;重要的時間和事件節點,如上級主要領導同志發表的重要講話、重大事件的發生處理等。
第五點,工作的亮點。就是自身的業務工作中突出的經驗性做法是什麼就寫什麼!這一點,簡潔明瞭,沒什麼可說。

二、關於信息的標題。“題好文一半”,標題擬得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標題擬得不好,有可能把好的材料埋沒了。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領導的辦公桌上堆滿了各種材料、簡報,領導的精力是有限的,難以通覽。好的標題能一下子吸引領導的目光。內容相同的信息,由於擬出的標題有好有差,往往產生迥然不同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把信息標題處理好。一方面,要“求新”。信息標題忌籠統和一般化,要對信息標題語言千錘百煉,提煉出特點,提煉出新意,使之醒目、新穎、生動、有吸引力。現在的信息,最常見的有:採取幾項措施做好×××工作;×××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從幾個方面加強某項工作;×××地反映××問題有待解決,等等。這樣的標題太一般化,不夠新。舉例,同樣是針對解決貧困兒童上學問題的信息,有兩個標題:一個是幾措施助貧困兒童破解上學難題,另一個是牽手“寒門學子”求學路上“不掉隊”,你選哪一個?所以,這個新就是要達到“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另一方面,要“求全”。信息的標題一定能夠概況整個信息的內容,不能只是代表其中的一部分,切忌“題大文小”“題小文大”“文不對題”。“題大文小”,就是正文的內容立意不高,宏觀性不強,反映的事情意義不十分大,卻戴上了一個大帽子。如十九召開後,有的單位以“加快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為題報了一條信息,內容卻是該地小城鎮建設的情況;“題小文大”就是題目涵蓋不了全部的內容,比如,有的單位“以多舉措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為題報了一條信息,但內容卻涵蓋了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多種領域;“文不對題”,就是題目牛頭不對馬嘴。

三、關於信息的語言。信息的語言要體現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一是語言的準確性,就是你寫的信息內容,要在內容上觀點正確,材料適合,觀點和材料高度統一;在表達上概念明確,判斷恰當,符合邏輯。特別是用詞一定要準確,儘可能不用“幾乎、差不多、大概”等語言;能用數字定量分析的,儘可能用數字說明問題,以準確地反映信息的內容。二是語言的鮮明性,

就是語意要明確,條理要清楚,能夠把要說的話清楚地表現出來,千萬別打太極,別迴旋。有不少同志,寫材料寫習慣了,在引入正題之前,總想回旋幾句,這樣的情況,在信息裡千萬不要出現,本來篇幅就受限,在迴旋幾句,留給信息的實質性內容就真不多了,提倡什麼,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批評什麼,亮明觀點,毫不含糊。三是語言的生動性,主要是指語言的運用靈活,新鮮別緻,活潑新穎、簡潔明快、引人愛看。用詞要豐富多彩,講究詞章。不能內容乾乾巴巴,形式呆板。還要在遣詞造句上多下些功夫。四是語言的簡潔性。兩個方面,一要“力避行文的嘮叨”,要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我們在寫信息時,必須惜墨如金,下狠心刪掉“蕪詞累句”,砍掉起始語、結束語、多餘的枝葉,字詞要用到如刪除一個字、一句話就改變意思或句子不通,那才到了爐火純青、修煉到家。另一方面,不用空話、大話、套話,比如說,“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某個部門的具體指導下”,某某單位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等都不應該出現在信息裡。寫了就是累贅,本來內容很好的信息,也有可能被這樣的套話降低分數值。

四、關於信息的層次。文無定法,文成法立。信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種,結構形式是靈活多樣的。用什麼樣的結構,要依內容而定,即“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一般的信息,要求有導語、有正文、有結尾,有些信息則有導語、正文而沒有結尾。有的信息只有正文,沒有導語和結尾。所以,對於信息的結構,靈活性很大,要自己掌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