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十六州,北宋傾全國之兵收復,為何短短兩年再度丟失?

導讀:燕雲十六州自古乃四戰之地。自石敬瑭為求契丹援助將其割讓之後,柴榮,趙匡胤等雄主都沒能將其收回。燕雲之地的丟失,令北宋受北方民族威脅長達160年之久,可謂北宋之國殤。宋金聯手滅遼之際,北宋曾一度收回燕雲之地,但在宋徽宗一系列荒唐的“操作”之下,僅僅兩年之後,燕雲之地又再度丟失,給北宋的亡國埋下了伏筆。

燕雲十六州,北宋傾全國之兵收復,為何短短兩年再度丟失?

宋金聯手擊敗了遼國

對於北宋來說,燕雲之地的戰略地位十分特殊。宋徽宗時期宋金簽訂“海上之盟”,兩國約定聯手滅遼,得勝之後金將燕雲之地歸還於宋。收復燕雲是何等偉業,於是宋徽宗發全國精銳之兵攻遼,在兩國的合作之下,遼國滅亡了。在滅遼的過程中,北宋雖連吃敗仗,但終歸是將燕雲之地重新拿了回來。燕雲之地的失而復得令北宋舉國歡騰,為鞏固這一地區的統治,北宋朝廷選派賢臣良將前去防守,看似北宋的北疆終於要穩固了。然此次聯金攻遼雖使宋軍收復燕雲,卻也使金國人看清了北宋真實的實力。在金軍將遼軍打的倉皇逃竄之時,傾全國精銳的宋軍卻被遼國潰兵打得落荒逃。此戰充分暴露出了北宋軍事的孱弱,給金國人留下了宋可欺的印象。此後金國一改對北宋的尊敬態度,轉而日益驕橫,最終兵戈相向。

燕雲十六州,北宋傾全國之兵收復,為何短短兩年再度丟失?

宋徽宗畫像

總的來說,金人南下攻宋有三條線路可供選擇:一是(西線)從塞外經山西大同,過雁門關,入太原,後經上黨地區最終抵達懷州一帶,再從此地渡過黃河進而威脅北宋都城汴京。第二條線路(東線)金人需翻越燕山山脈,過燕京,而後入河北,經過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渡黃河,直取汴京。因為此時的金軍佔據了營平灤三州,此地也為金軍提供了第三條進軍線路。在這三條線路當中,第一條最為艱險,沿途多險關隘口,於防守方有利,而從後兩條線路進軍稍易。

而金軍的大舉南侵正是兵分兩路,分別從第一與第二條線路展開進攻。

其中負責西路軍的是金國元帥粘罕。此人曾多次指揮對抗遼國的戰役,軍事經驗豐富,並且對宋朝的地理情況十分了解,對於北宋的入侵可謂是早有預謀,並且其手下士兵能征善戰,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勁旅。而負責東路的乃是金國的二太子。此人年紀尚青,作戰經驗不足,又好聲色犬馬,因此部隊戰鬥力較西路軍有所降低,但他指揮的部隊選擇的是進軍較容易的東線,因此也具有很大的威脅。

燕雲十六州,北宋傾全國之兵收復,為何短短兩年再度丟失?

燕雲十六州是北宋重要的屏障

然宋軍並非毫無勝算。雖然金人元帥粘罕所統領的西路軍戰鬥力強悍,然其所選的路線沿途多險關隘口,地形易於宋軍防守,若宋軍能夠抵擋住金人的鋒芒據城而守,並調集有生力量展開對圍城敵軍的包圍是有可能將其擊敗的。再看東路,對於宋軍來說,雖然東路的地形不佔優勢,但東路軍的敵人亦不甚強悍,況且北宋據有燕雲,金人需攻克燕京才可南下。

因此,從大局來看,只要宋軍可以頂住西線的壓力,全力擊敗較弱的東線是可以取得最終的勝利的。

燕雲十六州,北宋傾全國之兵收復,為何短短兩年再度丟失?

金軍騎兵的戰鬥力頗為強悍

當時全面指揮宋軍調度的是童貫,他手下的馬擴就曾經提出過這樣的建議:馬擴認為金人南下必然兵分兩路,組成鉗形攻勢,對宋軍兩路夾擊。這兩路中西路險關隘口眾多,可據險而守。而東路地勢平坦,除了雄州、霸州二地有水庫保護其側翼之外,其他地區皆為平原地形,若金人至此則可與西路相互呼應,到時北宋危矣。因此馬擴建議童貫將主戰場擺在東線,組織全部精銳據城而守,節節抗擊,阻止金人的快速推進,消耗其有生力量,待到其無力進攻之時,再組織反擊一舉擊敗金人。

若戰役能夠按照馬擴的建議行事,戰爭的結局尚未可知。

然一心想要回到汴京的童貫,雖然同意了馬擴的建議,但是並未能及時下達相關命令。就在這猶豫之間,金人已經吹響進攻的號角。

燕雲十六州,北宋傾全國之兵收復,為何短短兩年再度丟失?

金軍兵分兩路南下攻宋

準備不足的宋軍難以抵擋金人的進攻,接連丟失檀州,薊州等軍事重鎮,宣和七年十二月五日(公元1125 年),金軍抵達太原城下。大宋宣撫司童貫棄城而走,導致人心渙散,太原守將張孝純父子擔起了守衛太原的重任。

燕雲十六州,北宋傾全國之兵收復,為何短短兩年再度丟失?

太原保衛戰打的異常慘烈

西線戰事吃緊,東線同樣膠著。黃藥師帶領著本部“常勝軍”(初為遼天祚帝所創“怨軍”),與金人對峙於燕京地區。本想主動出擊的黃藥師被嚴令不許單獨出擊,需等待張令徽和劉舜仁二位將軍到達後再一同進攻。至十二月六日,三路人馬終於集結完畢,郭藥師率先渡過白河與金人交戰。郭藥師的“常勝軍”紀律嚴明,戰鬥力十分強悍,連卻金人三十里。然而就在郭藥師高奏凱歌之際,卻聽聞其餘兩路已經敗退的消息,為避免陷入包圍,郭藥師也只好下令撤回燕京,失去了擴大戰果的機會。此戰令雙方都損失慘重,但經此失敗之後,張令徽和劉舜仁二人已經有了降金之心,他們密謀大開城門投降,並將郭藥師的人頭獻於金朝。郭藥師本為遼國將領,遼國滅亡後率軍降宋,雖一腔熱血為南宋守土固疆卻始終得不到朝廷信任,悲憤交加的郭藥師含淚再次反叛,舉城降了金。

至此這座燕雲之地最為重要的軍事重鎮燕京再次丟失,前後不過兩年時光。

燕雲十六州,北宋傾全國之兵收復,為何短短兩年再度丟失?

郭藥師畫像

雖然張孝純守住了太原,但燕雲之地的再度丟失給北宋的防禦體系帶來了災難性的打擊,金人得以經華北平原長驅直入,一路抵達黃河邊。再加上宋徽宗的“外緊內松”的政策,造成內地幾乎不設防禦,金人得以輕而易舉便渡過黃河,直取汴京,北宋從此失去了抵抗金人的能力。

燕雲十六州,北宋傾全國之兵收復,為何短短兩年再度丟失?

佔據燕雲之地後金人可以直入汴京

總結:

燕雲之地是宋朝鞏衛北方的重要屏障,雖然在遼國滅亡之際,北宋曾一度將其收回。但宋徽宗的昏聵,導致其任用不知兵的童貫主持軍事,進而採取了一系列錯誤的軍事部署,造成了戰局的混亂。再加上宋朝內部人員關係複雜,難以同心同德抵抗金軍。最終迫使燕雲地區最重要的守衛力量“常勝軍”投金,給宋朝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損失。至燕雲之地再度喪失之後,北宋已經無力抵抗金國的攻勢,最終走向滅亡。而偏安一隅的南宋雖然得以存續一百五十二年之久,但終其一朝,金人南下的威脅始終籠罩著南宋朝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