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深山裡的"寶藏",他守了58年養活一家人

小時候愛吃糖又怕被父母發現,總會拿一根筷子偷偷蘸著蜂蜜吃。每次看到養蜂人站在飛舞的蜂群中開箱取蜜,心裡都相當的佩服,誰都知道蜜蜂尾巴後的毒針蜇起人來又疼又癢,還能腫上好多天,但他們整日與平常人避之不及的蜜蜂為伍,提起一籠蜜蜂還面不改色。不論被蜇多少次都沒有退縮過,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堅持,現在才有蜂蜜吃。

莆田深山裡的

林文靜是涵江區莊邊鎮松嶺村人,出生在1946年,養蜂已經有58年了。

50年代,村裡還是大隊生產,當時所有的人都要一起勞作,但如果家裡蜜蜂分群需要忙的話,是可以不用去大隊幹活的。那時候村裡200多戶人家幾乎都有養蜂,因為養蜂不僅可以當作副業,有額外收入。

山裡一年四季都有蜜源,春有龍眼、荔枝開花;夏有各類野花盛開;秋天時,村裡那棵百年桂花樹香飄十里;冬天枇杷花、鴨腳木吐出花蕊。還有就是中華蜜蜂一點也不矯情,會根據蜜源的情況繁殖,基本上不用怎麼飼養。

莆田深山裡的

松嶺村

在村裡的耳濡目染下,林文靜也萌發了養蜂的心思,常年的觀察,他對養蜂也有了一知半解。春天正是蜜蜂分群的季節,剛忙完農活準備回家小憩的林文靜,路過村裡的大樹時,他突然聽到頭頂傳來嗡嗡聲,一團由蜜蜂團成的“球”赫然出現在眼前,剛分家的蜂王和工蜂們附著在樹上,還沒有屬於自己巢穴,這正是收蜂的好時機!

林文靜有一個從清朝傳下來的收蜂籠,長的像一個笠帽,穿過笠帽上方的小孔將它高高懸起,蜜蜂就會自己飛到裡面去,等到蜂王爬進去的時候,蜜蜂們會自發湧向收蜂籠,到了晚上,林文靜就用一個布袋將笠帽包住,帶回家放到備好的蜂箱之中。

莆田深山裡的

收蜂籠

這個方法,和公元1313年,元朝王楨的《農書》中描述了收捕分蜂群的情況完全一致,皆是:“以杆高懸,笠帽召之,三面撒水揚塵阻其出路蜂自避人笠中,收之,漸時歇定,將笠裝於布袋懸空處,至晚移停桶內”。“笠帽”為當時的收蜂籠;“桶”極為當時的人工蜂巢。

這一箱蜜蜂成了林文靜額外的經濟來源。又過了幾年,林文靜有了自己的兩個孩子,村裡的大隊也解散了,正是他急需收入的時候。當時他的蜜蜂也已經繁殖了好多箱,雖然增添不少額外收入,但這還不夠,蜂蜜屬於季節性的收成,平常孩子上學,一家四口日常的生活費全是錢!

於是,林文靜晚上在家飼養蜜蜂,觀察蜜蜂的健康情況,晴天就和村裡人一起栽種枇杷,雨天就在家破竹編竹籃、竹筐賣錢。他的愛人也在家做點農活,白天林文靜不在,她就自己驅趕前來吃蜜蜂的虎頭蜂。一年下來能掙到2萬元左右,解決燃眉之急。

莆田深山裡的

夫妻倆就這樣忙活了20多年,蜜蜂也繁殖到100多箱的規模。大女兒出嫁了,小兒子也有了自己的事業,經濟終於沒有再那麼緊張過。40多歲的林文靜也放下了果樹、竹編,在家專職養蜂。這時候就不再是放任蜜蜂自生自滅了,事情也就多了起來。春天蜜蜂繁殖時,需要用白砂糖拌花粉飼養,這樣蜜蜂就不會因為食物短缺,減少繁殖量,年產量才會增加。

但也不能總是飼養。松嶺村藏在群山峻嶺之間,那時候沒有水泥路通到家門口,出去一趟就只能走山間小道。在這樣的條件下,林文靜每年春天都會僱馬車將幾十箱蜜蜂運到西天尾蜂場去趕花期,這裡荔枝和龍眼樹極多,不僅不會影響蜜蜂採蜜,也不會因為不飼養導致蜜蜂減少繁殖。

莆田深山裡的

馬車從松嶺村到西天尾需要走2個小時,前十幾年通了水泥路,換了大車,去西天尾也還是要走1.5個小時才能到。林文靜一去蜂場就是40多天,吃住都在蜂場。等到龍眼和荔枝花凋謝殆盡,他和其他蜂農們現場開箱搖蜜,蜂蜜當場出售,沒有賣完的,就委託在蜂場幫忙賣了再將蜜蜂們運回村裡。

這樣養蜜蜂,能保證每年夏天產200斤蜂蜜,冬天產1000斤蜂蜜,一年下來,也能賺到近5萬元錢。

於蜜蜂為伍幾十年,他雖然經驗豐富,但還是被蜇過無數次。林文靜說:“被蟄的有免疫力了,現在被蟄,也就當時疼那麼一下,不會腫也不會癢。”

莆田深山裡的

而且在他看來,被蜜蜂蜇還是有好處的。他說:“現在75歲了,既沒有風溼病,也沒有關節炎,都是被蜜蜂蜇出來的。”還有就是有種叫虎頭蜂的蜂種能單挑一整個蜂群,它是吃蜜蜂的,在林文靜眼中就是大敵!75歲的他,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到虎頭蜂所在,拿拍拍它時也相當敏捷,完全看不出來是年紀大的老人……

莆田深山裡的

每年都是統一時間取蜂蜜的。在外人眼裡避之不及的場景,在林文靜那裡早就已經習以為常。他深深瞭解蜜蜂的習性,知道怎麼樣減少被蜇的情況,打開蜂箱站在飛舞的蜂群中,沒有半點慌亂。

林文靜的蜂箱都是活框,取蜜時需要用手將的蜂脾小心翼翼的向邊上移動一點,騰出寬一點的蜂路,方便提出蜜脾。之後將蜜脾提出一半時,手要輕輕抖動,將附在上方蜜蜂抖掉,這個動作千萬要鎮定,手要穩,不可碰撞到蜂箱,萬一嚇到一整箱的蜜蜂就不是小事情了。

莆田深山裡的

蜜脾提出來後再用蜂掃將上面的零星蜜蜂掃乾淨,就可以到屋裡搖蜜了。

莆田深山裡的

先是用起刮刀將蜜脾上的蠟蓋颳去,這樣蜂蜜才會流出來。

莆田深山裡的

再把蜜脾安放在搖蜜機的框架上,每次要放兩個蜂脾,平衡搖蜜機才可以開始搖蜜。蓋好蓋子後,林文靜快速的搖動搖蜜上的搖把,利用離心力將蜂蜜甩出,流到搖蜜機的桶中。

莆田深山裡的

之後用鐵絲將濾布固定在乾淨的桶上,將桶裡的蜂蜜倒上濾布上,可以清楚的看到還有些細小的蜂蠟、蜂胎、沒能及時飛出去的蜜蜂和蜂蜜混合在一起,不過濾一下總覺得怕怕的。

莆田深山裡的

莆田深山裡的

本以為蜂蜜高昂的售價會吸引非常多的人去養蜂,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一是養蜂是一件非常看技術的職業,行內有句話叫“有技術是蜂養人,沒技術是人養蜂”。不少人空有收蜂的本事,卻沒有留蜂的技術,漸漸的,養蜂的人也就越來越少…

二是專業養蜂需要一年四季在外風餐露宿追趕花期,十分艱辛;三是養蜂對天氣十分依賴,一旦流蜜期遇上連續雨天,不僅操心當年的收成,還要確保蜜蜂不會被餓死。四是現在市場上的蜂蜜真假競爭很大,稍微好一些的就在真蜂蜜裡面摻入一些飴糖之類的產品,有些甚至直接用糖漿造假。

莆田深山裡的

林文靜自己年輕時忙活那些蜜蜂一整年,掙的也不多,更何況現在年輕人還有更輕鬆、還高薪的工作,自然就不願意冒著被蜇的風險,去全國各地趕花期就為了那幾萬塊錢。當一項手藝失去了經濟價值,就很難再傳承下去……

林文靜現在年紀大了,養不動。去年還賣掉90多箱蜜蜂,就是為了輕鬆點。而且他的兒女們都有給他生活費,養蜂已經成了他的愛好,目前就守著現有的61箱蜜蜂過日子,幾年前就不再去西天尾蜂場趕花期了。

這些蜜蜂們見證了林文靜的一生,也養活了他一家四口。如今,他也守候著這些蜜蜂充實著自己的老年生活。

莆田深山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