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達 集團副總裁樑銳:未來全球動力電池企業會在10家左右

11月15日,“第四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19)”在天津隆重召開。峰會期間,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總裁梁銳接受了電池中國網、中國汽車報、汽車之家等多家媒體的採訪,就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退坡、動力電池安全、動力電池降成本、NCM811技術、外資動力電池企業入華、動力電池市場競爭等行業關注度較高的話題發表了看法。梁銳認為,隨著補貼退坡,外資入華,行業洗牌加劇,未來全球動力電池企業預計在10家左右,其中國內企業預計在5、6家左右。


以下為採訪摘要,在保留原意的基礎上,部分內容有刪減。

問: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頻發,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動力電池安全再成焦點,您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

梁銳:電池上來說,一些基本的理念和原則一定要堅守,這樣賣出去的電動車才能讓消費者放心,對整個產業才不會造成負面打擊。不管要彎道超車還是怎樣,都要有一種理性的、逐步的技術積累,要把基礎打牢,不是今天干這個明天干那個。歐美車企開發一款車要39個月,我們國家一款車一年就開發出來了,甚至不到一年。這些都是我們太急功近利的問題,我真的擔心國外車企一進來,由於我們以前做的很多東西基礎很脆弱,別人衝擊一下,一看你身上什麼都沒有,就是挑挑揀揀拼湊一個東西。

問:今年補貼大幅退坡,產業鏈成本壓力很大,從動力電池環節來看,您認為,動力電池降成本情況如何?

梁銳:今年市場的競爭很激烈,動力電池成本降幅已經超過了國家的預測,國家要求2020年做到系統1塊錢/瓦時,在2018年的時候大家都不相信。但是在2019年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下降,預計2020年整個的系統價格不僅會低於一塊錢/瓦時,可能會做到9毛錢/瓦時。

實際上,動力電池降本目前業內主要參考兩個指標:第一是從特斯拉提出來的2025年做到系統100美金每度電,現在這個指標可能會提前達到,7毛錢/瓦時,2023年可能做到;第二,從磷酸鐵鋰的技術和CTP的技術,我們能進一步成熟的話,應該可以離7毛錢更近。

問:業內不少人認為電動車比燃油車貴,主要是電池成本太貴,這個您怎麼看?

梁銳:有一個問題大家可能沒考慮到,是中國電動汽車賣的太便宜了才覺得電池貴,特斯拉就沒覺得電池貴,因為車很貴,一個車30萬,一個電池10萬並不貴。現在我國車才賣10萬塊錢,電池又佔大頭,所以就覺得貴。最近有一個非常好的勢頭,現在電動車賣貴了反而好賣,比如說造車新勢力小鵬,車定價在15-16萬左右,賣的挺好的,反而售價在11、12萬的車很難賣。還有最近推出的廣汽的Aion LX,也定價在23萬—33萬區間,消費者反映也不錯。未來消費升級應該是大概率的事件,消費者也不只是把車作為代步工具,只要能跑就行,而更注重駕乘體驗和品牌價值。

問: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車銷量四連降,您認為這種趨勢會持續多久?2020年補貼還會繼續退坡乃至退出,對2020年市場會有哪些影響?

梁銳:現在大家感覺新能源汽車進入到冬天,我覺得這是一個暫時的現象,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從大市場來說是代表正確的方向。目前世界各國,尤其歐美正在設計或出臺了一系列的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也表明了全球的方向。我認為,現在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主要為解決三個問題:

第一是石油的對外依存度,現在達到70%,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第二是尾氣排放造成的空氣汙染,對國家整個的經濟發展,包括生態環境造成了非常明顯的影響。

第三是全球範圍內的溫室效應。大家可以看到碳排放是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已獲得全球的關注。

從這三個方面來看,就很容易理解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一個必然方向。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三個比較重要的特點:

第一個是政策性,有財政補貼的強刺激,產業發展非常迅速。

2017年之前,補貼額度很高,產業爆發增長。隨著從2017年補貼開始退坡,整個產業發展開始迴歸理性,整個市場的情況大家也感覺到不像原來一樣,只要做就能賺錢,這是政策性的問題。

第二個是行業性。

這一點最近兩年反映比較明顯,比如說網約車、出租車,現在要求要電動化。由於這個政策的出臺,也促進了電動車的推廣應用。今年大家都認為80%的電動車都賣給了網約車的品牌,甚至有很多汽車企業自己建立了運營公司,自己賣給自己。這也不能說是自吹自擂,我們把移動出行當做服務,從賣產品變成賣服務。

第三個是區域性、地域性。

電動車賣的得比較好都是限行、限購的城市。如果分析這些因素我們就會發現,今年的銷量下滑主要是由於補貼的下降,車企的售價有一部分的提升,造成了消費者購買意願下降。如果國家電動化的政策、雙積分政策繼續實施,未來還是會給電動車營造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環境。

問:您認為補貼退坡之後,國外電池企業進來,對國內市場衝擊如何?

梁銳:我認為補貼退坡以後會造成很大沖擊,這是我比較擔心的。我們的動力電池看似出貨量比海外大,比日韓多,但從技術積累的角度和深度的研究,以及生產技術、質量管控等硬性的管理系統來看,跟國外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只是原來我們有補貼,還有白名單,國內的企業很快發展起來了。

問:您認為未來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最終會剩下多少家?

梁銳:全球差不多10家左右,有人說中國會有10家,我覺得中國應該會有五六家,海外如松下、LG、三星SDI、SKI等,全球也就10家左右的鋰電池企業,每一家差不多100GWh的產能,全球未來的需求差不多1000GWh。

問:今年以來,有幾家企業的NCM811動力電池已經裝車,您認為NCM811現階段是否已經成熟?

梁銳:我們做電池有一句話是提高能量密度是電池人的宿命,必須要不斷提高,這個路徑是對的。現在在實驗室裡有比它能量密度更高的東西,但是能不能商用化要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最近我們看到一個跡象,NCM811已經開始小規模裝車使用,但是對於NCM811電池的研發,我們還需要保持謹慎嚴謹的態度。但是,相關技術的研發,促成技術儘快成熟,我們還是要加大力度投入研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