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島越來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業志同道合,同頻共振

半島記者 李兵

“誰不敢支持民營經濟,就是對自己做到‘親’‘清’政商關係沒有信心,就是對自己的黨性沒有信心。”

11月15日下午,在民營經濟創意會暨青島市民營企業100強發佈會,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的表態,讓在座的讓企業家們動情又動心。

青島的大發展,需要志同道合的合夥人。開放也好,發展也好,就業也好,增長也好,結構調整也好,本質上,真正的行動者、操盤手是企業家。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家是青島這座城市的最佳合夥人。

值得欣喜的是,眼下的青島,政府和企業越來越能想到一塊,幹到一塊,合作到一塊。這一點,從15日下午這場活動的主題就可見一斑——“發現未來的青島華為”——是啊,哪個企業不想成為華為?哪座城市不想出現華為?以此為共同目標,政府和企業攜手釐清邏輯,探尋路徑,同頻共振,相互成就,這樣不算合夥人,哪樣才算合夥人?

在青島企業家李俊看來,這與他在深圳的見聞頗為相似,“深圳發生的,青島也在發生,這給我們企業發展注入強大信心!”

企業衝鋒在前,政府貼身相伴,戮力同心,無往而不利!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島越來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業志同道合,同頻共振

(一)

青島人對這座城市的愛戀是出了名的。愛之深則責之切,對於青島的步伐放慢,導致一些追趕者跑到前面去的現象,青島人很著急。

痛定思痛,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無須諱言的是,這與青島的發展理念和視野沒有跟上有很大的關係 ,這其中既有幹部的原因,也有企業家的原因。

政府對產業的謀劃,展望新產業、展望全球發展的趨勢,規劃新產業的引領投入政策不及時、不鮮明,在規劃的層面上多,落地的層面上太少。

企業家的全球化視野還有差距,對世界潮流、產業發展潮流關注不夠,把握不到位。企業家資本的意識不強,對資本市場的認識不深,運用資本的力量整合市場資源、優化配置要素的能力還不夠高。

眼下,青島正逢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機遇。在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青島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國家使命的今天,在青島站上中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最前沿的今天,青島就是企業家們面向未來,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再出發的新平臺,是企業家高飛遠飛的新平臺。企業家把握開放大勢,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融入這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滾滾洪流。唯有如此,才能引領企業健康發展,實現基業長青,才能為青島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對政府而言,就是尊重市場規律,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的觀點一針見血,“政府要做的,就是去論證企業家的創意,去成全他們的創新。黨委政府成全企業家的創意,就是成全青島人民的事業。”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島越來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業志同道合,同頻共振

(二)

真正的朋友,不僅三觀契合,更要相互成就。

眼下的青島,正在把企業當“名角”,政府和企業編好“劇本”,當好“場務”,讓企業唱得酣暢,唱得響亮,唱出一曲高質量發展的主打歌。

10月29日下午,偉東集團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項目彙報專題會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召開。會上,偉東集團董事長王端瑞彙報了“人工智能+互聯網教育千億級產業集群”項目實施方案,青島市委市政府組織有關部門、企業、專家圍繞創意方案,充分交流、思想碰撞、相互啟發。全力支持一家民營企業牽頭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青島對待自己人的決心和力度引發各界矚目。

偉東不是第一個受此待遇的企業。8月13日,青島舉行首期民營經濟創意會,採用頭腦風暴法讓企業家發聲,圍繞加強土地人才融資等要素支撐、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等議題,為精準制定促進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提供重要參考。9月25日,青島召開青島企業家暨“雙招雙引”大會,青島市主要領導與來自青島不同行業領域的500名企業家代表、30名商協會代表齊聚一堂,先後有9位企業家代表登臺,結合企業實際,談發展,談未來。

偉東更不可能是最後一個。11月15日的民營經濟創意會暨青島市民營企業100強發佈會上,青島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特科技工業(青島)有限公司、聚納達(青島)科技有限公司做了創意發佈,專家和產業鏈企業做了點評發言。

怎樣弘揚企業家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企業家的創意創造,鼓勵企業家提出打造平臺、整合資源、做大做強成產業集群的好點子。不論是百億企業、千億企業,還是幾千億的產業集群,都是從好點子好創意出發的。

政府幫著自己人去論證這些創意,和企業一起整合資源去成全這些創意,讓它發芽,壯大,肯定能種出一片萬木蔥鬱的“熱帶雨林”。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島越來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業志同道合,同頻共振

(三)

既然是朋友,是合夥人,就要敢於指出不足,幫補短板。

11月13日,青島市萬名企業家資本市場培訓專項行動啟動會議暨首期培訓班舉行,首期為500家來自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領域的青島科技創新企業上了精彩的“資本第一課”。

未來1年時間裡,青島市將分階段、分梯隊對全市1萬家擬上市後備企業、規模以上規範化改制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千帆計劃”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專精特新”示範企業、“瞪羚”“獨角獸”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和財務負責人進行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資本市場培訓,內容包括企業股改、引進創投風投、併購、發債、掛牌、上市等。

青島為何要如此大規模提升企業家的資本市場運營能力?近年來,北方地區的資本市場普遍不如南方地區活躍,南北方企業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就是運用資本能力的差距。這一點從青島的上市公司數量不多可見一斑。“用好資本市場手段是企業家的重要能力之一,我們制定實施萬名企業家資本市場培訓專項行動,就是要讓全市企業家迅速接觸、深入瞭解、熟練運用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市場的手段促進企業發展壯大,用資本的力量盤活資產,實現財富增值。”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說。

對於因自身的短板,導致朋友、合夥人感到不舒服的,就得勇於直面,決心改變。

青島在17個產業部門都設立了市場配置促進處,專門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市場機制、提高政府效率,凡是市場能幹的一律交給市場,如果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政府就要去培育市場,而不是替代市場。當然,在市場失靈的領域,政府必須到位。

青島通過購買服務,聘請中介機構幫企業研究政策、爭取政策,由中介依法依規的制約,促進政府提升兌現承諾兌現政策的自覺。對政府違約失信的行為,支持企業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鼓勵"民告官",王清憲更是反覆強調,政府作為行政法人,要敬重法律,"新官不理舊賬",是法盲的表現,是違法的行徑。

發起高效青島建設攻勢,推動政務服務全面達到深圳標準,並組織新聞媒體等加大對政務服務的監督力度。青島教育引導公務員讀懂企業、讀懂企業家,站在企業的角度想問題、作決策,強化公務人員“公共事務服務者”的角色意識,變“要我服務”為“我要服務”,積極主動履行為企業服務的職責。“公務員為企業服務是天經地義,財政給的工資就是服務的報酬,不肯服務是一種病態心理。”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總而言之,青島正在想法設法的讓合夥人們舒服,以便他們心無掛礙,放手一搏。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島越來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業志同道合,同頻共振

(四)

“合夥人制度是解決僱傭制下僱員個人收益、成長與企業發展需求不匹配問題的一種有效治理機制……

這種更加緊密的共享、共擔、共贏的事業合夥制正契合了公司、股東和員工各方利益,充分激發出人的潛能和創造力,成為企業競爭勝出的關鍵一環。”來自共青團青島市委的韓昌麗正在深交所體悟實訓,下潛到大灣區資本生態圈深水區兩個多月,她對如何利用最先進、最創新的內部治理機制激活青島企業,激發其員工的內生動力,有了自己的心得。

來自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的張琳,正帶領青島市第二批赴深圳體悟隊實訓三組的隊友們,就如何借鑑深圳經驗發展青島民營經濟這個課題,反覆打磨,反覆論證,反覆充實。他們把前後方結合起來,提出了“環境之問”“航道之問”“枳橘之問”“”貼心之問“”“破繭之問“”等五個系統問題,以問題導向來釐清破解之道。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發起15個攻勢,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迫切需要提升青島幹部隊伍的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的素質和能力。基於此,青島全方位、大批量、持續地選派幹部到深圳的企業中體悟實訓,每批100天左右時間、150人左右規模。他們站在企業的角度體悟什麼樣的政府服務才讓企業家感到舒服,從深圳的城市精神特別是企業家精神中,體悟深圳高質量發展背後的邏輯。

隨著“學趕深圳”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青島企業家也來到深圳,成為青島幹部們的同學。他們在這裡看眼界,拓思路,聚資源。

11月7日,100位青島企業家就集體來到深圳,與100位深圳企業家深情相擁,成立了青深企業家聯誼會。“在當前的機遇發展的之下,青島的企業和企業家應該要提高自身的格局,應該開拓自己的視野,應該放大自己的胸懷,應該增強自己的能量。”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認為,青島企業應該向深圳的企業和企業家認真學習,努力去創造自身的發展速度,通過自身的發展去引領青島的進步和升級。

膠州灣對接深圳灣,學習深圳,創意青島。青深企業家聯誼會成立大會剛結束,由青島市委組織部、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青島市第二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主辦的“雙灣”企業創意對接系列活動就旋即展開,青島企業家們走訪深圳企業,參加產業合作推介會,與深圳企業家創意對接。

“利用深圳頭部企業的創新資源‘圍合’能力,組織新興產業協同、青島民營企業在大灣區設立聯合辦公室,進行辦公協同……”“深圳意見領袖”、深圳市企業併購促進會執行會長高海燕在於青島企業家交流後,一口氣提出了兩地11個協同方向,這讓青島企業家們深受啟發。

“深圳在工業物聯網、人工智能方面非常領先,我們也希望把相關的技術用到智能煤礦領域,把深圳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體制、機制賦能我們企業。”華夏天信智能物聯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衛三民說。

青島匯信互聯技術有限公司志在成為國際貿易行業信息化管理的領軍者,深圳取經,讓公司的管理層獲益匪淺。“在產業鏈裡精準卡位,一點突破。”短短一週內,高管們兩次碰撞,思忖公司的發展之道。

對於這家公司的高管李俊來說,深圳之行還有一大收穫。“深圳的政府尊重企業,尊重企業家,為企業發展營造出舒適的發展環境。政府與企業攜手,營造出深圳創新驅動的大生態。深圳發生的,青島也在發生,這給我們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大信心!”李俊說。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島越來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業志同道合,同頻共振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島越來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業志同道合,同頻共振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島越來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業志同道合,同頻共振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島越來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業志同道合,同頻共振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島越來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業志同道合,同頻共振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島越來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業志同道合,同頻共振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島越來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業志同道合,同頻共振

政前方|如何知道青島越來越像深圳了?政府和企業志同道合,同頻共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