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

——三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湖南日報評論員

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一次系統描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制度圖譜”,完整論述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堅持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清晰指明瞭完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的重大時代命題。“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由此清晰明瞭。

何謂“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學習領會四中全會精神,堅定實踐行動上的自覺,就必須在這些關鍵問題上下足功夫,想清楚、弄明白。

根本制度,顧名思義就是起頂層決定性、全域覆蓋性、全局指導性作用的制度。具體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而言,就是覆蓋“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覆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一切方面、所有領域的制度。比如說,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制度和全面領導制度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領導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文化制度;共建共治共享是我國的根本社會治理制度;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國的根本軍事制度。

這些根本制度,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四梁八柱”,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建設成果,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沿著正確道路前進的基石。

基本制度就是通過貫徹和體現國家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的基本原則,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等發揮重大影響的制度。比如,體現在政治領域,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三大基本政治制度;體現在經濟領域,就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大基本經濟制度等。這類制度,是我黨不斷深化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成果。

所謂重要制度,就是由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派生而來的、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的具體制度。它包括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法治體系、黨的建設制度等,它們上接國家治理頂層,下連社會生產生活基層。比如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都屬於重要制度範疇,這一層面的制度,創新和完善空間大,屬於必須“完善和發展”的領域。

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之間,相互銜接、相互聯繫,各司其職、有機協調,科學運行,構成起系統完備、科學規範的制度體系。認真學習四中全會精神,能讓我們從現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實踐效果、歷史由來、文化傳承,尤其是同其他國家相關制度的比較上知曉自身的顯著優勢何在、短板弱項是什麼,進而做到該改的、能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國家競爭根本是制度競爭,看誰的制度更穩定、更可持續、能力更強。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實際上是要從根本上提升我國的制度優勢,增強我們的制度競爭力,在世界百年變局中能夠贏得主動,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制度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