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要想幹大事,必先養氣志

我們經常看到有人說,他要做什麼什麼大事,有什麼什麼樣的遠大理想,可今天說完之後,明天就沒什麼動靜了。很多人有夢想,但幾乎都不能從一而終,總是換來換去,今天想做這個,明天想做那個,終至一事無成。

鬼谷子:要想幹大事,必先養氣志

為什麼會這樣呢?鬼谷子給出了答案。

一、鬼谷子說:“養志者,心氣之思不達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一種立事成事的心願,都想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但鮮少有人做到。其根本原因,在於缺少養志這一個重要的環節。

一個人要立事,想做成什麼偉大的事業,必先立志。志向,決定了一個人能夠成就什麼樣的事。

那麼,一個人為什麼會產生“立志”這個事呢?因為人心中之慾。

人的慾望是怎麼產生的,是通過人的心氣,人的九竅與世界萬物相感應相交通,萬物的信息映射進人的內心,心在存儲處理這些信息之後,便產生了欲。就好比說看到美好的東西都想要體驗擁有,這是人的天性。

慾望產生之後,想要實現某個東西,就日日夜夜地想啊想啊,久了就產生了志,我一定要得到它,實現它。這時志向就產生了。

鬼谷子:要想幹大事,必先養氣志

志向的產生,是信息在心裡存儲過程中的進一步篩選。篩選出重要的信息,立志之後,接下來就要思考計算,要如何才能實現自己所立之志,這便是鬼谷子講的“有所欲,志存而思之。”

志,是慾望的使者。好比說,人想要到達某個地方,這是欲。有欲求之後,心便會派出一個叫“志”的使者,去到指定的地方。然而,為什麼很多的人,他們的志之使者都不能到達目的地,總是半途而廢呢?

鬼谷子說,因為欲多。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

欲多就是說,志這位使者,剛一上路,人的心因為外物的誘惑,又產生了一個新的慾望,又不想去原計劃的那個地方了,想要換地方,然後發出指令讓志使者回來再重新出發。

結果志使者到一半的路途了,內心新的想法又產生了,結果志就感到很不爽,半道而夭。

欲多則心散,心不能專一於一志,志不專,三心二意,人就不能做成任何一件事。事情做不成,志向就會衰弱。志向衰弱了,信息的存儲空間變小了,所能獲取處理的信息也隨之變少。那麼人的思考計算能力就會下降,是謂志衰則思不達。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做事不能一心一意,實現不了目標的原因,因為想要的太多,做不到一心一意。每天都被外物大量耗費自己的心神,神不足則人的智力就衰弱,智力衰弱,自然無法根據形勢的變化而制定出實現目標的計策。

面對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辦呢,怎樣才能立大志,立長志,而幹大事,成大事呢?鬼谷子又給出了對策。

二、鬼谷子說:“故心氣一,則欲不偟;欲不偟,則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則思理達矣。理達則和通,和通則亂氣不煩於胸中。”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時間注意力是在限的,你的注意力在哪裡,你的結果就在哪裡。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有的人用幾個小時去玩遊戲,有的人利用別人玩遊戲的時間去專注於自己所志之事。

在這個信息爆炸、物慾橫流的社會,專注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心氣一,把自己所有的心氣思慮都撲在自己所謀之事上,對於無關緊要的事都砍掉,就會進入一種“欲不偟”的狀態,神氣舍心,心無旁騖,專心一志。

鬼谷子:要想幹大事,必先養氣志

持續的專注會讓人的志意堅實,志意堅實說明與所志之事連接牢固,在此基礎上,人所思所謀都會精準不差,效率如神,想什麼事情,遇到什麼問題都能迅速找出對策,是謂思理達矣。

理達則和通,心氣通於萬物,對萬物的動態形變都能瞭解於胸,應物無窮。在這樣和順的狀態下,人的內心就不會產生亂氣,而是一種愉悅的和氣,和氣可以養志,讓人的神志養的更加堅厚。

為什麼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很容易發脾氣,一事不通,一言不合就大發雷霆。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心有不通,思不能理萬物,對於不能理解的事物就會產生亂氣,亂氣浮蕩於胸中,就好比是衝滿火藥味的空間,只要遇到一點火星,就會燃爆。

所以鬼谷子說,成大事者,必先養其氣志。志不養,則心氣不固;心氣不固,則思慮不達;思慮不達,則志意不實;志意不實,則應對不猛。不能持之有道地應對世界所發生的事,則幹什麼都幹不好。

三、鬼谷子說:“故內以養志,外以知人。養志則心通矣,知人則職分明矣。”

人有想法要成事,剛開始只是一個苗頭而已,就像一顆種子一樣。種子要生長成為參天大樹,就必須要生根發芽,藉助天地的力量不斷施以補汲將其養大。

人之志是同樣的道理,志氣也需要濡養。

很簡單的道理,一個小朋友,如果家長、老師、身邊的朋友總是欺負他,看不起他,不斷的給他打擊,那這個小朋友的志氣就會被削弱。亂氣擾亂他的心志,他的神智就會成長不起來。

相反,另一個小朋友,總是得到適當的鼓勵與讚美,這就好比給種子施以肥料一樣,種子總是處於精神豐滿的狀態。遇到挫折更能激發他的征服欲,征服感成功感就會不斷地養其氣志,固其志意。志意實堅,則莫當,沒有人能夠換擋住他的威勢。

鬼谷子:要想幹大事,必先養氣志

鬼谷子說,內以養志,外心知人。志向是第一位的,志向的驅動,會讓他具備相對應的能力。通過觀察一個人人氣的盛衰,一個人的志向,就能從根本上了解掌握這個人,到底有多大的能耐,他日後能成什麼樣的事情。

養志則心通矣,知人則職分明矣。氣志養的好,則能心通,心能夠很快地理解應對外物,這是一種神盛的狀態,以神通物則無不通,無不理,無不化。

以神盛的狀態去觀察人,從他人的氣之盛衰就能瞭解他,洞穿他,他有什麼樣的志向,要做成什麼樣的事,有什麼樣的能力。瞭解清楚之後,就可以把人分類,針對不同的人群類別,進而駕馭他人,領導他人以成事。

所以說,要成大事,就要懂得養氣志。氣志專而強,則思慮通達,計謀完備,則能功成。再者,自己的志意實堅,也可以從根本上洞察一個人,瞭解他有什麼樣的能力,併為我所用。

這就是鬼谷子的道術,總能從根本上把人與事的原理說透徹。掌握鬼谷子的道術,對於一個人的成功,就好比如魚得水,如虎添翼。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