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到入妙處,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2019年高考全國Ⅱ卷作文中不可或缺的技法,“實”猶如作文的“身體”,“虛”如同作文的“靈魂”,互為存在,彼此相生。可以說,有實無虛則立意難以高遠,有虛無實則內容容易空洞。那麼,在高考作文中如何用好“虛”與“實”的作文技法呢?

一、由實到虛開篇,鎖定特定場境

“實”,就是對客觀世界的人、事、景、物的真實反映;“虛”,就是對客觀反映產生的看法或抒發的主觀情感。在文章寫作中,記敘、描寫是“實”,議論、抒情是“虛”;“實”是基礎,使文章內容具體、充實;“虛”是昇華,使文章中心鮮明、突出。沒有實寫,虛寫就失去了觸發點和針對性;沒有虛寫,感情就不能從客觀的呈現昇華到理性的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徵就不會得以抽象或體現。2019年高考全國Ⅱ卷作文題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設置不同場景,包括現實場景或虛擬場景。這就需要考生運用由虛到實的技法,開篇鎖定特定場景,通過聯想、想象據實思考。例如要寫“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觀後感,開篇就要提及“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由“實”到“虛”引出看法或感想:

莊嚴肅穆的會場(描寫——實),鏗鏘有力的字句(描寫——實),一下子將時光壓縮了一百年(議論——虛),讓距離騰挪了幾萬裡(議論——虛)。五四,一個屬於新中國的詞彙(抒情——虛),一個屬於中國青年的標識(抒情——虛),正在一下重似一下地撞擊著,那個埋頭於書桌的我,和我的靈魂(記敘、抒情——有虛有實)。

這樣以會場氛圍和講話起筆,用一、兩句話概括觀看感受,一下子點到了觀後感寫作的關鍵之處,既鎖定了特定場景,入題快、扣題嚴,又切合了體式要求,使得虛實相間,語言和寫法都具有了藝術性。

再如寫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開篇由實到虛:

同學們、同胞們:今天,烏雲和陰霾又籠罩到了我們的頭頂!(敘中有描——實)我們的青島沒有回到我們的懷抱,反而成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敘——實)這就是西方列強在巴黎和會上乾的“好事”!(議——虛)這就是北洋政府的屈辱卑劣行徑!(議——虛)

這種手法,一下子把虛擬的場景現實化,給人不編不造之感,在藝術上帶來穿越時代的真實感。

二、虛實結合論證,充盈敘議過程

在論證過程中,把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用恰當了,用貼切了,也能有力地證明自己的觀點或看法,也就能讓自己表達的思想、闡發的道理服人、感人。所以,在論證分論點或中心論點時,我們可以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

所謂虛實結合,就是把典型人、事、物、景的敘、描和有針對性的析、評結合起來,或先敘(描)後議(析),或先議(析)後敘(描),或邊敘(描)邊議(析),圍繞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切題論證。例如,依舊是寫“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的觀後感,在論證部分也需要運用這一技法,把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各種表達方式處理好。像優秀作文《憶五四崢嶸歲月,請長纓不負青春》的論證部分: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百年回首,自請長纓。(抒、議——虛)於是“兩彈一星”元勳程開甲,放棄優厚的國外待遇,學成歸國,獻身於我國的核武器研究;於是26歲便登上開山島一守就是32年的王繼才,在風浪拍岸中堅守著他的赤子情懷;於是那個從繁華的城市走進大山深處的徐本禹,用剛剛畢業的稚嫩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責任和擔當;於是在殿堂和田壟之間選擇了泥濘的秦玥飛,揹負著自己的青春,離開耶魯,在荊棘和貧瘠中俯首躬耕拓荒守夢……(敘、議——虛實結合)

論證時,敘、描簡略,為抒、議立靶;敘是事例,是論據,為議服務,其作用是證明論點;議是論點,是論證,其作用是鮮明看法或突出道理。虛實結合的過程,就是敘議結合的過程,即把人、事、物、景(論據)與理(論點)相結合。

三、避虛就實結尾,深化文章中心

高考作文結尾的方法很多,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用一定的手法深化文章的中心,而避虛就實就能達到這一目的。當我們寫“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的觀後感的結尾時,用“站在國家利益的高度”深化立意,昇華中心,則使得“讓青春在奮鬥中飛揚”這一論點更有號召力:

當然,奮鬥不能僅僅依靠“一個人在戰鬥”。站在國家利益的高度來看,除了年輕人自身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正確的目標、堅定的信念,在社會進步發展中揮灑青春以外,社會還應該想方設法積極創造條件,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更好的發展平臺、更大的發展空間,讓青春一路遠行,在奮鬥中飛揚。

總之,“文到入妙處,純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議論文的開頭、論證部分、結尾都可以運用虛、實寫作技法。由虛到實、虛實結合、避虛就實的技法,不僅能讓考生在更短的時間裡確定深刻立意,而且能讓考生恰當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進行合體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