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明春不會出現大範圍“氣荒”

本報記者 張一鳴

今冬明春天然氣市場的供需將呈現出什麼樣的格局,價格是否會上揚?如何推進天然氣的價格改革?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考慮到今年冬季天然氣的供需情況,出現大範圍“氣荒”的可能性不大,天然氣價格變化幅度將不會超出去年同期。下一步隨著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成立,全國性天然氣價格改革的一些措施可能會暫緩,應加強對天然氣產業鏈的監管,減少運輸的中間環節,降低成本,為下一步改革創造條件。

供求形勢影響價格走向平穩

中國經濟時報:11月15日,中國北方已全面進入取暖季,您如何看待今年冬天天然氣供需情況,會出現“氣荒”嗎?

劉毅軍:今年冬季天然氣出現“氣荒”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從供應和需求的角度分析。從供應角度看,最近幾年幾大國有石油公司加大了勘探開發的力度,特別是在2018年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後,強調加大上游勘探開發的力度,加上最近幾年國際油價上調,石油公司紛紛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天然氣產量增長速度比往年明顯加快,天然氣產業的國內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據運行快報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天然氣產量1276.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4%;LNG(液化)進口持續強化,再加上天然氣管網的互聯互通,儲氣設施的加快建設,天然氣的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從需求角度看,首先受到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影響,中國天然氣的需求側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加之今年冬季可能是暖冬,有報告稱,預計京津冀11月比去年同期高1到2攝氏度,極端天氣的情況會明顯緩解,需求層面的壓力不會很大。

中國經濟時報:進入10月後,

LNG價格出現小幅上揚,您如何看待今年冬季天然氣價格的變化?

劉毅軍:雖然10月進口LNG價格略有上升,但今年天然氣價格走向整體平穩,主要是受到供求形勢影響。2017年冬季中國天然氣需求供不應求,出現一定區域的供氣緊張,通過加強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大天然氣產業鏈各環節的政府銜接力度,2018年冬季沒有出現大範圍供應不足,2019年供需仍會相對平衡,價格不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LNG價格是市場化的指標,今年LNG的價格上漲得晚且幅度小,價格的上漲很難持續。此外,民生用氣將得到嚴格保障,對價格也將形成制約,所以今年冬季天然氣價格不會大幅上漲。客觀上看,LNG價格是市場化的,會受到供需壓力的影響,管道氣會遇到政策壓力,整體上,今年冬天LNG價格不會出現如2017年冬季一樣價格的大幅變化,與管道氣的價差也不會進一步放大,應保持在去年水平。

加大天然氣價格改革力度,提高上游供應積極性

中國經濟時報: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在即,價格改革作為配套改革,是否會受到影響?

劉毅軍: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板上釘釘,成立後的邊界在哪裡,哪些管道、儲氣庫和LNG接收站進入,都還需要觀察,一些規則也要進一步完善。

從價格的市場化改革上看,最早的天然氣價格改革開始於2005年,中間遇到各種問題,推遲了一些,一直到2013年重新啟動,最近幾年有加快的跡象,但價格的真正市場化,需要以充分競爭的產業鏈結構為基礎,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成立,就是要以產業鏈結構改革為基礎,將為真正的產業鏈結構性改革吹響號角。

客觀上看,之前幾年的天然氣價格改革已經走得比較遠,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將對產業鏈的協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從當前的經濟形勢和產業鏈發展的階段看,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後,天然氣的價格改革短期將暫緩,主要是為整體天然氣產業的結構性改革創造環境,保證產業鏈的有效銜接、平穩運行。當前天然氣的供求情況相對寬鬆,為暫緩價格改革提供了可能性,整體將趨於平穩。

中國經濟時報:下一步,應當怎麼推進價格改革?

劉毅軍:雖然考慮到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成立,短期內天然氣的價格改革將暫緩,但從中長期看,特別是兩三年後,需要重新加快推進。現有的天然氣調價機制主要從價格浮動的角度出發,不是政策限制,而是執行環境限制,未來隨著改革的推進,這種制約會逐漸消除。只有在政策上加大天然氣價格改革的力度,調峰氣價才能更好發揮作用,一些氣可以更多采取市場化的方式運作,提高上游供應的積極性。

短期內,可以通過加強對天然氣產業鏈的監管,進一步減少運輸的中間環節,降低用氣成本,為下一步的改革創造條件。當前能夠做的事情,包括加強配氣成本的監管,配氣價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城市燃氣部分價格聯動機制的建立,特別是居民價格聯動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加強中間監管上,比如可以減少“背靠背”的門站收費,以及一些過多增加的輸氣環節,對區域管網怎麼做,如何進入到具體的區域市場,都可以有所約定。要想方設法降低過氣成本,確保流暢性,整合相關資源。

油氣管網公司成立後,下游要啟動省級區域管網的第三方准入。國家油氣管網公司作為企業主體,要提高管網高效集輸效應。短期內由於市場主體不夠,天然氣短期價格可能上升,但從長期看可以降低氣價,在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的初期,為了保證產業鏈的平穩運行,短期內,特別是磨合期內,全國性價格改革的一些措施可能會暫緩。

中國經濟時報:天然氣產業鏈上的利潤分配不均,一些地區推進改革,比如今年9月貴州省“背靠背”輸氣站已全面停止收取管輸費,調整短途管道運輸價格,您怎麼看待這些措施?

劉毅軍:天然氣產業鏈上各環節利潤分配不均的問題由來已久,通過改革逐漸合理分配,是破解天然氣產業鏈條上的利潤分配不均的重要方式,政府可以從根本上管好“中間環節”的價格、加快推進競爭性環節的形成來實現。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很多地區都在想方設法降低用氣成本,清除不合理收費,各地都在不斷落實宏觀政策,貴州是落實國家政策較好的省份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