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你之所以一事無成,是因為三個“壞習慣”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雖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差距卻顯而易見。細心觀察生活你就會發現,有的人在社會上混得如魚得水,事業蒸蒸日上,有的人卻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不同呢?

有的人認為,家庭經濟實力佔據了主導因素;有的人認為人的一生有著太多的運氣成分。但是從心理角度來分析你會發現,那些失敗的人往往具有固定的、慣性窮乏的思維方式,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一事無成的人基本都有的三個壞習慣。

心理學:你之所以一事無成,是因為三個“壞習慣”

1、安於現狀

首先便是安於現狀。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舒適區,一旦我們習慣於某種自己十分滿意的生活,就會從內心產生依賴感與舒適感,不願意做出改變與突破。心理學上稱之為“自我安全區”,是個人心理本身適應與保護機能的體現,因為從根本上講,改變就意味著風險,因此這種安於現狀的心理是每個人都存在的。

當然,在固定的環境中,能找到一個適合的方式長期生活,也不是一件壞事。然而現實不可能處於靜態,我們生活在一個迅速發展變化的時代,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可能找到一個能夠長期適應社會的“完美”生活方式,從前的東西必然被淘汰,新生的事物必然成為主流。

當下社會,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生生活方式不斷湧現,十年前我們可能難以想象。因此,一旦我們被現實的某些假象矇蔽了雙眼,安於目前“感覺還行”的生活而不去適應變化的世界,我們總會有脫節的那一天,到那時你就會發現,你已經落後太多。

心理學:你之所以一事無成,是因為三個“壞習慣”

2、規避生活中的風險

其次便是對現實的逃避。進化心理學觀點認為,“規避危險”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法則,因為在很多情況下這意味著安全,對於人類而言也是如此。不過,人類的“危險”並不僅僅在生存方面,在生活中還體現為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挫折,因此,我們在遇到困難時潛意識裡最先的反應便是逃避。

誠然,不斷逃避可以讓你避免失敗,但與此同時停滯不前的你也喪失了成功的可能,畢竟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帆風順的,每一條通往成功道路都佈滿了荊棘。更為可怕的是,一旦你體驗到逃避給你帶來的“快感”,就會對其產生依賴,有了第一次,便有很多次。

心理學:你之所以一事無成,是因為三個“壞習慣”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鴕鳥心態”,即不斷規避困難的人其意志會被大大消磨,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因為得不到鍛鍊而逐漸衰退。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比你成功的人往往比你更努力。

深入思考之下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只是他們習慣於挑戰與努力,而你習慣了不斷逃避,不是成功讓他們努力,而是不斷的努力會帶給他們成功。因此,逃避現實只能獲得一時的心理安慰,任由這種習慣發展,它終將成為一個精神鴉片,扼殺一個人未來的可能性。

心理學:你之所以一事無成,是因為三個“壞習慣”

3、沒有合作精神

最後便是眼高手低,沒有合作精神。生活中總會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目光高遠“志向遠大”,總想憑自己一股衝勁闖蕩社會奪得成功。當然,他們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單打獨鬥”很容易闖進死衚衕,並且由於你是孤軍奮戰,一步走錯便是萬劫不復。

同時,這類人也往往眼光奇高,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水平,從而經常選取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眾所周知,人是一種社會性的生物,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社會的大環境,要知道,評價一個人自我能力的高地,終究要將其拿到社會中來看。因此,一個人的成功絕不是孤立的,它離不開社會中各種因素的幫助,或許是朋友、資源、時機。

總之,我們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離不開合作,離不開各種社會資源。事業的拼搏不是戰場的衝鋒,僅憑一腔熱血,註定難成大事。

心理學:你之所以一事無成,是因為三個“壞習慣”

以上談到的三個慣性窮乏思維,是我們在日常中十分常見的心理,它們是阻止我們最終取得成功的最大障礙,很多時候,並不是你沒有取得成功的能力,而是你不敢努力,不想努力,不懂得如何努力。因此,避免走入這些思維陷阱,就能更大程度地發揮自身的優勢,縮小與他人的差距,從而多一絲成功的可能。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