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交會·側記」“旅交會+雲南”,加出新機遇

「旅交會·側記」“旅交會+雲南”,加出新機遇

2019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舉行

11月15日至17日,2019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以下簡稱旅交會)在昆明舉行。本屆旅交會吸引了來自75個國家和地區的專業展商參展,政府部門、旅遊企業、院校、協會代表以及專家學者在這裡瞭解旅遊新動向、交流合作新可能,大家收穫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播下了很多希望的種子。

「旅交会·侧记」“旅交会+云南”,加出新机遇

2019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舉行

開放合作機會多

旅交會始於1998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逐步成為國際旅遊業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與年度盛會。當前,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旅交會成為中國為世界旅遊界提供的開放合作、共同發展的大平臺。

“我們來參加旅交會,就是想來看看中國市場上有哪些好的旅遊線路、產品,對外國遊客有什麼好的服務,並把它們推薦給韓國遊客。”韓國遠海國際旅遊集團海豚旅遊首席執行官金雪花說,目前,前往中國旅遊的韓國遊客數量還較少,市場空間巨大,希望以旅交會為契機,找到亮點產品推向韓國。

為突出交易洽談效果,11月16日,本屆旅交會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為參展商及受邀參會的旅行商舉辦了專業洽談會。現場,安徽中國青年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楊妍熱情介紹黃山旅遊產品,令美國旅行商拉維·辛格拉里倍感興趣。拉維·辛格拉里和楊妍認為,旅交會的平臺讓國內外旅遊企業、從業人員互相瞭解,為後續合作帶來更多可能。

「旅交会·侧记」“旅交会+云南”,加出新机遇

2019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舉行

百變旅遊花樣多

恆大•養生谷展位上的糖尿病早期篩查儀、心血管檢測儀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展位講解員李福香說,恆大•養生谷項目設置了“瘋狂動物城”“卡丁車俱樂部”“熱氣球飛行”“薰衣草花海”“馬術俱樂部”“老年學堂”等活動,希望組合不同的項目,傳遞健康生活的理念。

“文化旅遊、生態旅遊,想要的我們都有!”斯里蘭卡納沃彌尼旅遊公司總經理羅希格·拉賈巴克薩過去10年中多次來中國,在不斷了解中國的過程中,他也感受到中國遊客對於深度體驗旅遊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所以,他們公司利用斯里蘭卡生態環境優越和民族文化多樣的特點,不斷推出新的產品,並把最新的產品帶到了旅交會,找市場、尋合作。

“我本人是一名潛水教練,會帶您感受水下的不一樣的印尼。”來自印度尼西亞託利托利的參展代表阿寧德婭·克里希那熱情地和來往賓客打招呼。她說,潛水這項運動正在走進越來越多人的生活,為了潛水而去某地旅遊成為一種流行。託利托利的水下美景還不被太多人所認識,所以,他們選擇參加旅交會,也有信心通過這次旅交會讓更多的遊客前往託利托利。

「旅交会·侧记」“旅交会+云南”,加出新机遇

2019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舉行

雲南市場潛力大

俄羅斯聯邦哈卡斯共和國參展商塔吉雅娜是第一次參加旅交會。“雲南是中國旅遊市場的重要省份,這也是我們選擇參加2019旅交會的原因。”她告訴記者,這次來雲南最重要目的就是和雲南同行進行交流,開拓更多客源。

“我自己喜歡花藝,雲南是花卉大省,如果能與雲南合作開發‘看花之旅’,或是共同打造花卉的伴手禮,就太好了。”金雪花真誠地說道。

在本屆旅交會的現場,像塔吉雅娜和金雪花這樣的旅遊界人士很多,他們從旅交會看到了雲南的潛力。

說著一口標準而流利的普通話的尼泊爾旅遊發展企業家協會主席尼拉真對雲南情有獨鍾。“2019旅交會讓我結識了很多朋友,我要對雲南進行深度考察,雲南旅遊市場商機無限!”尼拉真計劃在雲南停留10天,考察昆(明)—大(理)—麗(江)—香(格里拉)線。他說,昆明到大理、麗江已通動車,到香格里拉的動車也將開通,基礎設施建設為旅遊發展帶來機遇。雲南與尼泊爾距離近,旅遊業各有特色,合作的潛力很大。他希望通過這次旅交會吸引更多雲南遊客到尼泊爾,同時擴大雲南在尼泊爾的知名度。

「旅交会·侧记」“旅交会+云南”,加出新机遇

2019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舉行

瀾湄合作魅力大

11月15日下午,2019瀾滄江—湄公河區域旅遊合作工作會在昆明舉行。雲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區以及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的旅遊界人士就促進瀾湄旅遊合作進行了探討。

“今年是‘中國—老撾旅遊年’,有很多中國遊客來老撾旅遊。”老撾萬象市信息文化旅遊廳廳長維萊馮·佔塔拉蒂說,“中國—老撾旅遊年”的舉辦讓她和她的同事們感受到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加強旅遊合作的必要性。“因為老撾與中國的交流越來越多了,我來雲南也越來越頻繁了。”她希望,瀾湄國家以雲南為平臺,加強合作,共同促進遊客往來便利化,開展旅遊產品宣傳,加快互聯互通建設,提高導遊服務質量,並利用科技讓區域旅遊產業實現信息化、現代化。

泰國清邁大學副教授塔信納·坤納拉認為,人才是瀾湄旅遊合作的核心關鍵。清邁大學已開設了關於航空、顧客管理、免稅及跨境電商服務、智慧旅遊等多種課程,很多課程還吸引了中國遊客參加學習。塔信納·坤納拉說,期待與雲南共同加強旅遊人才培養,為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旅遊業發展儲備人才。

雲南網記者 劉子語 李恆強 段建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