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梅蘭芳誕辰125週年,同濟大學舉辦“梅韻流芳”京劇藝術展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1月17日報道: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所創立的京劇梅派藝術是中國戲曲藝術的高峰,今年是梅蘭芳先生誕辰125週年,作為教育部首批命名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京昆)傳承基地,同濟大學日前推出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其中,即日起至11月25日,在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衷和樓舉辦“梅韻流芳”——梅蘭芳先生京劇藝術及愛國事蹟展,歡迎感興趣的市民朋友前往觀賞。

紀念梅蘭芳誕辰125週年,同濟大學舉辦“梅韻流芳”京劇藝術展

展覽現場

  梅蘭芳先生不僅是一位京劇藝術大師,還是一位正氣凜然的愛國主義者。在抗戰時期,他多次拒絕為敵人演出,並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貞娥刺虎》等多出反戰反侵略題材的劇目,號召人們奮起抗敵。本次展覽以梅蘭芳先生的藝術生涯和愛國事蹟為主題,以圖文、演出服飾、影像資料等豐富的形式進行展出。

  11月17日,同濟大學舉行“國粹、大師與育人”梅派藝術與京劇的高校傳承研討會,來自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上海京劇院、山西省京劇院,中國梅蘭芳藝術研究會、中國梅蘭芳藝術基金會、中國高校京劇委員會,中國戲曲學院、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等專業院團、研究機構、高校各方面的專家和代表,以及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與會,分別圍繞如何在新時代進一步發揮京劇藝術的育人功能、做好京劇藝術在高校的傳播及傳承這一重要議題,結合近年來各自在這一領域的實踐與思考,紛紛發表見解,建言獻策。

  專家們認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京劇藝術文化底蘊深厚,蘊含著豐富而獨特的育人資源,高校和專業院團要進一步加強緊密合作,共同探索更為有效的合作共建機制和模式,攜手開展多方位、跨學科的合作,加強京劇藝術相關課程在課程思政方面的建設,通過“舞臺+講臺+平臺”協同,讓更多青年學生有機會走近京劇藝術,切身感受國粹的魅力所在,從而熱愛京劇藝術、傳播京劇藝術。專家們還表示,面對大學生這一受眾群體,專業院團既要守正又要創新,在堅持傳統的同時要打造一批面向高校青年學生的精品劇目,並善於運用新興的傳播技術和方式,促進傳統藝術與新技術相融合,推動京劇藝術更好地走進校園、走向青年。

紀念梅蘭芳誕辰125週年,同濟大學舉辦“梅韻流芳”京劇藝術展

《紅鬃烈馬》演出劇照

  此外,同濟大學和上海京劇院合作復排了梅派京劇《紅鬃烈馬》,該劇於16日在上海京劇院周信芳藝術空間上演。據悉,《紅鬃烈馬》是京劇的優秀傳統劇目,但是梅派路子的該劇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絕響於京劇舞臺。本次演出的劇本,是同濟大學京劇社指導老師以梅葆玖先生靜場錄音為基礎整理出的演出本。上海京劇院年過八旬的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大師的入室弟子張南雲親自擔任復排的導演;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周信芳大師入室弟子童祥苓擔任藝術指導。

  在演出現場,兩位老藝術家還登臺與師生和青年演員共同清唱了梅蘭芳大師的片段。演出還邀請了滬上多所高校的學生共同演出,呈現了多年來上海高校傳承傳播京劇藝術的育人成效,展現了上海高校大學生的藝術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