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一種病,為什麼皇帝得病了之後很難好?都怪他們生活太好了

太醫,後世也叫御醫,是專門為帝王、宮廷及官宦上層服務的醫生。多為當代學識淵博之名醫組成,基本由代傳及推薦組成,後世成立了官辦醫學機構,開始培養醫學工作者,成績好者可升為太醫。

同樣是一種病,為什麼皇帝得病了之後很難好?都怪他們生活太好了

可以說,在封建社會中,太醫可以說是人人羨慕的美差了。

他們不僅能夠經常接觸到常人難得一見的王室皇族,還有著可保終身無憂的鐵飯碗。與終生難以離開皇宮的宮女嬪妃們相比,太醫在宮中要自由得多,也不用承受難以言說的寂寞。

但是,太醫雖然外表光鮮亮麗,其中,卻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苦衷。封建王朝中的皇親國戚向來養尊處優,吃飯喝水皆有人專門伺候。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之下,身體虛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由於身體免疫力要比普通人低得多,他們患病之後往往很難痊癒。

同樣是一種病,為什麼皇帝得病了之後很難好?都怪他們生活太好了

可是,他們不反思自己的生活習慣,反而將所有都怪到了太醫身上。在他們看來,自己得了病太醫就要治好。如果治不好,那就是這個太醫心懷不軌,沒有好好治病。而且,宮中向來是各種勢力爭權奪利的場所。遊離在各種勢力之間的太監,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太醫們極力討好的對象。

有的太醫自持醫術高超,堅決不與太監來往。但是,縱然是華佗再世,也難以阻止太監在診病的時候從中作梗,暗中陷害。一旦出現差錯,太醫們只能承擔起所有的責任。因此,太醫進宮治病之前要向太監們行賄,以此來與太監搞好關係。長年累月下來,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潛規則。有的時候,太醫們的俸祿尚且不夠賄賂太監,還要再自掏腰包。

以上種種,使太醫在宮中看病的時候處處小心,唯恐惹上大禍。

同樣是一種病,為什麼皇帝得病了之後很難好?都怪他們生活太好了

清朝的名醫更是儘可能地遠離皇宮,絲毫不以當太醫為榮。

話說,陳可冀先生在研究清宮醫案後,就整理編撰有《清宮代茶飲精華》、《清宮外治醫方精華》等多部著述。此為平日調補法,至於治病,則非執於滋補,而以中病為要。宮中人心多有隱曲,供養又豐,故多有氣滯血瘀、食積內熱之證,故通腑攻積亦為常法。

據宮中醫事檔案記載:“僅同治六年間的半年之內,宮中用大黃與熟軍多達28斤4兩。”御醫用藥之求實效如此,蓋不見其效即要問罪,故不能以平淡之品敷衍搪塞。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光緒皇帝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他自幼便體質偏弱,登基之後更是病痛不斷,還患有非常嚴重的失眠。長期的睡眠不足,使他很難有精力來處理政事。再加上,他一生都生活在親爸爸慈禧太后的打壓下,整天鬱鬱寡歡,根本沒有心情調理身體。

同樣是一種病,為什麼皇帝得病了之後很難好?都怪他們生活太好了

這樣一來,光緒皇帝的病在太醫的治療下越治越重,甚至逐漸惡化,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但是,光緒皇帝對自己的問題絲毫不知。在死亡的恐懼下,他將所有的不快都發洩到了太醫頭上。而且,他自認為自己懂點醫術,經常對太醫的藥方指手畫腳。太醫下的藥稍重了些,他便勃然大怒,馬上令太醫換藥。

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的五月二十六日,光緒皇帝曾對為他診病的太醫們怒喝道:“近來你們換了不少藥,但朕的病情還是一點都沒有好轉。朕看你們的藥根本不對症,還不趕緊換藥!”太醫雖知道皇帝不懂醫術,但是,也只好唯唯諾諾地遵旨照辦。如此這般,藥效就更難顯現出來了。

光緒皇帝駕崩之後,朝廷將參與治療的太醫全部處分。太醫院的張仲元、全順等人一直對光緒皇帝照顧有加,但是,大多都被革職處理。好一點的,也被判為帶罪當差,落了一身的不是。在君主專權的封建社會,太醫們根本沒有講道理的機會。

同樣是一種病,為什麼皇帝得病了之後很難好?都怪他們生活太好了

至於那些憑藉真本事治好病的太醫,同樣是有苦難言。

清末時期,江蘇名醫薛福辰憑藉自己精湛的醫術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病。慈禧為了表示感謝,親自寫了一個“職業修明”的匾額賞賜給他,令薛福辰受寵若驚。治好了病,他本想帶著匾額回老家讓家人們好好看看。但是,慈禧卻堅決不准他離開北京。

因為,慈禧擔心自己的病會出現反覆,於是,令薛福辰隨時不離自己左右。不料,沒過多久,薛福辰的家鄉便爆發了瘟疫。薛福辰心繫自己的家人,迫切地想要回去看看。但是,慈禧對他的請求置若罔聞。在慈禧看來,自己貴為“老佛爺”,能為自己看病是薛福辰的榮幸。

不久,即使薛福辰全家都在瘟疫中病死,也要將自己的病放在第一位。可悲的是,等到慈禧的病徹底治好,薛福辰馬不停蹄地回到家鄉後,他的次女早就死在了瘟疫中。薛福辰治好了慈禧的疑難雜症,卻無法救回自己的親生女兒,這不能不令人悲嘆。

同樣是一種病,為什麼皇帝得病了之後很難好?都怪他們生活太好了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這句話不僅說的是大臣,還有那些經常與皇族接觸的人。朝中局勢瞬息萬變,很多人往往稀裡糊塗地就背了黑鍋。而在權謀者的眼中,無權無勢的太醫們,自然是再好不過的替罪羊。至於太醫院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更是絲毫不遜色於後宮爭寵。

這也難怪,清代的名醫皆不願入宮了。

【《古代御醫》、《御醫概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