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1000萬元投資,2億票房,一部讓人流淚的荒誕喜劇電影

文-情感貓博士

《驢得水》,這是一部很奇怪的電影,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部電影的滑稽,驢得水,這麼隨意的電影取名讓人莫名其妙,我相信如果不是因為開心麻花出品,那麼很多人都會錯過這一部佳作。

但更奇怪的是,這明明是一部喜劇電影,電影裡處處都透露著笑點,遍地抖落的都是包袱,在看電影的過程中經常讓人捧腹大笑。

但笑著笑著眼淚就掉下來了,你說奇怪不奇怪?

每每想到這裡,我就覺得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個“騙子”,打著喜劇的名義,將我們都“騙”進了電影院,“騙”入了電影的世界,我們原本只是想好好看一次喜劇,放鬆一下,最後卻被一團烏雲遮住,鬱郁的走出了電影院,還要狠狠的誇他電影拍的真好。

這樣的電影能在我們國家上映,真的需要很大的後臺。

《驢得水》1000萬元投資,2億票房,一部讓人流淚的荒誕喜劇電影

驢得水

“驢得水”是引起全片劇情發展的一位至關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它就沒有後面的劇情發展,但它不是人,而是一頭驢,待你仔細看了全片電影,你會發現全劇中,所有人的命運,都是因為這頭驢而改變的,相當滑稽,但卻又是事實。

電影的背景設定是在1942年,國民黨執政時期,幾名懷抱理想的年輕支教到鄉村支教,由於教育經費短缺,不足以支撐學校的日常開支,於是將學校的驢,取名驢得水,上報給教育局,“驢得水”老師也因此而誕生。

驢得水老師雖然只是一頭驢,但它為學校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正因為驢老師的工資,孩子們的鄉村教育才能得以繼續,因此大家都細心的照顧著“驢老師”。

這一切的平靜都隨著教育特派員的到來而打破,如果被特派員發現驢得水老師根本不存在,他們在吃空餉,那麼學校毫無疑問就辦不下去了,怎麼辦?

於是銅匠出場了,銅匠的出場將整部電影一分為二,是分水嶺,前半段荒誕不經,富含喜劇元素,而後半段卻讓人再也笑不下去,直接沉了下去。

為了讓銅匠能心甘情願地扮演驢得水老師,一曼決定去“睡服”銅匠,而銅匠也經不住誘惑,決定在特派員來的時候,扮演好驢得水老師這一職。

有意思的畫面來了,在張一曼,校長的改造之下,銅匠已經改頭換面,一名灰頭苦臉,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銅匠,現在成為了一名飽腹經文,不倫不類的英文老師,明明西裝革履,文質彬彬,但卻讓你感到非常的滑稽。

《驢得水》1000萬元投資,2億票房,一部讓人流淚的荒誕喜劇電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慾望

雖然做了萬全的準備,但毫無疑問這一切都無法瞞過特派員,於是所有人的命運,都在這一刻改變了。但為了所有人的利益,大家都決定將這一場騙局擴大,事情再也無法收場,直至所有的一切,都在張一曼的那一聲槍響中結束。

在這部電影裡,沒有一個好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慾望。

孫校長想當農村教育家,也是得水老師老師的創造者,“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是他最愛說的話,而他所說的大事,到底是為了教育,還是為了他自己?

周鐵男想得到佳佳的愛慕,很魯莽,很迫切的表現自己。

佳佳則想揭露社會的黑暗,去告發大家。

銅匠在嚐到了權力的滋味之後,就想出人頭地,竭盡所能的為權力服務,在他成為新的驢得水老師的那時開始,質樸的銅匠就已經死去。

特派員想貪美國人的錢,而美國人則想花錢做慈善。

而看似放蕩的張一曼,她或許才是最自由的,她明明不好看,卻特別美。

《驢得水》1000萬元投資,2億票房,一部讓人流淚的荒誕喜劇電影

周鐵男的下跪

周鐵男下跪的那一刻,比他死了還讓我難受。

整部喜劇電影的基調,都在這一刻給定下來了,他起來之後跪地求饒的樣子,看的我過於的壓抑。

在電影的前半部分,周鐵男都是正義的象徵,他脾氣火爆,口無遮攔,數次都差點將校長的謊言給揭穿,對小人得志咬牙切齒,對惡勢力敢於反抗,非常的果敢。

但當特派員的子彈從他額頭前劃過之後,一切的原則和正義感都被抽空。

他原本是反感孫佳去扮演銅匠的老婆,因為他也愛慕著孫佳。但自此之後,他開始哭著求孫佳去當銅匠老婆,壓抑,特別壓抑。

天真,正義,原則,在強權和現實面前就是這麼的不堪一擊,這不就是我們赤裸裸的社會麼?

《驢得水》1000萬元投資,2億票房,一部讓人流淚的荒誕喜劇電影

張一曼

哪怕放在現在,張一曼也是一位離經叛道的女人。

她超前的性觀念,更像是一種對於社會規則的無視,我們雖然都感到詫異和不適,但你仔細品一品,我們好像還有一些羨慕她?這麼的不被世俗枷鎖的困擾,這麼的明朗,又這麼的自由。

她去“睡服“銅匠,沒有一絲的強迫的味道,完全是出於自身對於生理愉悅的追求,並且張一曼還是老師。

張一曼在電影前半段總是笑盈盈的,不管面對什麼,都說著俏皮話,電影前期的所有包袱都是圍繞著她展開的,在鏡頭面前,她雖然不羈,開放,但總是陽光明媚的。

在一曼的心裡,大蒜皮居然可以是雪花,你看,這樣的女人多好。

但這樣的她,就註定了她是一個不上道的人,她不知道什麼是和光同塵,也不懂得變通。

直至在電影的後半段,一曼被剪了陰陽頭之後,受到巨大的刺激,從此半瘋半癲。

在一曼要被大兵侵犯之後,她被要求做一個不問世事的聾啞人,免遭他人再傷害。

在電影的最後,被剪髮的一曼如同看破紅塵,她的自殺,讓所有看電影的觀眾都安靜下來了。

整部電影的精華,節奏,都是隨著張一曼的情緒變化而變化。

《驢得水》1000萬元投資,2億票房,一部讓人流淚的荒誕喜劇電影

我們回想我們的過往,在我們進入這個社會開始,也曾充滿稜角,也曾個性張揚,恣意狂笑,敢於抨擊強權,敢於對抗不公。

但漸漸的我們發現,這樣不僅沒有用,而且還會吃苦頭的,反而去遵守社會的規則,我們還能得到更多?於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磨滅了稜角,心甘情願的成為一介俗人。

而那些不願意磨滅稜角的人,就成為了“張一曼。”

公平,正義與現實

這部荒誕的喜劇,將我們社會的面貌赤裸裸的展示在了我們面前。

面對社會的規則,“特派員”的強權,我們是選擇抗拒,還是遵守規則?

我相信這才是我們每個人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心情沉重的原因,我們可憐周鐵男,為周鐵男的那一跪窒息,其實也是在哀悼過去的自己。

是啊,我們曾經也都像周鐵男那樣勇敢,是什麼時候變得這麼世俗了呢?

我們也可惜張一曼,為她的遭遇惋惜,都希望她能代替自己,去抗爭這個世界的不公,但明顯導演不想遂了我們的願望,張一曼終究是失敗了。

這部電影裡的幾聲槍響,一槍比一槍荒誕,一槍比一槍可怕,隨著一聲聲槍響,社會的規則都逐漸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看的也越來越壓抑。

《驢得水》1000萬元投資,2億票房,一部讓人流淚的荒誕喜劇電影

現在的喜劇電影基本都有一個套路,先開心,快樂,再來個反轉,拖延劇情,最後強行催淚,提升電影的精神層次,以喜入悲,再以悲入喜,屢試不爽。

唯有這部《驢得水》看的人非常的壓抑,是喜劇電影裡的超級異類,我不喜歡這部電影,也絕對不會再去看第二遍,但又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好電影。

或許真的這個世界就是那麼殘酷,就是這麼的陰暗,去掉一切的裝飾之後,真相看的讓人那麼的窒息,但我依然覺得世界還是有非常多的美好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凌晨的第一縷陽光,下著大雨時,你在房間聽雨的愜意,午夜的美食,凌晨的豆漿油條,等等。

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我們都應該再勇敢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