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與香港“大局”重新定義“中國化”

深圳與香港“大局”重新定義“中國化”| 頭條

1)

香港時局中的“亂象”的背後,有人為的在可以製造香港人與中國人的界限的跡象。

重建中國的民族身份以及中國人的共同身份認知,似乎再一次擺在時代的面前。

香港時局讓中國人再次“痛恨”英美等國家外國勢力的“干涉”與“背後動作”。早期的中國人形象即反帝國主義,也隨之重新回到了現實。(相關閱讀鏈接:香港時局的背後:東西方纏鬥上百年簡史)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將深圳再次寄予厚望,打造“示範區”,中國人的形象與共同身份認知也將因此而被重新的再定義。(相關閱讀鏈接:深圳這個“中國大號” | 頭條)

深圳与香港“大局”重新定义“中国化”| 头条

2)

杜維明曾提出過“文化中國”的概念。根據他的觀點,文化中國包括三個“象徵性的世界”:中國和以華人為主的社會(中國香港、臺灣、新加坡);海外華人;研究中國的學者和知識分子(包括非華人學者和知識分子)。

中國香港、臺灣和新加坡其實也是海外華人的一部分,中國內地才是“核心”。而很久以來,中國人的身份問題都是以中國北方為中心來定義的。

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1992年“春天的故事”,中國人的形象與身份問題則從邊緣角度被定義了——尤其是南方的城市的活力激活與創新精神。

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深圳羅湖口岸的“中英街”,則是內地和香港之間的連接點,更是中國、華人社會和歐美西方世界的連接點,這個連接點是不可替代的,扮演著無法或缺的歷史角色。

眾所周知,自鄧小平199

2年深圳南巡以後便豎立起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偶像——生產唯上、注重實效的發展路線和模式,開始成為中國的發展路線和模式。

在這種發展中,中國人重新找回了尊嚴和力量——不管人們對中國模式有多少種定義和爭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開始成為和原來歐美霸權相對抗的中華民族的身份代表——無論這種“代表身份”是有意還是無意的。

中國既得益於全球化,也得益於自身的改革開放,既依賴著全球經濟的運作,包括“香港”這個極其重要的國際化的窗口,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匹配和調整自己。除此之外,一個最重要的社會結構背景其實就是海外華人群的力量和作用。

在過去的四十年間,無論是中國香港還是中國的包括深圳在內的廣大南方城市群裡,不一而足的海外華人的力量與國內發生著無數的連接,並在連接中造就了包括資本、技術、創新等在內的繁榮。當然,這些首先都是經濟上的繁榮。

嚴格的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其實也是“再造中國化”的四十年——1978年之前的中國和1978年之後的中國,顯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形象和格局。從中國化到重新中國化,無論是中國與中國人自身,還是整個海外華人社會,都因此而獲益匪淺。香港更是如此。

無疑,經濟上的發展與繁榮,暫時消融了由於意見紛爭而引起的問題複雜化,包括中國與西方世界的關係,以及中國與中國香港的關係。但也別忘了,全球化可以帶來經濟上的繁榮,使人得到解放的希望,但同時也容易造成新的不平等以及新的邊緣化,包括新的對抗和排斥。世界的大清算,或成為一種可能。(相關閱讀鏈接:世界級大清算:不確定的時局又來了)

隨著全世界政經形勢的變化,尤其是世界秩序重構的當下,原先被暫時消融的問題,不可避免的重新被髮生——特別是“新冷戰”的局勢下,更容易如此——問題再次被複雜化,而“中國性”與“西方性”的重新比較與對抗的問題則更加引發關注與爭議。

香港時局,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鏡像。或許,中國與華人社會再次需要一場新的中國化定義。

深圳与香港“大局”重新定义“中国化”| 头条

3)

深圳就是一個最大的可能。

當今這個世界,的確誰都不能離開全球化的影響。但即使全球化,也不得不用本土化來代表自身——就像此前的中國人形象與身份問題被中國南方城市定義的一樣,如今的中國與華人社會之間的關係,甚至與世界的關係,則還有賴於南方城市集群的再開放和創新的進程與活力。

國家將深圳賦予更大的歷史空間與未來期望,並不代表放棄香港;相反,則是除了“香港窗口”這個國際化的“支點”之外,又加快了將“深圳窗口”這個新國際化的“支點”的進程。屆時,中國內地這個“核心”將與深圳、香港這兩個“支點”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的新結構——本土化與全球化的一種新的融合創新實驗。這一定存在著不容忽視的歷史意義。

強調“本土化”,或許是中國將要走的“新路”。畢竟,對全球化的美好願望實際上掩飾了經濟、政治真正意義上的不平等,而這些不平等其實也是歷史遺留的產物——全球化的程度越深刻,文化上的衝突也就越開始明顯乃至劇烈——文明與身份的問題,則又重新走上歷史的舞臺。

更加直白的說,全球化本身走到一定程度後,就一定具有意識形態性的——對抗和衝突,不可避免。隨之,新的斷裂和新的統一以及新的結構,則將發生著,無疑是陣痛的進程。香港時局,就是一個實例。

重新審視本土化與全球化,尤其是中國人的共同身份認知問題,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命題。無論如何,“中國化”都將再次啟航。

深圳与香港“大局”重新定义“中国化”| 头条

更多閱讀:

幻影公眾與香港時局

香港時局迫上限:切忌黃臺之瓜“苦”

深圳与香港“大局”重新定义“中国化”| 头条

嚴肅閱讀,讀懂中國

深圳与香港“大局”重新定义“中国化”| 头条

一個可能不討好人的公號

這裡只與常識和讀知有關

深圳与香港“大局”重新定义“中国化”| 头条

韋三水,又稱老趙

資深媒體人、財經作家與品牌策劃人

草根詩人、連續創業者

創業有成有敗,更多的是教訓

吉林大學法學學士

北京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

現為TDS.Media創始人

區塊鏈思想者四十人論壇發起人

著有區塊鏈領域首部思想類書面成果

《第三次秩序革命》

已出版發行多部財經著作

曾先後系統性地提出

現代新國企論、未來國企分化論

所著《大國企》、《誰人不識寧高寧》等書

引發熱議

曾親自策劃與服務過多家著名品牌企業

並在釣魚臺國賓館獲頒中國策劃類大獎

以及中國國際公關協會案例大獎等

如今,以每日不停的創作來修行自身

一日三省,消除業障

活躍頭腦,尋找真知

希望您喜歡並轉發謝謝您的愛與讚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